生物化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靳利娥 刘玉香 秦海峰 谢鲜梅 等编第9章2 核酸代谢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8460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靳利娥 刘玉香 秦海峰 谢鲜梅 等编第9章2 核酸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生物化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靳利娥 刘玉香 秦海峰 谢鲜梅 等编第9章2 核酸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生物化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靳利娥 刘玉香 秦海峰 谢鲜梅 等编第9章2 核酸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生物化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靳利娥 刘玉香 秦海峰 谢鲜梅 等编第9章2 核酸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生物化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靳利娥 刘玉香 秦海峰 谢鲜梅 等编第9章2 核酸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靳利娥 刘玉香 秦海峰 谢鲜梅 等编第9章2 核酸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靳利娥 刘玉香 秦海峰 谢鲜梅 等编第9章2 核酸代谢(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核酸代谢,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第四节 DNA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DNA,重点内容,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的合成过程 冈崎片段 相关概念,基本知识体系,基因:合成有功能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一般是DNA序列或RNA(RNA病毒) 基因组:一种生物体中的整套遗传信息,一般为一个受精卵或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所有DNA分子的总和 顺反子(cistron)与基因相通,通常一个顺反子即一个基因;定义为:编码单条多肽链的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即转录单位。 原核生物多顺反子,一条mRNA链编码几种功能相关联的蛋白质;(相反真

2、核生物单顺反子),内含子与外显子,外显子(exon):编码序列 内合子(intron):插入外显子之间非编码序列 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一、DNA的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提出的实验依据: Meselson和Stahl (1958) 15NH4Cl标记 Ecoli DNA同位素标记技术 (15N14N)DNA的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Cairna(1963) 利用放射性自显影,观察到Ecoli 染色体DNA复制中间过程 细菌培养技术 DNA提取技术等,Chargaff(1950)提出DNA碱基组成的规律 Watson和Crick( 1953)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推测DNA的半保留复

3、制,半保留复制提出的理论依据,The Replication of DNA in Escherichia coli . Matthew Meselson & Franklin Stah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1958 , 44: 671-682,二、 DNA半保留复制的定义,定义: 指遗传物质传代过程中,以母链D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DN A新链的合成,子链DNA碱基序列与亲代分子完全一样,但一条链来自亲代的DNA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链。,相对的遗传保守 绝对的遗传变异,DNA半保

4、留复制的特点,亲代DNA两条链均可为模板 方向:5到3的方向合成新链 复制过程是双向进行 速度:非常迅速 需DNA或RNA引物 合成过程是半不连续的 DNA由拓扑异构酶催化局部解旋 真核线性DNA末端(端粒)的复制需端粒酶参与,三、DNA的复制酶之一,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催化新链3,5-磷酸二酯键的生成 (1)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三类:DNA聚合酶I、聚合酶II、聚合酶III(pol I、II、III ) 1955年,Kornberg 大肠肝菌 中发现 DNA polymerase I, 获诺贝尔奖。,DNA polymerase I,功能 5- 3聚合酶、 5- 3外切酶、3- 5外切

5、酶 DNA损伤的修复 DNA复制过程中RNA引物切除后,空隙的填充 结构 单链多肽、球蛋白 分子量103 103D a 含锌原子,DNA pol II 与聚合酶I 相似,确切作用不详 1970年,德国Rolf Knippers发现 DNA pol III 结构:10种不同亚基组成,呈不对称二聚体 分子量:900 103D a 功能:与DNA复制有关 DNA pol IV 和 pol V( 1999) DNA修复有关,DNA polymerase 家族,聚合酶活性中心锌指模型,DNA Polymerase II 蓝色区域,DNA polymeraseIII 的亚基,DNA Polymerase

6、III -Subunit,DNA Polymerase III,DNA Polymerase III 异二聚体结构,三、DNA的复制酶之二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三、DNA的复制酶之三引物酶,名称:引发酶(引物酶) 功能:负责合成约10个核苷酸的RNA引物。 底物:核苷三磷酸 结构:引发酶与DNA聚合酶 形成复合体。 能量:NTP,三、DNA的复制酶之四连接酶,名称:连接酶(DNA ligase)1967年发现 功能:将双链DNA的单链切口形成3 - 5磷酸二酯键 能量:消耗 细菌连接酶以NADH为供能者;高等动物和噬菌体以ATP为供能者,名称:topoisomerase 核酸拓扑原因:DNA

7、复制过程,由于超螺旋的存在,结构紧密;解链过程,产生过度拧紧、打结、缠绕、连环等 功能:松弛超螺旋、克服复制、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扭曲张力 类似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的联合作用 类型: 型拓扑异构酶:切割DNA双链中的一股,并适时连 接,不需ATP,不形成超螺旋,参与复制和转录 型拓扑异构酶(解旋酶):切割DNA双链,并适时连接, 不需ATP时,松驰负超螺旋;需ATP时,引入负超,三、DNA的复制酶之五 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拓扑原因,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拓扑异构酶的作用,三、DNA的复制酶之六 解旋酶,名称:解螺旋酶(helicase) 功能:复制叉年解开小段双链DNA形成单链,利于DNA合成 能量

8、:需要消耗,三、DNA复制之七 单链结合蛋白,名称: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DNA binding protein,SSB) 功能:与单链DNA结合,阻止已解链DNA重新形成双链,保护核酸不被降解 结构:四聚体蛋白,八、复制因子C(RFC) 一种装载因子,作为DNA聚合酶和之间的连系物或纽带,有助于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同时合成。 九、核酸酶H(RNaseH)和盖内切核酸酶(FEN1) 参与去除RNA引物的作用。 RNaseH降解RNA引物,留下一个核苷酸连在冈崎片段的末端,由FEN1完成去除最后一个核苷酸。,三、DNA复制之其他,四、DNA复制有关酶及蛋白因子,真核生物D

9、NA复制体系,相关概念,双向复制(bidirectional replication):原核生物DNA复制是从一个起始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复制起点(origin):含有100200个碱基对的一段DNA。 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真核生物染色体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新链增长的方向:53 复制子(replicon):两个起始点之间的DNA片段。人的基因组可能有104105个复制子 复制叉( replication fork): 复制时双链打开,分开成两股,新链沿着张开的模板生成,复制中形成的这种Y字形结构,真核生物复制起点,五、DNA复制过程,三个阶段: 起始 (Initiatio

10、n ) 延伸( Elongation ) 终止( Termination ),1 起始过程,DnaA蛋白辨认 并结合起始位点,防止螺旋回复,单链结合蛋白,解链酶、拓扑异构酶,引物合成,引物酶,DNA解链,起始点oriC的确定,复制体的形成,连接酶,Dna A 识别起始点,Dna B和Dna C (协助解开DNA双链),DNA拓扑异构酶,引物酶,SSB,3,5,3,5,引发体和引物,复制体,2 延伸过程,过程描述:DNA聚合酶催化下,解开的DNA单链为模板,四种dNTP为原料,新进入的 dNTP 与引物 3OH形成磷酸二酯键,由5向3方向延长子链。 延伸过程:半不连续复制 原因: DNA两条链为

11、反向平行,分别称为前导链(DNA 链3 到5 )和随从链 ,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5- 3 。 半不连接复制定义:随从链的延伸方向与复制叉方向相反,先合成小片段然后再在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成完整DNA大分子。,领头链 (leading strand),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连续进行,得到连续子链。,引物,随从链 (lagging strand)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须解开足够长度模板链才能继续复制,得到的子链由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冈崎片段,冈崎片段(Okazakifragment),1968年冈崎(日本 )利用电镜及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到DNA复制中出现一些不连续的片段,将这些不连续的

12、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为10002000个核苷酸,相当于一个顺反子(cistron),即基因的大小;真核生物长度约100200个核苷酸,相当于一个核小体 DNA大小。,半不连续复制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on),3 终止过程,原核生物 环状DNA双向复制,复制片段在复制终止点汇合 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切除引物,由DNA连接酶连接 真核生物 染色体DNA呈线性复制,多复制点,复制在末端停止。 冈崎片段RNA引物水解:由RNase H降解RNA引物,留下单个核糖由盖内切核酸酶除去 DNA大分子的形成:DNA连接酶将相邻DNA片段连接形成大分子DN

13、A链,DNA复制特点及其他,严格遵守碱基配对原则 复制具有高度保真性 DNA聚合酶对碱基具有选择性 DNA聚合酶对复制过程具有校读功能 细胞自我修复系统(碱基错配概率10-1010-8 ),真核与原核DNA复制比较,真核DNA复制过程更加复杂 多复制起点、多蛋白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等) ORC序列辨认起始点:此序列含有11个核苷酸组成的保守序列:A(T)TTTATA(G)TTTA(T) RNA引物(约10个核苷酸)形成后,再形成1530个核苷酸的DNA起始片段,真核与原核DNA复制比较,存在端粒(telomere)结构 定义: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 结构:由末端单链DNA序列

14、和蛋白质构成;末端DNA序列是多次重复的富含T、G碱基的短 序列。 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 端粒酶(telomerase)催化的延伸爬行过程 参与蛋白:端粒酶模板、端粒酶协同蛋白 端粒酶逆转录酶,端粒DNA结构及复制,端粒结构,端粒重复序列,3端,端粒复制过程,端粒酶及复制过程,功能:端粒酶含有与端粒DNA互补的序列,并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端粒酶负责端粒DNA合成。,六、线粒体DNA复制-D环复制,线粒体DNA有两个复制起点。第二个复制起点开始复制时,第一个复制起点已复制至全环DNA的2/3 ,并将外环取代出来,复制过程不对称。电镜下观察此结构似D形,称D环复制。,七、逆

15、转录过程,定义:以RNA为模板,按照RNA中的核苷酸顺序,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DNA的过程。 合成序列称为cDNA(互补DNA),发现历史:1970年,美国Temin与Baltimore 在鸡肉瘤和小鼠白血病病毒等RNA肿瘤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并发展了中心法则。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奖。,逆转录酶,功能: 以RNA为模板或以D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活性 核糖核酸酶H(RNaseH)活性:水解模板RNA DNA内切酶、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和tRNA结合的活性 需要引物: 细胞内合成时需宿主细胞多聚dT作为引物 体外合成可人工合成引物,逆转录研究的意义,逆转录酶和机制的发现,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

16、重大发现。 逆转录现象说明:至少在某些生物,RNA同样兼有遗传信息传代与表达功能。 分子生物学研究可应用逆转录酶,作为获取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法称为cDNA法。,八、DNA的损伤与修复,1、DNA损伤定义: 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结构发生的任何形式改变都 注意区别:突变、进化、淘汰。 2、DNA损伤的类型 碱基对的更换、碱基的缺失、插入、DNA链的断裂、链内或链间的交联、倒位等。 3、造成损伤的因素 外因:紫外线、电离、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化学诱变剂等 内因:自发脱碱基、自发脱氨基、复制错配等 。,(一)突变是生物进化与分化的分子基础 (二)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形成DNA多样性 (三)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 (四)突变导致死亡,DNA损伤突变的意义,射线与各种辐射 化学因素,造成DNA损伤的因素,5-FU 6-M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