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813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与高血脂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动脉粥样硬化也是由于高血脂引起的。在降血脂方面的用药是医学临床药物试验中较为常见的一项,降血脂药物主要是指能够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及(或)血浆胆固醇的药物,本文将对近年我国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基础的介绍,以供参考。关键词:降血脂药物;高血脂;应用;进展近年研究表明,我国高血脂症发病率在不断的升高且趋于低龄化,动脉硬化通常是由高血脂症引起的,同时也会引发其它各种类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等高危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而降血脂治疗的主要手段还是依靠药物治疗,故而降血脂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医

2、学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下文将对其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基础的介绍。一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现状1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别称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抑制剂,在目前降血脂临床应用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效用较好。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作用于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在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对该阶段需要的酶类:限速酶HMG-CoA,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抑制患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促进细胞表面LDL受体的反馈性表达,增加细胞内LDL受体数量,使LDL受体活性增强,在降低胆固醇合成的同时加速LDL、VLDL、IDL的清除,以此达到降低细胞内游离的胆固醇的目的。他汀类药物常见的有:普伐他汀、洛

3、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其中后三种药物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2 烟酸类降血脂药物烟酸类降血脂药物的研发时间长,研发程度也较为完善。该类降血脂药物属于B族维生素,即代谢的辅助因子中的一种,其降血脂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甘油二 酯酰基转移酶 2(DGAT-2),降低血浆内LDL-C与TG浓度,进而抑制 VLDL 的合成,同时升高HDL-C,从而起到理想的降血脂作用。同时,有实验表明,烟酸能够通过作用于 FM-70 受体来影响外周脂代谢分解,通过对照组的比较,单独应用烟酸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达20%。烟酸类降血脂药物的应用限制在于,其使用会引起部分人的面色潮红,且具有

4、肝毒性的限制,故而虽然其可以起到降低心血管病的作用,但临床烟酸类降脂药物的应用主要在其他降血脂药物治疗甘油三酯血症不理想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使用。该类降血脂药物价格比较低廉,市面上常见有烟酸肌醇酯、VE烟酸酯等。在新药研发上主要是为了克服其肝毒性的限制,烟酸衍生物的合成受到颇多重视,但目前只有美国 Arisaph 药物公司研发的 ARI-3037MO 已经进行临床试验。3 贝特类降血脂药物贝特类降血脂药物属于一类苯氧芳酸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的合成激动剂。在功能上,该类药物能够抑制TG的作用,降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同时促使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提高,促进 VLDL 的分

5、解代谢而降低TG,促进载脂蛋白 A1(ApoA1)和 A2(ApoA2)的表达,使血浆中HDL的含量增加,进一步达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目的,是目前甘油三酯降低治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降血脂药物。贝特类降血脂药物打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界四十年代,首创贝特类药物为氯贝特,其降血脂的效用在长期的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证明,但是近年来,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被广泛使用,成为降血脂的常用药物后,其他种类的降血脂药物的使用和发展就受到了限制,贝特类药品的降低心血管风险作用在临床中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效用指标。贝特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TG,提高 HDL 水平,而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 LDL-C 的

6、水平。 因此,从理论上讲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用将能够协同改善血脂达标的水平;同时,贝特类药物能够减少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大血管剩留风险。现有临床试验也已经证实,这两类药物联用较单用他汀类药物更为有效和安全。因此,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他汀类单独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的情况。为此,欧洲药品管理局已经建议将贝特类药物作 为二线调脂药物使用。临床常用的贝特类药物有氯贝丁酯、吉非罗齐、非诺贝特、环贝特等。4胆酸螯合剂类降血脂药物胆酸螯合剂别名胆汁酸搁置剂,是Ch的代谢产物,其通过螯合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目的在于阻止肠道的富脂颗粒被胆酸乳化,其中95%左右的胆汁酸再被小肠吸收,形成

7、“肝肠循环”而重复利用,进而减少胆固醇从肠道吸收。胆酸螯合剂类药物这类药物还可以反馈性地引起肝细胞 LDL 受体表达上调, 增加其与LDL 的结合,降低血中 LDL 的水平,进一步加强其降血脂的效果。但是其原理也反映出一个事实,就是该类药品能够阻止胆 酸和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但不能影响胆固醇的体内合成,故而其对于体内合成胆固醇增加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能达到理想的药效。胆酸螯合剂类降血脂药物临床多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由于该类药物属于进口药物, 在国内的使用时间并不长,同时也有该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的缘故,其副作用主要为结肠胆酸引起的胀气、恶心和腹泻等。最近几年我国自主研发类似药物后才开始进入临

8、床使用阶段,其降脂效果与国外临床资料也比较相似。常见有考来替泊、考来烯胺、盐酸考来维仑等,其中盐酸考来维仑属于较新的胆酸螯合剂类药物,2000 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改善血糖和降血脂。二 降血脂药物的发展趋势上文对现阶段降血脂及脂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应用进展进行了简单总结,可以看出,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降血脂药物,其优点在于既可单独用药,也多用于联合使用,并且药效显著、安全性好,处方量大,故而被当成心血管治疗的常规用药。其他降血脂类药物如烟酸类、贝特类以及胆酸螯合剂等,也在临床使用中不断的发展,但相比于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这部分药物组合的安全性研究还未完善,仍有许多需要补充,且这部分降

9、血脂药物的副作用比较明显,使用时的制约因素较多,故而被临床使用的频率不如他汀类药物。但是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我国目前的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及研发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的降血脂药物的研发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面上的药物多为进口的国外药品,虽然也有国内自主研发的降血脂药物,类如降血脂中成药等,但效果不如西药明显,目前临床降血脂药物仍是以西药为主。西药虽然降血脂效果明显,但是也伴随着明显的副作用以及部分西药会带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用这类药物进行治疗,难免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现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发展已经比较全面,新药要想取得突破,必须拥有较他汀类药物更耐受、更安全、药效更强的优势,或者要对特定的患者群

10、体有优秀的表现才可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现在多数的研究还是基于对经典酶或受体的抑制作用来发挥降血脂作用的,尽管一些新的方法,如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及基因技术也被逐渐利用来产生新型的治疗药物,但目前研究更多的和更有前景的还是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多药联合方案,因此目前国内降血脂药物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研发为主,目的是研发出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新剂型。且同时,由于中成药具有疗效肯定、持续,副作用小的优势,其发展前景也不容小觑。总的来说,在降血脂治疗药物方面的发展研究中,取长补短,完善药物效果,是今后临床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目标在于创制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和特异性强的新型药物,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为完善的保护。

11、参考文献:1孙康悦,李颖,李悦琪,印小毛. 国内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2017,32. 2魏宏,沈涛. 中西药影响胆固醇吸收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02)3阮洪波. 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处方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5)4邹勇,周丹. 药学干预对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0)5刘银,刘勤东,曾海洋. 浅谈降血脂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9) 6李鑫,孙淼.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7):77-78. 2017-08-15.作者:郭雅芬 工作单位:南昌市第九医院职称:药师 研究领域:药学E-mail:eya_ TEL:13970843618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大道167号南昌市第九医院邮编:33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