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语文文化经典测试卷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248072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语文文化经典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二语文文化经典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二语文文化经典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二语文文化经典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语文文化经典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二语文文化经典测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文化经典测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共46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越。B愿无伐善,无施劳 施:施行。C知者动,仁者静 动:活跃。D小人长戚戚 长:总是。解析B项,“无施劳”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的意思。施,表白。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边界。B故令有所属 属:依从。C见素抱朴 见:看见。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舆:车。解析C项,见:显露、表现。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可谓好学也已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2、焉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解析C项,“一日”古义为“一旦”,表假设;今义是“一天”。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道可道,非常道B有,名万物之母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解析A项,“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是永恒”。C项,“音声”在文中是两个词,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叫做音;简单的发音叫做声。D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答案B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月出于东山之上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A6下列各句中

3、“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未知母之存否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伏甲,将攻之解析D项与例句中“之”都是代词,代指赵盾。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3分)A知止而后有定 定:决定。B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掩盖、掩藏。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开辟。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非:不对的。解析A项,“定”:目标、志向;C项,“辟”:有偏向;D项,“非”:批评。答案B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4、分)例句:上老老而民兴孝A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B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先诚其意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A9默写出下列名句。(每空1分,共10分)(1)_,_;_,_。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答案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古代所说的“四书”是_、_、论语、孟子。(4)_,_,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答案(1)大学中庸(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

5、代汉语。(共12分)(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6分)译文:_答案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什么也不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弱能够胜强,柔能够胜刚,天下人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却没有人照此去做。(2)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3分)译文:_杀害百姓的当家人,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守信用。(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3分)译文:_答案古代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第二部分、分析简答题(共54分)一、文化经典阅读题答题要领文化经典阅

6、读题一般由两小题组成。第(1)题考查对所给材料体现出的经典思想的准确把握,第(2)题考查考生对这种思想发表负责任的个性化看法。无论哪一题,都需要对所给材料仔细研读、准确把握。这里重点谈谈第(2)题的答题要领。1解题思路:(1)在对文本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本(特别是题目指向的内容)。(2)仔细审题,领会题干的要求和目的。(3)针对题干的要求,运用相关的知识,对题目的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将自己就相关问题的理解、思辨作出整理,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出来。2答案组成:摆出自己的观点结合材料和现实进行分析说理。得分关键(三个要素齐全):(1)观点鲜明、准确、有个性,(2)事例概

7、括简要,(3)分析说理全面、精当。二、文化经典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4分)材料一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尚书舜典)材料二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世说新语容止)材料四太傅府有三才:刘庆孙长才,潘阳仲大才,裴景声清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注长才:指才学优异的人。大才:指才学广博的人。清才:指才学精深的人。(1)从先秦到魏晋时期,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有何变化?请具体说明。(6分)答:(2)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喜欢怎样的人物评

8、判标准。(8分)答:答案(1)从先秦的道德转到魏晋的人格审美。先秦时期,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为德行,人应正直宽厚温和,应有仁、义、礼、智。魏晋论人已摆脱了政治、道德观念的束缚,既重视外在的形体姿容美,也推崇内在的才能、精神美。(2)(示例一)我认为德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一个人做人的起码要求是德,君子有德无才能行善事,同情弱小,扶危助贫。德是才的导师,没有德的先导,就没有才的正确发展。(示例二)我认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应是德才兼备。有德,可以使人的情操高尚;有才,可以使人立足社会。德与才相辅相成,没有无德的才,也没有无才的德。作为新时代的人,在学习获得才之余,一定要寻找德,把德与才都带在身边,做一个全

9、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示例三)我认为应该尊重个体生命。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体现在魏晋时期对人进行评判的价值取向上。它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同时也反映了士人的觉醒意识。人可以对人生和生命强力追求,那么人内在的才情、品格和神貌等方面也就应该受到积极的推崇。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孟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任选“无为”“不为”“有为”这三者之一,联系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140字左右)答:答案关于“无为”:老子的“无为而治”告诉我们要懂得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去做,不妄为。这一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就政治层面

10、来说,“无为”并不是指政府什么也不做,而是指政府要懂得顺应民意,不强行干预,让人民自己去发挥创造性。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是指我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过分索取,不恣意妄为,这样才能可持续地、稳定地发展社会经济。“无为而治”对我们当下的官员也提出了要求:与民休息,宽容大度;顺乎自然,恪守天道。(要符合“无为”的含义,联系实际,角度任选,言之成理即可)关于“不为”:孟子说的“不为”是指有选择地放弃不做。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公德良俗、根据法律条文、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有所不为,不做不合法的事、不做有违良心道德的事。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在考虑自己并未得到的东西和不切实际的目标,进而采用不正当的

11、手段达到欲望的短暂满足,由此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正是因为不懂得“不为”。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的精力有限而人生苦短,凡能成大事者,皆贵在对目标与行为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之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舍弃一些不该做的事,然后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要符合“不为”的含义,联系实际,角度任选,言之成理即可)关于“有为”:孟子说的“有为”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人生在世,我们当积极进取,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成就自我、成就事业。如果不怀抱“有为”的思想,我们的人生就可能失去目标、失去方向,碌碌无为,不留下一丝痕迹。“有为”激励我们在困难与失败面

12、前懂得坚守、积极寻找出路,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有为”而不恣意妄为,我们要始终把自己“有为”的人生目标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成就自己,进而有利于他人、社会。(要符合“有为”的含义,联系实际,角度任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先对“无为”“不为”“有为”的含义进行理解,这是解题的关键。“无为”就是顺应规律,“不为”就是有选择地不做,“有为”就是有所作为。然后再结合其含义和现实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8分)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13、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怎样才是仁爱的工作呢?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热情地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温存地播种,喜乐地刈获,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这就是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是在你上头看视着。(纪伯伦先知)(1)两段论语和纪伯伦的先知中都有着对生命意义的感悟阐释,它们有着怎样的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8分)答:(2)读了上面几段文字,你对生命价值有什么感悟?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10分)答:参考答案孔子强调人生的自觉而为,主动地通过学习完善自身,进而实现最终的人生理想。这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