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7630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马春苗【内容摘要】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中篇小说代表作,他的作品一般都以草原荒漠为题材,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联系。黑骏马就是以蒙古大草原为背景题材,以一首古老的草原民歌为线索,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作者对草原的深深热爱。【关键词】草原文明;生命意识;母性光辉;生活苦难On the black horse charactersMaChunmiaoAbstract: Black horse is Zhang Chengzhis novellas representative, his works are generally to the steppe des

2、ert as a them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life experience. Black horse is to the grasslands of Mongolia as the background theme, based on an old prairie folk songs as a clue, the author in the works to create a lively characters,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character image are analyzed, which sho

3、w the grassland of the deep love with my thoughts.Keyword: Grassland civilization; Life consciousness; Maternal glory; Life suffering前言张承志是一位善于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的当代作家,作品大部分都是对草原生活和草原文化的描绘。他用精炼而富有特色的语言讲述着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二者之间的矛盾。细腻的笔法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动的草原人物形象,细致传神地描绘出了草原人民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在张承志众多的草原题材小说中,黑骏马则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一、理想的追

4、求者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中性格最鲜明、立场最坚定、风格最极端的作家之一。他用自己的笔调刻画出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他既不断创新也在不断的突破,但都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创作原则。从一九七八年发表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开始,张承志便以一种强烈的理想精神鲜明地区别于当时“伤痕文学”的时尚。王蒙称他是“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正因为张承志热衷于理想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也都在追求理想。白音宝力格也同样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追求者。 “我哪里想到,很久以后,我居然不是唱而是亲身把这首古歌重复了一遍。”黑骏马开篇作者还有过这样一段话;“我渐渐感到,那些过于激昂和辽远的尾音,那些世代难逢的感伤,那古朴的悲剧故事,还有那深沉而挚

5、切的爱情,都不过是一些依托或框架,或者说,都只是那灵性赖以音乐化的色彩和调子。古歌的灵性和灵魂隐藏在白音宝力格的内心深处,古歌中的草原情怀和草原文化与白音宝力格的现代文明追求产生了矛盾。曾经在这片草原上成长的白音宝力格感到了自己与草原之间的距离,内心复杂的白音宝力格试图着寻找现代文明与草原文化的结合点。重归草原的他,内心感受到的正是草原民族文化的底蕴和深层的民族文化积淀。在他的感情深处,还深深的眷恋着这片草原,因为那是他的根。作品以蒙古古歌钢嘎.哈拉为线索,讲述了白音宝力格牵着那匹黑骏马又回到了他牵挂的大草原,去追寻他深爱的额吉和沙娜索米娅。作者从小说主人公白音宝力格不断地出走与归来到再次出走

6、的过程中,向读者展示了对青春理想追寻的足迹。作品中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被父亲送到草原上的额吉家里抚养,在白发额吉悉心照料下的白音宝力格成为了一个帐篷里的孩子,学会了拾粪、捉牛犊等等。然而他又与其他草原孩子不同,十五岁的白音宝力格是躁动的、充满精力的。长大后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畜牧专家,一心钻研畜牧业以及兽医技术。同时,他开始觉得再跟着老兽医学习很可能会堕入旁门左道,放弃与老兽医学习的白音宝力格有了自己的理想向往真正的专业学习,渴望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他需要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为此他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那本怎样经营牧业。他不仅从那里面学到了知识,也从

7、那里窥见了为他所不知的、新鲜而博大的世界。他不再像以前一样把那首半句的阿洛绰尔哼个没完,他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同时也对索米亚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对于这种强烈的情感变化,他心里很清楚,也知道为此会付出的代价失去童年时的天真无忧。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妨碍到他对生活追求和对人生目标的拼搏。他渐渐地开始理解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并不是拥有一匹黑骏马那么简单,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白音宝力格变得更加冷静,后来他去参加了特技训练班,特技训练班是为牧业生产队培养畜牧兽医骨干。当然,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美好的爱情追求,为了和自己产生纯洁爱情的索米娅。当他学成回来时

8、,他将满十八岁。十八岁,对于草原人来说是成人的、使草原刮目相看的年龄,也是独立的男人和成家立业的年龄,这一时段白音宝力格对索密娅的爱更加强烈,他要保护这个纯洁的姑娘,不让她受委屈。 当他回来时,当初一切的憧憬与美好都被黄毛希拉打碎了。索米娅被玷污并且怀孕,而额吉对此事也很漠然,“有什么呢?女人-世世代代还不就是这样吗?对此他伤透了心。面对额吉那有些愚昧的母爱、索米娅对这个小生命到来的喜悦,白音宝力格感到绝望,他觉得自己和额吉与索米娅之间已经产生了隔膜,奶奶坚守的草原传统习俗与草原传统意识同白音宝力格所受到的现代文明熏陶下的对人生的态度、对人生的选择已经发生了强烈碰撞,他认为爱情应该是纯洁的、毫

9、无瑕疵的。我暗自在心中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设想如果当初接受了索米亚会怎样。但我明白,这样极致的理想主义者怎么会让自己的眼里揉进沙子呢?哪怕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不会接受索米亚,他不能接受索米娅,实际上是他不能接受萦绕在草原上数千年落后、愚昧、无知的这样一种草原属性。 他没有向草原妥协,他向草原反抗,向命运反抗。在几番痛苦的挣扎过后白音宝力格离开了这片养育他的草原,离开了他挚爱的人儿,他抛弃了关于草原的一切,割断了自己与索米亚、奶奶之间的亲情,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即使这让他很痛苦。他到底不是草原的儿子,不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草原人,在他的心底是渴望读书追求现代文明的,他有自己的理想,他的

10、抱负不在草原,所以他无法像真正的草原牧民一样过着游荡的生活。 白音宝力格的出走不仅表现了他对草原文明进程的滞后、蒙昧予以否定,也表现了他对更文明、更纯洁的人生理想的追求,白音宝力格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牧民,他读过书,接受过现代文明的熏陶,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并且有着一颗追求理想并为之努力的心,他不能认同草原古老的习俗,而他的新观念也不能被额吉和索米娅所理解,于是他舍弃了草原民族的传统,把草原抛在身后,步入了代表现代文明的城市,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白音宝力格的经历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历程也是人类寻求现代文明艰难跋涉的行程。体现了现代文明与草原文化传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白音宝力格就是在这种矛盾与冲

11、突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二、生命的尊崇者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永恒主题。在张承志笔下精心构建的理想乌托邦里,“母亲额吉”的形象生动鲜明、深入人心,让孤独灵魂寻找到了心灵归宿。在他塑造的众多形象中,母亲形象也是最为持久的一个。“我写你写得手都酸了心都累了;好像狂妄地说过,我要把额吉这个词输进汉语。”张承志笔下的母亲额吉都有着同样美好的品格,或热爱生命,或博爱,或宽容。黑骏马中塑造的白发额吉是一位慈祥、坚毅、宽容的草原老人,她热爱一切生命。白音宝力格在额吉家里成长,白发额吉给了白音宝力格无微不至的关怀,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白音宝力格。额吉并没有因为白音宝力格是异族的孩子而嫌

12、弃他,而是将白音宝力格由一个小男孩培养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小男子汉,成为这个家中唯一的男人。白发额吉的爱是真诚的、无私的,她对生命的热爱是没有界限的,她把在暴风雪中幸存的小黑马驹救活了,用自己的袖子偕干它的身体,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的把小马驹搂在怀里。白发额吉用自己的爱把小马驹养成了一匹人见人夸的黑骏马,并且亲自为它缝制了护身符,可见白发额吉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牲畜来对待,而是把它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在额吉的看来,无论是人类还是花草鱼虫,他们的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尊重他们就等于是尊重自己,这也是大道至德。在白发额吉眼中,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凡是有生命的事物都会让她奉献出自己的爱。在得知索米娅被黄毛

13、希拉奸污并怀孕时,白发额吉并没有表现出对索米娅失贞而感到厌恶,反而是陪着索米娅为她肚子里的宝宝缝制衣服鞋子。同时。也没有表现出对黄毛希拉的仇恨,白发额吉在面对生活中的仇恨时,她选择了宽容,她宽容了黄毛希拉犯下的罪行,平静的接受了现实。白发额吉尊重每一个生命,她不希望任何一个人受伤害,这是一种母爱的高贵品格,也是草原人民的坚毅和善良。 额吉并没有放弃小得出奇的琪琪格,她也从没有把一条活着的命扔到草滩上,不管是牛羊还是猫狗。额吉用自己的奶喂活的羊羔子已经能栓成一排、养活的马驹子成了有名的好马。白发额吉拥有着草原一样的胸怀,她是草原女性的典型形象,正是像额吉一样品格的草原人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动守护

14、着草原,草原种族才日益壮大。索米娅和额吉一样,有着草原一样宽广的胸怀,在遭受黄毛希拉侮辱后,她并没有因此而讨厌腹中的孩子,因为她有着传承草原生命繁衍的神圣职责。她为了腹中的孩子,向草原传统妥协了,因为那是一个小生命。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烈母爱意识战胜了昔日纯洁美好的爱情,当白音宝力格抓住索米娅的衣领拼命的摇撼着她时,并对她腹中的孩子构成威胁时,索米娅极力地反抗,母爱的本能让她潜意识地保护着腹中的孩子,保护那个小生命。正是因为这种母爱力量的存在,索米亚和白发额吉始终都坚持着捍卫生命的信念:无论小琪琪格是谁的孩子,她都是一个小生命,她是无辜的,不能因为他是黄毛希拉那个草原恶棍的孩子就要遗弃她。最后

15、索米娅接受了自己作为一个草原女人的命运,远嫁他乡,跨过了那条勃勒根河。出嫁后的索米娅又生养了几个孩子,为了让琪琪格上学,索米娅在学校里面帮忙,她又将爱扩散到了学校里的孩子身上,她将爱散发到每一个角落,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学校里的孩子都亲切的喊索米娅“妈妈”,此时的索米亚就像额吉一样,已经成长为一位慈爱的母亲,对生命无比热爱和尊重。 张承志在黑骏马中塑造了这样一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额吉形象,在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中也塑造了一位无私博爱的蒙古族额吉形象。作品写的是一个在牧区插过队的知青,对蒙古族额吉饱含思念之情的回忆。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季,年迈的额吉脱下她的毛蓬蓬的达哈披在“我”的身上,为此

16、额吉被狂烈的白毛风暴风雪冻的下肢瘫痪了,但额吉并没有因为这样就倒下了,几个月后,额吉又恢复了她忙碌的生活,只不过这次是跪在牛皮垫上挤牛奶,额吉对生活依旧乐观,她还是依旧把知青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她不顾自身的残疾不便还要去探望在打火时烧伤的北京知青。“这种承受苦难的崇高母爱和人性暖意,实则是对宗教博爱思想的褒扬,它也是作者自身生活和感情之泉酿成的醇醪”。对生命的热爱、无私,也反映了作为母亲她有一种本能想去爱别人,额吉也好索米娅也罢,她们对生命的这种看重也是来源于此。在最后,索米娅对白音宝力格说“如果,如果你将来有了孩子,而且她又不嫌弃的话,就把那孩子送来吧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我养大了再还给你们”如今的索米娅俨然成为了另一个额吉,我想,这也是母爱的伟大,索米娅已经不能生养,但是她还渴望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