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含1CD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奕 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7304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含1CD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奕 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金融学含1CD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奕 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金融学含1CD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奕 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金融学含1CD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奕 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金融学含1CD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奕 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含1CD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奕 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含1CD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奕 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 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 随着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金融和以金融市场为基础的直接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活动中的金融及其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政府和其他经济主体的重视。货币的供求均衡问题、利率水平的高低问题、市场融资与投资规模问题、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控制问题、金融创新、金融改革问题等,都在不断地困扰着管理当局。如何使这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使金融活动的秩序得以正常化,以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央银行和政府管理当局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篇将讨论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问题,第七章介绍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八章讨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九章介绍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第十章研究

2、金融与经济发展。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掌握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了解货币需求函数及货币需求理论;掌握货币供给及其决定因素,了解货币供给量决定机制的一般模型和货币供给理论;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了解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和实现机制。教学重点与难点1货币需求的含义2马克思、凯恩斯、弗里德曼等的货币需求理论3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4货币层次5货币供给量决定机制的一般模型6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7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和实现机制 本章结构第一节 货币需求第二节 货币供给第三节 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内容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二、货

3、币需求理论三、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所谓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在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货币需求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为了分析方便,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以这个假设条件为背景,他的论证过程是:(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

4、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2)商品价格有多少,就需要有多少金币来实现它。(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黄金却留在流通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因此: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若以M表示货币必要量,Q表示待售商品数量,P表示商品价格,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则有:M=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是由商品价格高低、商品总量的多少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货币必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例关系,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关系。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5、 在货币的购买力中,费雪提出了著名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又称费雪方程式。即:MVPT 或 P=式中,M代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量V代表这些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T代表同期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代表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即一般物价水平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1)流通中的货币量(M)的变动和(2)货币的流通速度(v)的变动成正比;与(3)商品交易量(T)的变动成反比。这三个关系中,值得强调的是第一个关系。它构成了“货币数量说”。马歇尔、庇古的剑桥方程式几乎在欧文费雪创立其交易方程式的同时,英国剑桥大学的阿尔费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6、年)和他的学生AC庇古(ACPigou 18771959年)创立了现金余额数量说,由于这个学说主要用方程式来表示,故又被称作“剑桥方程式”。M=KPY式中M为总体货币需求Y为国民生产总值P为物价水平K为在总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率,因此,0K1这即有名的剑桥方程式。由剑桥方程式可知,货币需求有三个变量:(1)当K与P一定时,总收入越多,则货币需求也就越多;(2)当K与Y一定时,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增加;(3)当P与Y一定时,系数K越大,则货币需求就越多。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总需求决定于流动偏好,它是指人们要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资产的意愿。人

7、们之所以要用货币形式来保持其资产,有三种动机: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流动性陷阱”:以上分析说明,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政权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在极端的情况下,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8、就可能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加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流动性陷阱”。在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一般统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表示,L1与收入水平有关,收入越多,L1越多,因此L1是收入的递增函数,即L1 (Y),Y表示收入。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用L2表示,L2与利率有关,利率越低,L2越多,因此L2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L2(r),r表示利率。如果用L表示货币总需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L L1 (Y)+ L2 (r)它表明了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2)凯恩斯货币

9、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在承袭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修正、补充和发展。主要在两个方面: 1)通过对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修正,得出他们同样是利率的函数的结论。2)对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总之,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者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演变为凯思斯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即: Lf(Y,r)表示货币需求是由利率和收入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持有人所关心的并不是名义货币量Md,而是实际货币量Md/P,即能用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同时,人们能够持有的货币量,主要受下列一些因

10、素的影响:(1)总财富的多少。(2)财富的结构。 (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4)其他因素。于是,货币需求函数便可用下式表示:f(Y,W,rm,rb,re,u)式中:Md: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 Y:恒久收入或财富总值 W: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 rm:货币的名义收益率 rb:固定的预期收益率 re:非固定的预期收益率 :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化率 u: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综合因素三、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1收入状况2信用发达程度3市场利率4消费倾向5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6人们的预期和偏好第二节 货币供给内容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二、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三、货币供给过程四、决定货币供给

11、的因素五、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其表现为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负债。货币供给量,也就是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如果说货币需求量只是一个预测值,那么,货币供给量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货币量,是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一定时点上的负债总额,它要由银行通过各项资产业务向国民经济中投放。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供应量的数额大小是由银行系统资产业务的规模大小所决定的。二、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具体的层次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在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

12、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这点上,看法却是一致的。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而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因此,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货币层次作如下划分: 1M0(现钞) 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M1(狭义货币)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

13、如以M1表示狭义的货币量,C表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D表示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则 M1C十DM2(广义货币)由M1加准货币构成。所谓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三、货币供给过程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界的。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亦即银行系统,一般不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二,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则创造存款货币。其三,银行系统供

14、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二是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在这三个条件下,货币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在这两个环节中,由于商业银行要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换言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主流部分。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一般通过两条渠道产生:一是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或外汇;二是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中央银行这两种货币供应方式尽管不同,但其产生的效果却并无本质区别。为了分析方便,我们举例说明。现假定某中央银行从甲商业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有价证券1000元(或为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其结果相同),付给甲商业银行1000元现金。甲商业银行以这1000元资金来源的10%(假定为法定准备金率)作为准备金,其余都贷给甲企业。甲企业用这笔贷款支付乙企业的购货款,乙企业便有了900元的销售收入。乙企业又将这笔货币交存其开户行乙商业银行,致使乙商业银行存款增加900元。乙商业银行又以这笔存款的10%作为准备金,其余810元又向丙企业发放贷款。如此类推,某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有价证券所形成的货币供给过程就开始了。这一整个过程可用T形账户表示如下:某中央银行资产 负债有价证券 1000 现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