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免疫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胥传来 主编 金征宇 副主编kj2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6636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免疫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胥传来 主编 金征宇 副主编kj2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食品免疫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胥传来 主编 金征宇 副主编kj2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食品免疫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胥传来 主编 金征宇 副主编kj2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食品免疫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胥传来 主编 金征宇 副主编kj2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食品免疫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胥传来 主编 金征宇 副主编kj2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免疫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胥传来 主编 金征宇 副主编kj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免疫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胥传来 主编 金征宇 副主编kj2(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抗原,抗原(Antigen,Ag):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 无免

2、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如: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载体(carrier):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半抗原,+,载体,抗体,完全抗原,第一节 抗原的类型 一根据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 胞辅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 毛素,三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 天然抗原:非己抗原 自己抗原 人工抗原:人工结合抗原 人工合成抗原

3、 基因工程抗原,四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 1.异种抗原(xenogenic Ag): 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抗毒素血清(由异种动物制备的)。 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 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抗原。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autoantigen): 来自自身的抗原。如:隐蔽的自身组织成分、修饰的自身组织成分、肿瘤抗原。,第二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 病原微生物: 1.细菌性抗原: 细胞壁:蛋白质、脂多糖等。 鞭毛:蛋白质 菌毛:蛋白质 夹膜:多糖 2.病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 3.其它: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痢

4、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链球菌,E.coli,细菌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浆 核质,细菌细胞壁 最外层结构 肽聚糖(基本成分) G+菌:含有大量磷壁酸 G-菌: 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 脂蛋白 外膜 脂多糖(LPS):脂类A、核心多糖和 寡糖重复单位。,G 菌细胞壁结构,磷脂(细胞膜),肽聚糖,磷壁酸,G- 菌细胞壁结构,脂多糖(LPS),脂蛋白,肽聚糖,磷脂(内膜,细胞膜),磷脂(外膜),脂多糖的结构,脂肪酸,聚二糖,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O抗原),脂类A,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浆外侧 构成成分:脂类、蛋白质和多糖 细胞浆(细胞质): 内含有质粒、核糖 体、

5、胞浆颗粒。 核质:核酸 细菌的遗传物质,二、特殊结构: 荚膜:细胞壁外围绕的黏液型层 构成成分:多糖 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构成成分: 蛋白质 菌毛:粘附于人和动物细胞 构成成分:蛋白质 芽胞:细菌的休眠状态,狂犬病病毒,腺病毒,口蹄疫病毒,病毒(viruses),流感病毒,病毒的结构 核心 核酸 病毒 衣壳 蛋白质 包膜(部分病毒) 脂类、糖蛋白 刺突 蛋白质,核衣壳,核心,核衣壳,包膜内层基质蛋白,包膜外层,刺突,真菌,白色念珠菌 (1,000X oil),疟原虫,二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 外毒素: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 类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过的失 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6、,三异种动物血清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有免疫原性。 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破伤风 抗毒素血清、白喉抗毒素血清等。,四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Forssman抗原) 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Forssman抗原: 豚鼠脏器(生理盐水悬液) 家兔 抗豚鼠抗体 + 豚鼠脏器抗原 反应(+) + 绵羊RBC凝集反应(+)(交叉反应),实际意义: 溶血性链球菌 肾小球基底膜 溶血性链球菌 心肌 大肠杆菌O14型 结肠粘膜,共同抗原 急性肾小球肾炎,共同抗原 风湿病,共同抗原 溃疡性结肠炎,五血型抗原: 人类血型抗原已报导23个系统 1. ABO(H)血型系统

7、: A、B、AB、O四型 血型 抗原(RBC) 抗体(血清) A型 A抗原 抗B抗体 B型 B抗原 抗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抗A、抗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抗A、抗B抗体 ,2.Rh血型系统: 恒河猴(Macacus rhesus)RBC家兔抗恒河猴RBC抗体(免疫血清)+人RBC凝集反应(+) 人RBC 恒河猴RBC RHCE基因(+) RHD基因 (+) RHCE基因(+) RHD基因 (-),共同抗原,称Rh抗原。, D抗原(+) Rh+, D抗原() Rh-,实际意义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胎儿(Rh+)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溶血反应,六主要组织

8、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人类: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七肿瘤抗原: 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八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 一类通过与MHC-II类分子(APC)和TCR-V(T 细胞)结合,刺激表达有特殊TCR-V 的T细胞亚群活化的抗原分子。,SAg的作用特点: (1)具有强激活T细胞(CD4+T细胞)作用 - 可刺激T细胞总数的520%; (2)不需APC处理 - 直接与MHC-II类分子和TCR-V 结合; (3)不受MHC限制 - 同MHC-II类分子结合,增加 TCR与

9、SAg的亲和力; (4)可激活T细胞,又可致T细胞产生免疫耐 受或抑制。,Superantigens,Monoclonal/Oligoclonal T cell response 1:104 - 1:105,SAg的种类: (1)外源性超抗原: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物。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毒素休克综合症毒素1(TSST1) A族链球菌M蛋白致热外毒素A-C等。 (2)内源性超抗原: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物。如: 病毒DNA与宿主DNA整合,表达的病毒蛋白质产物。,SAg的实际意义: 其生物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 (1)SAg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毒性效应。 (2)SAg T细胞亚群 免疫

10、抑制 促进病毒感染、增殖。,九基因工程抗原: 通过基因重组、再表达制备的抗原物质。如: 目的基因(编码抗原)+ 载体(质粒等) 重组DNA 细胞(真核或原核) 表达 纯化 基因工程疫苗。,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分子量: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化学组成及结构: 蛋白质: A.氨基酸组成 - 含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酪氨 酸),免疫原性强; B.结构:环状,免疫原性强;直链,免疫原性弱。 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较蛋白质弱。 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3.可降解性: 含L-氨基酸的蛋白质易降解,具有免疫原性。 含D-氨基酸的聚合体不易降解,不

11、具有免疫原性。,(二)宿主因素 1.异物性: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物质。 抗原来源与宿主之间种系关系越远,其免疫 原性越强。 2.宿主的遗传性: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 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 3.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 剂量: (1)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2)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4.免疫佐剂(adjuvant ): 定义: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 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应用:a.弱免疫原性物质; b.免疫原剂量不足。 佐剂种类: (1)油性乳剂弗氏佐剂(Freund adjuvant) (2)无机化合物 (

12、3)微生物及其产物 (4)脂质体 (5)细胞因子,二抗原性 (一)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又称 表位 (epitope): 抗原物质中能与其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免疫应答的特异 性基础)。 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数目。,抗原决定簇分类: 1.根据结构: A.构象决定簇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 B.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minant): 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 2.根据

13、功能: A.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 B.功能性决定簇:能被B细胞识别,或与抗 体结合的决定簇。,(二)T、B细胞表位 1.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 与TCR结合的表位(约917个氨基酸残基) T细胞识别抗原的二个结合部位: a.T 细胞表位 与TCR结合 b.限制位(agretope) 与MHC分子结合 2B细胞表位: 与抗体和BCR结合的表位(约67个氨基 酸残基或糖基)。,B细胞表位 (半抗原),天然抗原(多价-多个抗原决定簇),T细胞表位 (载体内),Ep1,Ep2,Ep3,T 细胞表位 (T Cell epitope),能够与MHC结合并被TCR识别的肽段,与蛋白质分子构象无关,与肽段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位置无关,主要决定于肽段的氨基酸序列,与宿主表达的MHC分子有关,提要 抗原是一类能诱导免疫应答,并与其产物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抗原物质必须具备的特征:免疫原性 抗原性 抗原种类很多。蛋白质类抗原免疫原性最强,脂类、糖类较弱,核酸一般无免疫原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部位 抗原决定簇(表位。T细胞识别T细胞表位,B细胞识别T细胞表位。,本章学习要点 一. 概念 1.抗原 2.免疫原性 3.抗原性 4.抗原决定簇 5.TD-Ag 6.TI-Ag 7.超抗原 8.异嗜性抗原 二抗原的分类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