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吴水澎 11 第1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6451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理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吴水澎 11 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会计理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吴水澎 11 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会计理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吴水澎 11 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会计理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吴水澎 11 第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会计理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吴水澎 11 第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理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吴水澎 11 第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理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吴水澎 11 第1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会计理论及其研究、创新、前沿和方法一般认为,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方式;在认识的过程中,概念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构成判断、推理的基本要素。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时,会计理论、研究、创新、前沿和方法是人们反复运用到的概念,也是本书最为基本的要素。因此,将上述重要的概念集中在这里进行简单的说明与讨论,以便于以后各章的运用,故而使本章具有总论的性质。1.1会计理论及其研究先从会计理论这个概念说起。什么是会计理论?由于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角度、方法、所处环境的不尽相同,对会计理论的定义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种不同的会计理论定义在后面的有关章中再加以详细介绍。但从本质上讲,或是从马克思主

2、义认识论的角度看,会计理论应是对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包括会计的概念、原理、定理和假说等),它来自会计实践,高于会计实践,指导着会计实践,而系统化了的会计理论就是人们所讲的会计科学了。那么,如何在会计实践基础上形成会计理论呢?它不可能自动生成,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并运用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法,才能将人们对会计的感性(表象)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使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从会计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会计的理性认识的这个过程就是会计理论研究,即对会计这个事物进行钻研和推究。会计理论之所以高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那是因为它已是对会计这一事物规律性的反映,已着重回答了会计“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

3、。1.2会计理论创新及其同会计理论研究的关系适应于知识经济环境及其所提出的要求,目前“创新”这个概念在各个领域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如“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教育创新”,等等。其中的“理论创新”大有取代“理论研究”这个概念之势。在会计界也提出了必须进行“会计理论创新”这个命题。那么,什么是会计理论创新?它同会计理论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当前一般是先通过列举创新的内容与形式来理解并定义创新这个概念的。根据有的学者的归纳可参阅葛家澍等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并结合会计的实际,创新的内容与形式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对会计所出现的新

4、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新的解释原则、解释模式、解释视野,这属于方法论层次上的创新或思维方式的创新。就会计而言,有的学者概括地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西方各国进入了一段高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所谓“停滞”时期。物价大幅度变动对当时传统经济学和会计理论框架产生了重大冲击。即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理论体系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相当的程度上失去决策的有用性,并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在某些学者看来,会计所提供的历史信息由于时过境迁,在很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决策的有用性,甚至有时候还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同时,一些规范的会计理论“诊断处方”又因持续经济衰退而难以见效。面对这种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及其他方

5、面的变化与作用,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及一些新经济理论及财务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代理理论等的出现,使得实证会计得以兴起,并使实证会计理论逐渐成为西方财务会计中的一个主流学派。实证会计理论的兴起改善了西方财务会计的方法论。可以认为,这种创新对会计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原则和新的理论体系形成起到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都属于上述的方法论层次上或是思维方式上的创新。(2)在深刻把握会计这一事物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创立新的原理、新的学科体系或新的学派。例如,有些学者针对人才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在会计领域引进

6、并出现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范畴。会计如何提供有关信息对其进行反映、控制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有会计理论基础上,对原有的会计理论、原理与方法进行突破,创立新的会计原理与方法,从而形成新的会计学科分支体系人力资源会计。这同样也需要带来根本性的、属于原创性的理论思维的创新。(3)从社会发展的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会计科学理论体系或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之上,以新的观点、范畴、理论原则等形式,作出新的补充、丰富或新的论证和发挥,对其中错误的成分加以批评指正,对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如根据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会计目标变化,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上,会计报表从资产负债表、收益表为主要报表

7、发展到当前的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全面收益表的会计报表体系;同时还从财务报表的概念发展到财务报告的概念,等等。迄今为止,会计信息的披露及其形式仍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4)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会计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方法的观点进行梳理或重新梳理,使其系统化。如会计发展历史上的复式记账方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了许多代人的心血,并非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的独创。但巴其阿勒对复式记账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在复式记账法传播、推广进而对会计学的建立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还被世人誉为是会计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给了他崇

8、高的学术地位。(5)对前人提出的某些有价值的会计思想原则和观点,但已被后人遗忘、淡化或埋没了的,应进行重提或凸显,使其发扬光大。如前段时期,针对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重新提出必须重视研究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这一被人们逐渐淡化的问题;再如,根据当前财务报告内容不断被扩大的现实,有的学者提出必须重新认识会计的边界和会计对象这个已被人们逐步淡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等等。上述的五个方面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创新的核心是一个“新”字。也就是它同说老话、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即没有新观点、新内容的所谓“复制古董”毫无共同之处。有的学者对“创新”下的定义为: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9、,随着条件的变化,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出新的理论升华或改造。1.3会计理论创新或研究与会计学术前沿根据前面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作为一定环境之下的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会计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比比皆是,因此同其他学科一样,会计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存在着创新的问题。那么,如何根据前面所说的创新的内容与形式做好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创新工作?理论研究实践中又出现了理论“前沿”的概念。何谓会计理论前沿?它同会计理论研究或创新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先来一般地认识“前沿”这个

10、概念。当前,对“前沿”尚未有权威的定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它的内涵与外延均比较难以界定。现在人们在讨论理论前沿这个问题时,谈得较多的是它的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并通过它来把握和运用前沿这个概念。1.4注重培养判断理论前沿的能力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研究或创新,是知识经济环境的呼唤,也是当今会计发展与改革的灵魂。在这样的时代中,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所肩负的任务是什么?怎样才能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这里只能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前面提到过,国家培养会计研究生是想在会计学领域建立一支理论研究的“国家队”,这也是研究生名称的由来。因此,要特别地指出,作为会计理论研究接班人的研究生来说,注重培养

11、自己判断理论前沿、创新能力,并能掌握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研究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不想和不会搞研究的就是名不符实的研究生。但我们无不遗憾地看到,对这一简单的道理,却有相当多的人不去思考和不想搞明白。这样,也就不可能对自己的研究能力或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当前,会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受到了怀疑,这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怎样培养判断前沿的能力和掌握研究或创新的方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能否培养好研究生的一个关键。这里不准备进行全面的探讨,仅就研究生如何培养判断和进入理论前沿并具有研究创新的能力等问题谈些简单想法。根据实践体会及有关资料介绍,着重指明如下三点。1.4.1研究生要

12、培养善于提出问题的心态上面提到过,学科前沿问题源自于两个基本矛盾。毛泽东曾指出过:“问题就是事物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具有一种怀疑精神及善于提出问题的心态。对此,已有很多种的体会和说法。如有人这样解释希腊人的早慧:其他民族只知道火能带来温暖和食物,希腊人却多问一句:“为什么?”还有人说过,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找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也有人总结过,凡是有作为的科学家都保有一份惊异、好奇、探索、敏感的鲜活心态。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才能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做到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特别是要问其有否合理性和价值。这样有了问题才能触及前沿,才能对之加以思

13、索和研究。笛卡儿则对一切都持一种批判和怀疑的态度,可以认为,其人生的全部哲学信条就是“怀疑一切”。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当然,怀疑一切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寻找无可怀疑的“清楚明白的观念”。经常有人问:现在还有什么课题可以进行研究的?对这样的问题确实既好回答又很难回答。只能像许多学者所说、所做的那样,要装着满脑子的“问号”走上岗位。学问、学问,学要会问,问是学的过程。只有满脑子装着无数个问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获得灵感,得到启迪;才能有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去弄懂,去创新。1.4.2

14、要学会对学科前沿进行科学判断脑子里有了问题,但它是否属于理论的前沿问题呢?学科前沿并非是主观的臆造,更不是一时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对学科前沿判断的正确与否,对于科研工作决策,即什么课题应该研究,什么时候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中,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和讨论:一是经常有人说很多题目都被别人研究过,再也找不到题目了,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二是有的人则是心血来潮随意地为自己找到了题目,由于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往往是半途而废。正因为如此,有的人才认为,科研的课题,即前沿的问题找准了,几乎是研究或创新成功的一半。找准课题的关键又来自于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科学判断。如何学会对理论前沿的科

15、学判断?有学者指出,每一门科学的推进都是该学科对象内在矛盾运动的发展结果。因此,学科前沿的判断首先应以学科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的逻辑为根据,既不能对学科发展内在矛盾运动视而不见,更不能无中生有;另一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则以对学科发展重要程度为依据。所谓学科前沿的判断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在具体操作上,即在对学科前沿进行梳理时,从方法论上看,着重要掌握前沿问题具有的以下特征: 第一,复杂性与模糊性。由于事物的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学科对象本身变得更具复杂性及同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使得各种问题纵横交错。因此学科前沿问题也就表现得比较模糊,比较隐蔽,为了能够使前沿问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需要我们花力气进行筛选

16、。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经济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变革,进而影响到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在以往财务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社会资本、知识资本等范畴;就一个企业而言,物质财富的创造,均离不开三种资本。而这三种资本的复杂性及交叉性,使得许多会计前沿问题变得既复杂又模糊。第二,争论性与多种求解性。前沿问题的求解,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途径或方法,求解的结果也具有多种的可能性与争辩性。也就是对前沿问题的探索往往有多种途径及多种答案的结果,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和焦点,进而引发出新的学术争论,形成了前沿问题具有争论性与多种求解性这个特征。这也就决定了繁荣社会科学研究的方针只能是贯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在前面已提出过了。例如,计量是会计的核心,由于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计量目的的不同,使会计具有多种计量属性,从而也使得会计模式的选择有多种可能性;多种计量属性在理论上来讲比较容易,但在具体操作上困难重重,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