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张玮高jiao2011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5374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张玮高jiao2011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张玮高jiao2011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张玮高jiao2011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张玮高jiao2011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张玮高jiao2011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张玮高jiao2011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张玮高jiao2011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重商主义 第三节 自由贸易 第四节 保护贸易 第五节 战略贸易,2,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3,一.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 包含的基本因素 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 政策目标 政策内容 政策手段,4,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本国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 优化产业结构 积累发展资金 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 其它,5,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

2、总贸易政策 包括货物进口与服务获取总政策和货物出 口与服务提供总政策 商品贸易政策 国别、地区贸易政策,6,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其他贸易政策都是在这两种基础上演变 而来的。,7,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8,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的产品与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

3、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流入,鼓励流出,限制外国的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的竞争。,9,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重商主义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19世纪末-二战前: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后:贸易自由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协调管理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逐渐从内向型保护制转向外向型保护,10,第二节 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 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 三、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评价,11,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 国际贸易理论的早期阶段,12,产生背景 主要论

4、点 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为重金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 晚期为贸易差额论。,13,重金主义,代表人物: 威廉 .斯塔福 主要观点 货币-金银是唯一财富 商品输入会减少本国财富 对外贸易中,只有尽可能多输出少输入,才能积累财富 主张禁止货币出口,14,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托马斯 . 孟 主要观点 增加财富的方法是发展对外贸易,应该从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取得顺差,增加货币流入量 主张扩大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进口 生产和消费都应当服从于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15,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主要措施 重金主义时期 禁止货币出口 国外销售收入必须全部购买本国货物,16,重商主义时期 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改为管理货物

5、进出口的政策, 对货物进出口实行奖出限入措施,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西欧和英国的一些措施。,17,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评价,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 但只描述了社会的表面现象,局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到生产领域。,18,第三节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 二战后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19,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随后其它国家开始接受。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时,曾一度受挫。 二战后,总的发展趋势是自由化。虽然中间有些停滞。但二战后的自由贸易与二战前的自由贸易有了重大变化,且扩大了范围,进入大贸易范畴。,20,自

6、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 废除谷物法 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 废除航海法 取消特权公司 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与外国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21,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发展过程和主要人物 法国重农学派 英国古典学派 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穆勒 马歇尔,22,主要论点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23,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评价,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其理论为其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

7、证的有力武器 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没有考虑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 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对参与国家的积极效果,却忽视了消极影响。 研究的出发点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没有考虑到动态因素对分工与贸易的决定性影响。,24,二战后七十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大幅度削减关税 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大幅降低关税 欧洲共同体的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谈判达成关税减让。 普遍优惠制的实施 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25,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 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

8、来的,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区域性集团和GATT的建立为贸易自由化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可能,26,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间的自由化程度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 不同商品的自由化程度不同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27,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 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向 为国家贸易、经济可通过协商获得发展提供先例,28,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管理贸易的含义与产生 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这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

9、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29,管理贸易产生的现实原因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加强 发达国家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 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要求 GATT的实践,30,协调管理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 在博弈论中,博弈是指人或国家的理性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总是追求在既定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不仅取决于自己一方的决策,还取决于对方的决策,实际得到的利益往往是双方共同决策作用的结果,因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博弈的特点。,31,博弈论认为博弈关系大体有负和博弈、零和博

10、弈、正和博弈三种类型。 国际贸易中,多数情况下,国家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典型的正和博弈关系。 协调管理贸易是正和博弈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32,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管理 区域性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协调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干预,33,评价,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让

11、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 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34,第四节 保护贸易,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 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 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35,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产生背景 政策特点 保护的阶段性 保护的有选择性 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主要措施,36,主要措施,以高关税和禁止进口限制国内幼稚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以低关税或免税鼓励复杂机器设备,原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进口。 通过高关税和禁止出口限制重要生产物资的出口。 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帖、奖金等为其

12、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37,保护贸易理论依据,最早由美国的汉米尔顿提出,然后由德国的李斯特发展完成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该理论是以生产力理论为前提,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理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38,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理论内容 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忽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39,保护对象和时间 保护对象 农业不需要保护 一国产业虽然幼稚,蛤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不需要保护 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产业才需要保护

13、,40,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 保护手段 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41,理论政策评价 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强调保护的渐进性、过渡性和有选择性 对美国和德国当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 缺陷,42,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不仅保护幼稚工业,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或出现衰退的工业 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而是巩固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不再是防御性限制进口,在国内垄断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进攻性扩张 不是保护代表团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保

14、护垄断资产阶级 各种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有各种奖出限入措施,43,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凯恩斯的“保护就业理论” 投资乘数原理 认为一国的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投资乘数或倍数。,44,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45,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一国的进口或出口波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 K= 1/(1-边际消费倾向),46,Y=I+( X- M)*K Y:国民收入的增加额 I:投资增加额 X:出口增加额 M:进口增加额 K:乘数,47,理论评价 理论说明可以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

15、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对外贸易乘数揭示出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对外贸易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理论本身没有太多的新意,理论更侧重于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理论没有考虑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在进口总之增加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仅依靠降低价格扩大出口无法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效力。,48,其他贸易保护的观点,国内市场扭曲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改善贸易条件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维持高水平工资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增加国内就业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16、 公平贸易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非经济目标的超贸易保护观点,49,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70年代中期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 各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使贸易保护成为必要。 国际货币关系失调 政治上的考虑 各国贸易政策的互相影响,50,政策特点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非关税措施日益繁杂 非关税措施利用范围日益扩大 非关税措施歧视性增长 保护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51,理论依据 它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依据,以保护国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中心形成的一套理论。 代表人物为高德莱,52,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扭曲了国际贸易商品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 损伤了各国的经济利益 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谷,53,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背景 政策特点 进口替代贸易政策 出口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