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45369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建筑学 建筑实习调研报告 2015年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日志 学 院:专 业:建筑学 班 级: 建筑学 生: 学 号: 参观方向:南京、苏州、上海指导教师: 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日志学生: 建筑学 班级: 建筑 指导教师调研日期2015年4月26日调研城市南京调研范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调研对象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调研目的牢记历史,缅怀逝去的同胞,了解场馆的建设背景和运用手法调研内容4月26号,今天参观由两院院士齐康设计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想到齐康不由得想起他那位桀骜不驯的学生王澍,给人的印象真是深刻!)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粗狂石材和涂料结合的建筑外墙,再加上印象深刻的

2、三角形建筑造型的运用,已经从外观上赋予了历史纪念馆凝重的感情色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共分为外景展区、史料陈列、遗骨陈列三部分。 整体场地呈狭长的船型,赋予弯刀的理念,用“日本军刀”表达杀戮的主题,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用埋入土中的断刀寓意日本法西斯侵华企图的破灭,表达正义战胜邪恶的理念。在我们进入纪念馆的入口处,指引我们的是一排雕塑和水池。雕塑由高到低显示日本法西斯的罪行越来越残忍,人民越来越悲愤,怨恨也越来越凝聚。水池给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同时也暗喻历史的长流不曾被忘记,生命生生不息,体现了“期望和平”的意境。 在进入口之后,是一块广场集会区,集会区后面是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展馆

3、,设计者的设计意.在入口处设计如此宽阔的广场便于入口处人流的组织于疏散,在主干道的左边还有一条次干道,便于工作人员的流动。 当我们进入广场区时,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遇难者名单墙和满地的碎石,踩在上边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仿佛再现的遇难者的临终前的悲鸣。这个广场,为进入主展馆的参观者提前作主题暗示,在进入主展馆之前,参观者的心态或许还停留在进入主题前烦杂的心情,这个广场以它的宽阔给进入纪念馆的人以心理的冲击,将那些烦杂清除干净,这样的参观者在每接触到馆内的主题建筑时,会有更深的感触,更容易激起他们心里的悲恸,于设计者产生共鸣。 史料馆前呈现的是一个三角形建筑,在功能上可以增加空间,同时也让我们参观者产生

4、不舒服的感觉,营造出不同平常的氛围,与主题相呼应。整体设计形如一叶“和平之舟”,从建筑理念上引起人们对战争、生命、人性、文明的思考,对和平的珍爱。史料馆内地势忽高忽低,整体呈起伏状态,刚开始仿佛一下子进入深渊,随后又逐步上升,就像一篇文章,开端高潮尾声,展现出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给人一种完整而又凝重的气势。 在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来建筑的基础上,通过石材肌理、火炬、烛光、墙体文字等造型语言塑造建筑的整体氛围,使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当年屠杀现场的场所精神。百国文字写上哭墙参观者在入口处将会看到长明火把,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哭墙,哭墙上用100个国家的文字写下“300000遇难同胞纪念馆”,旨在让来

5、自全世界的参观者都能看明白,给人震撼之感。枯树卵石象征哭诉参观者随后进入和平广场,场地内布满枯树、卵石,人踩在上面能听到沙沙之音,象征着无声的血泪控诉。万人坑旁要设碑林参观者进入万人坑,将切身感受到杀戮现场,到达参观的高潮。设计者着意在万人坑旁边增设碑林,以高矮不一的坟墓营造祭场的感觉,国殇的气氛。冥思厅铺“烛之路”参观者随即进入冥思厅。该厅中间为行人道,左右以漂浮在水中的蜡烛铺设烛之路,两边是镜面玻璃,烛光在镜面的反射下使空间得到无限延伸。纪念碑形状如“犁”们随后达到和平公园。公园内建有南京大屠杀纪念碑,纪念碑以黑色花岗岩为基座,透明水晶体顶端消失在空中,为亡灵铺就通天之路。纪念碑形状如“犁

6、”,以铸剑为犁的设计理念寓意不再有战争。 枯树卵石象征哭诉参观者随后进入和平广场,场地内布满枯树、卵石,人踩在上面能听到沙沙之音,象征着无声的血泪控诉。万人坑旁要设碑林参观者进入万人坑,将切身感受到杀戮现场,到达参观的高潮。设计者着意在万人坑旁边增设碑林,以高矮不一的坟墓营造祭场的感觉,国殇的气氛。冥思厅铺“烛之路”参观者随即进入冥思厅。该厅中间为行人道,左右以漂浮在水中的蜡烛铺设烛之路,两边是镜面玻璃,烛光在镜面的反射下使空间得到无限延伸。纪念碑形状如“犁”们随后达到和平公园。公园内建有南京大屠杀纪念碑,纪念碑以黑色花岗岩为基座,透明水晶体顶端消失在空中,为亡灵铺就通天之路。纪念碑形状如“犁

7、”,以铸剑为犁的设计理念寓意不再有战争 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之后,我觉得这个纪念馆设计更接近于场地设计,在设计中,建筑展馆始终不是设计的主题,它们只是起到感情路线的承接作用,这些展馆可以作为感情路线的节点,为参观者提供参观路线的引导作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主题很明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感情主题,通过纪念馆的流线,内部的景观,建筑的色调,肌理,光线等方面全方位的体现,可以说在纪念馆的每处都能让参观者感受到设计者的心情,这样的设计是一个优秀的场地与建筑融合的设计。 备注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日志学生: 专业:建筑学 班级:建筑122班 指导教师:调研日期2015年4月26日调研城市南京调研范

8、围中山陵 调研对象中山陵 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古代陵墓的建设手法和技巧以及雕刻技术调研内容 因为建筑设计师吕彦直而了解中山陵,在赞叹中山陵建筑设计精彩的同时,也为吕彦直的英年早逝而惋惜!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平面呈警钟形,寓有“唤起民众”之意,祭堂外观

9、形式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观念,而又糅合西方建筑精神,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墓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诸如斗拱、檐椽、券门、歇山式屋顶等民族风格,同时又吸取西方建筑,如灵堂重檐歇山式四角堡垒式方屋,既庄严简朴,又别创新格。特别是其全局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中山陵的建筑剔除古代帝陵的神道石刻,保留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墓室在祭堂之后,与祭堂相通,人可由祭堂入墓室瞻仰。 陵门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

10、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碑亭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中山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字为颜体。石阶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

11、后为祭堂。从下边往上看的时候只能看到所有的台阶,但是从上往下感觉人们就像站在一个宽阔的广场之上。 祭堂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8.7米,长30米,宽24.7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主、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

12、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备注注:每天按照调研要求认真记录参观调研考察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收获发现、感想感悟等,为撰写调研报告准备基础资料。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日志学生: 专业: 建筑学 班级:建筑122班 指导教师:调研日期2015年4月27日调研城市南京调研范围东南大学 调研对象东南大学 调研目的了解东南大学校园的布局特点、建筑风格调研内容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 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审

13、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 东南大学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设有29个院(系)。学校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九龙湖、四牌楼、丁家桥等校区,以及无锡分校(集成电路学院)、苏州研究院、常州研究院等。今天调研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了解过,东南大学的这个水池,水很浅,像明镜一样,总是充满了期待和幻想,等到见了,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好,把手伸进水里感觉水深,比以前解的几厘米深要深得多! 东南大学道路两侧是很粗的梧桐树,也象征着该校建校早,来到了中央广场,有一个大水池布置在中央,有很多小孩在在旁边嬉戏,笑声不断,校园生机勃勃。校园里的

14、建筑也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在和现在建筑相称之下,别有一番风味。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建筑注重内部,没有为了刻意迎合建筑造型而做过多外形修饰,新旧建筑结合,建筑总体,端庄大方、厚重,校园书香气浓厚!给人一种踏实求学,默默耕耘,厚积而薄发的力量! 备注注:每天按照调研要求认真记录参观调研考察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收获发现、感想感悟等,为撰写调研报告准备基础资料。城市建筑参观调研实习日志学生 专业:建筑学 班级:建筑122班 指导教师:调研日期2015年4月28日调研城市苏州调研范围苏州博物馆 调研对象苏州博物馆 调研目的了解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采光技巧调研内容上次的博物馆设计,深受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影响!所以这次,我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无论是对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崇高敬仰,还是对对苏州园林的规划布局特点的好奇,都让人心奋不已!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苏博总建筑面积15391平方米,分为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呼应。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