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叶磊 杨学敏 主编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5102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24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叶磊 杨学敏 主编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叶磊 杨学敏 主编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叶磊 杨学敏 主编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叶磊 杨学敏 主编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叶磊 杨学敏 主编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叶磊 杨学敏 主编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叶磊 杨学敏 主编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 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显微技术,1,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染色技术,2,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了解微生物的各种染色方法及其原理、用途; 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基本原理。,知识目标,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能够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染色方法完成工作任务 能够正确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并进行合理保养。,能力目标,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是一些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需要采用有别于对动植物研究的特殊的一些实验方法。,背景知识,一、显微技术,显微镜的种

2、类很多,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图7-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二、染色技术,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进行的。 影响染色的其它因素,还有菌体细胞的构造和其外膜的通透性。,(一)染色的基本原理,二、染色技术,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的蛋由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二)染料的种类和选择,二、染色技术,染色方法包括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

3、类。单染色法即只用一种染料对细菌着色。此法手续简便,但一般只能显示菌体的形态,功能较单一。复染色法是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染料对细菌染色。常用的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等。,(三)染色方法,二、染色技术,1.简单染色法 2.革兰氏染色法 3.芽孢染色法 4.鞭毛染色法 5.荚膜染色法 6.霉菌的染色,(三)染色方法,二、染色技术,【任务验收标准】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方法。,任务7-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二、染色技术,【任务完成条件】 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大肠埃希氏

4、菌(Escherichia coli)的染色涂片; 2.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二、染色技术,【工作任务】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以下操作: 1.正确取放显微镜 2.用低、高倍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二、染色技术,【任务指导】 (一)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前的准备 2.低倍镜观察 3.高倍镜观察 4.油镜观察,二、染色技术,(二)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1.上升镜筒,取下玻片。 2.清洁显微镜 3.搁置物镜 4.去除细菌涂片上的香柏油,二、染色技术,【报告内容】 1.简述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简述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及保养方法; 3.分别绘出你在低倍镜

5、、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状态,包括在三种情况下视野中的变化,同时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二、染色技术,7-2-1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任务验收标准】 1.掌握微生物涂片、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2.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任务7-2细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二、染色技术,【任务完成条件】 1.枯草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2.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齐氏石炭酸复红染液 ; 3.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生理盐水等 。,二、染色技术,【工作任

6、务】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以下操作任务: 1.微生物涂片的基本操作; 2.细菌的简单染色操作; 3.观察制片并画图。,二、染色技术,【任务指导】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操作 (二)清理 图7-2 染色过程示意图 1.加水 2.挑菌涂片 3.固定 4.加染色液 5.水洗 6.吸干,二、染色技术,【报告内容】 1.根据观察结果,绘出两种细菌的形态图; 2.简述细菌简单染色的主要步骤。,二、染色技术,7-2-2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任务验收标准】 1.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2.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操作要点。,二、染色技术,【任务完成条件】 1.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草酸铵结晶紫染

7、色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0.5番红复染液; 3.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接种针等。,二、染色技术,【工作任务】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以下操作任务: 1. 微生物涂片的基本操作; 2. 革兰氏染色操作; 3.观察制片并画图。,二、染色技术,【任务指导】 (一)革兰氏染色操作 (二)注意事项,二、染色技术,【报告内容】 1.结果:在你所作的革兰氏染色制片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各染成何色?它们是革兰氏阴性菌还是革兰氏阳性菌? 2.根据观察结果,绘出两种细菌的形态图。,二、染色技术,7-2-3细菌的荚膜及芽孢染色 【任务验收标准】 1.掌握细菌荚膜染色的操作要点; 2.掌握

8、细菌芽孢染色的操作要点。,二、染色技术,【任务完成条件】 1.培养35天的胶质芽孢杆菌、培养36小时的苏云金杆菌或者枯草杆菌; 2.用滤纸过滤后的绘图墨水、复红染色液、黑素、6%葡萄糖水溶液、1%甲基紫水溶液、甲醇、香柏油、二甲苯、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 3.载玻片、玻片搁架、小试管(75mm10mm)、烧杯(300mL)、滴管、玻片搁架、接种环、镊子、擦镜纸、显微镜等。,二、染色技术,【工作任务】 1.细菌荚膜染色制片的制作及观察; 2.细菌芽孢染色制片的制作及观察。,二、染色技术,【任务指导】 (一)细菌的荚膜染色 1.负染色法 2.湿墨水法 3.干墨水法,二、染色技术,(

9、二)细菌的芽孢染色 1.实验操作 2.注意事项,二、染色技术,【报告内容】 1.绘出胶质芽孢杆菌的形态图,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2.绘出苏云金杆菌或者枯草杆菌的芽孢和菌体的形态图。,二、染色技术,7-3-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任务验收标准】 1.了解自然存在的酵母菌及其形态结构、出芽生殖方式 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任务7-3 酵母菌、霉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二、染色技术,【任务完成条件】 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斜面菌种; 2.PDA培养基 3. 0.05美蓝染色液(以pH 6

10、.0的0.02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碘液、0.04的中性红染色液; 4.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盖玻片、接种环等。,二、染色技术,【工作任务】 1.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以小组为单位制取菌悬液,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酵母菌的活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2.观察自然状态的酵母菌 以小组为单位培养酵母菌,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观察任务。,二、染色技术,【工作任务】 1.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以小组为单位制取菌悬液,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酵母菌的活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2.观察自然状态的酵母菌 以小组为单位培养酵母菌,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观察任务。,二、染色技术,【任务指导】 (一)酵母菌形态观察 1酵母菌的活

11、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死亡率(死亡细胞数死活细胞总数)100% 2酵母菌液泡系的活体观察 3酵母菌细胞中肝糖粒的观察 4自然状态下的酵母菌观察 (二)注意事项 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于观察死亡细胞。,二、染色技术,【报告内容】 1.绘出你所观察到的数个酵母菌细胞,示观察到的结构; 2.记录并计数酵母菌的死亡率 (原始记录及计算结果),二、染色技术,7-3-2 霉菌的形态观察 【任务验收标准】 了解霉菌形态,掌握微生物载玻片湿室培养方法。,二、染色技术,【任务完成条件】 1.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等斜面菌种 2.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棉蓝染色液、20甘油; 3.透明胶带、剪刀、培养皿、载玻片、U形玻棒搁架、盖玻片、圆形滤纸片、细口滴管、镊子、显微镜、接种环等。,二、染色技术,【工作任务】 1.霉菌载玻片湿室培养: 可4人合作,每人制作一种霉菌载玻片湿室培养片; 2.曲霉、青霉、根霉、毛霉形态观察; 3.根霉假根的观察。,二、染色技术,【任务指导】 (一)实验准备 1.霉菌的载玻片湿室培养 2.黑根霉假根的培养 (二)镜检观察 (三)注意事项,二、染色技术,【报告内容】 绘制毛霉、根霉、青霉、曲霉镜检形态图, 并示各部。,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