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4994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2017新课标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B项,“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并列关系。选项解说不正确。A项,“以字行”指的是弘微本名密,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选项解说正确。 C项,“母忧”指弘微在母亲去

2、世后离职。选项解说正确。D项,“禄”是指弘微的薪水,“私禄”强调个人薪水。选项解说正确。,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2017新课标2卷】,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

3、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C项,误在说“近侍职位很高”。做帝王近侍的,通常是宦官,而宦官通常职位不高。从本文语境看,“近侍”只是代表

4、宋神宗向有关官员询问兵马之数的,他只是个传声筒,并无发号施令、下判作决之大权,故其职位不会很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2016新课标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C,C.“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单指“朝廷

5、中的”。,体验高考真题,【2016新课标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D,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且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根据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可知,陈登云因为久居巡抚之职,本来应该提

6、升为京官,但提升一事却被多次搁置,所以他是在这种情况(应该提升却没被提升)下自己称病(找个退休的理由而已)退休的。,【2016新课标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A,古代文化常识,官 名,纪 年岁时历法,古

7、代节日及有关习俗,礼仪习俗,1年龄称谓,避讳,谦辞敬辞,科举职官,姓名字号,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九卿三公,古诗文集命名例谈,天文地理山川,一、天文地理,1、六合: 指天地四方 (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 冀州、青州、兖(yn)州、 徐州、豫州、荆州、 扬州、梁州、雍州。,3、 八方: 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 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阳:山南水北。 、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

8、为“关外”。 、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1、三山 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三座仙山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六大古都 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古称“蓟”,又称“燕京”。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古都,明时始称西安,古称长安。洛阳为九朝名都。南京,秦汉时称“秣陵”,

9、孙吴时称建业,晋称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朱元璋改称应天府,清代称江宁府,太平军称天京,另有“石头城”“白下”之称,为 六代古都。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宋称东京。杭州古称钱塘,又称临安。 姑苏、维扬、京口 今苏州别称“姑苏”;扬州别称“维扬”“江都”;镇江古称“京口”。,1、古今地名 大都 东京、汴京 京口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临安 姑苏 会稽 长安 奉天 直沽,北京 开封 镇江 南京 杭州 苏州 绍兴 西安 沈阳 天津,1、地名别称 冰城 花城 蓉城 春城 雁城 芙蓉国 星城 雾都 水城 牡丹城,哈尔滨 广州 成都 昆明 衡阳 湖南 长沙 重庆 苏州 洛阳,2、 (1)河内: 河

10、东: (2)山东: (3)河西: (4)关西: (5)江表: (6)淮左:,黄河以北。 黄河以东。 崤山以东。 黄河以西。 函谷关以西。 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淮水东面。,二、纪年纪时,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 1、王公纪年。(我国最早的纪年法) 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 2、干支纪年(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 “辛亥革命” “辛丑条约”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年一

11、个甲子,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 3、年号纪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4、生肖纪年 由干支纪年的地支对应的生肖命名,如甲子年为鼠年。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 龙蛇马羊 猴鸡犬猪 地 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1949年、2016年,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12、,纪 年,天干,地支,1911年 辛亥年 2009年 己丑年 2010年 2011年,庚寅年 辛卯年,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月法: 4、农历时节纪月法农历各月还有月令别名,如下: 正月:端月,元月,寅月 ; 二月:花月,仲阳,杏月,仲春 ; 三月:桐月,佳月,季阳,桃月 四月:梅月,清和,麦月,孟夏 ; 五月:皋月,蒲月,榴月,仲夏; 六月:积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瓜月,巧月,凉月,孟秋 ; 八月:壮月,桂月,观月,仲秋; 九月:玄月,菊月,剥月 十月:阳月,良月,坤月,孟冬; 十一月:德月,葭月,龙潜,仲冬 ; 十二月:腊月,涂月,季冬。,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

13、纪日法: 2、月相纪日法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fi】,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 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 、日入、黄昏、人定。 2、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

14、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天色计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di 】 晡时【b 】 日入 黄昏 人定,地支计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序数计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

15、总把新桃换旧符。” 花朝: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三、传统节日,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

16、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