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颜鑫 主编 田伟军 张桃先 副主编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4982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颜鑫 主编 田伟军 张桃先 副主编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颜鑫 主编 田伟军 张桃先 副主编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颜鑫 主编 田伟军 张桃先 副主编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颜鑫 主编 田伟军 张桃先 副主编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颜鑫 主编 田伟军 张桃先 副主编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颜鑫 主编 田伟军 张桃先 副主编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颜鑫 主编 田伟军 张桃先 副主编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模块四 纯碱与烧碱生产 项目十三 氨碱法制纯碱,引言,一、纯碱的性质和用途 Na2CO3,纯碱,苏打,碱灰。1,7,10三种水合物。 分类:超轻质,轻质,重质纯碱。 化学性质:强碱性,高温分解,易生成氧化钠。 用途: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年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自2003年起,我国纯碱工业在世界上稳居6个第一 。,二、工业生产方法 生产历史:天然碱,草木灰 1791年路布兰法1861年氨碱法(苏维尔法)1942联合制碱法(侯德榜) (一)路布兰法 化学反应: 2NaCl+ H2SO4=Na2SO4+2HCl NaSO4+2C =Na2S+2C

2、O2 Na2S+CaCO3 = Na2CO3 + CaS 缺点:原料利用低,质量差,成本高,间歇生产。,(二)氨碱法 苏维尔,比利时人, 原料:食盐,石灰石,焦炭,氨。 优点:原料来源方便,质量好,成本低,连续生产。 生产过程: 石灰石煅烧; 盐水制备; 氨盐水制备及碳酸化; 重碱的分离及煅烧; 氨回收。,氨碱法原则工艺流程:,(三)联合法制碱法(侯德榜)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1942年提出了完整的工业生产方法。 1961年在大连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联碱车间,现在已经成为制碱工业的主要技术支柱和方法之一。 原料:食盐,氨,二氧化碳。 产品:纯碱,氯化铵。 优点:原料利用率,质量好,成本低,连续生产

3、。,联合法原则工艺流程:,任务一 石灰石煅烧及石灰乳制备,一、石灰石煅烧的基本原理 作用:产物二氧化碳用于氨盐水碳化; 生石灰消化后回收氨。 (一)反应的化学平衡与理论分解温度的确定 1.煅烧反应 CaCO3 (s) = CaO(s)+ CO2 (l) 体积增大的吸热可逆反应 自由度独立组分数-相数+21 温度和平衡压力一个确定,另一个随之而定。,2.理论分解温度 CO2分压为0.1MPa时的最低分解温度; 理论上为1180 。 (二)窑气中CO2浓度的计算 CO2的来源 : 碳酸钙和少量碳酸镁分解 煤炭燃烧。 配焦率F:100kg石灰石所配燃料煤质量,百分数。,由于空气中氧不能完全利用,煤的

4、不完全燃烧,产生部分CO和配焦率等原因,使窑气中的CO2浓度一般只能在40%左右。,窑气中CO2浓度计算公式:,二、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及操作控制要点,石灰窑的形式很多,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连续操作的竖窑。 石灰窑(竖窑)的结构如图。 石灰石和固体燃料由窑顶 装入,在窑内自上而下运动, 经过预热、锻烧和冷却三个区。,(一)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 石灰窑的工艺控制指标主要有生产能力、生产强度、碳酸钙分解率、热效率。 1.石灰窑的生产能力 即石灰窑每天煅烧石灰石的质量,以Q表示。 Q=2Br/Z t/d 式中B石灰石的有效容积,m3; r石灰石的堆积密度,t/m3; Z石灰石在窑内的停留时间,h。,2.

5、石灰石的生产强度 通常以石灰窑的单位截面积上每天生产石灰的质量表示。 式中A石灰石的生成率,即每千克石灰石经煅烧得到石灰的千克数。 3.碳酸钙分解率 窑内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的百分数。 式中 a每100千克生石灰中含氧化钙的千克数; b每100千克生石灰中含碳酸钙的千克数。 通常,石灰窑内碳酸钙的分解率在94%96%之间。,4.石灰窑的热效率 用于分解碳酸钙的热量与燃料所放出的总热量之比,以表示。由于热量损失,石灰窑的热效率在75%80%之间。,(二)石灰窑操作控制要点 1.控制要点: 保持窑内温度的分布正常与稳定,同时为了避免空气进入,冲稀CO2气体的浓度,分解压力取微正压即可。 为了获得好的

6、石灰质量,要求石灰石块的大小均匀,其块径在110180mm之间,过小则使其通风不良,过大则不宜烧透。 此外,生产中还应注意燃料配比和均匀;空气进量与窑内情况配合;所产窑气及时排出;烧好的石灰随时取出,以保持窑温的稳定。 2.窑气成分: 石灰窑正常生产时,从窑顶排出的窑气成分一般为40%42%CO2,0.2%0.3%O2,0.1%0.3%CO,其余为N2,温度约为8595。 窑气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固体粉尘,因此气体出窑之后经过洗涤塔洗尘降温,再入压缩机压缩后送碳化工序。,三、石灰乳制备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 (一)石灰乳制备的原理 1.消化反应 CaO(s) +H2O = Ca(OH) 2(s)

7、放热,体积膨胀的反应。 2.四种产品(根据加入水的量) 消石灰,细粉末; 石灰膏,稠厚; 石灰乳,悬浮液,氨回收需要; 石灰水,溶液。,(二)工艺条件优化,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关系如图10-3。 石灰的消化速度与石灰石的煅烧时间,石灰所含的杂质,消化用水温度以及石灰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石灰乳较稠,对生产有利,但其粘度随稠厚程度升高而增加。太稠则沉降和阻塞管道及设备。 一般工业上制取和使用的石灰乳中含活性氧化钙约160220tt(滴度,1tt=0.05mol/L),相对密度约为1.171.27。,四、石灰乳制备工艺流程的组织及运行 石灰消化系统的工艺流程见图。,任务

8、二 饱和盐水的制备与精制,一、饱和盐水的制备 氨碱法用的饱和盐水可以来自海盐、池盐、岩盐、井盐水和盐湖水等。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不大,在室温下为315kg/m3。工业上的饱和盐水因含有钙镁等杂质而只含NaCl 300kg/m3左右。 制饱和盐水的化盐桶桶底有带嘴的水管,水自下而上溶解食盐成饱和盐水,从桶上部溢流而出。 化盐用的水来自碱厂各处的含氨、二氧化碳或食盐的洗涤水。,二、盐水精制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盐水杂质: 粗盐水含钙镁离子,杂质形成沉淀或复盐。 杂质危害: 堵塞管道和设备; 氨和食盐的损失; 影响产品质量。 精制盐水的方法:石灰-碳酸铵法和石灰-纯碱法。,1.石灰-碳酸铵

9、法 用石灰除去盐中的镁(Mg2+),反应如下: Mg2+ + Ca(OH)2(s) Mg(OH)2(s) + Ca2+ 将分离出沉淀的溶液送入除钙塔中,用碳化塔顶部尾气中的NH3和CO2再除去Ca2+,其化学反应为: 2NH3 + CO2 + H2O +Ca2+ CaCO3(s) + 2NH4+ 2.石灰-纯碱法 除镁的方法与石灰-碳酸铵法相同,除钙则采用纯碱法,其反应如下: Na2CO3 + Ca2+ CaCO3(s) + 2Na+,三、盐水精制工艺流程的组织及操作控制要点,(一)石灰-氨-二氧化碳法 优点:成本低廉,适用于海盐。 缺点:氨损失大,流程较复杂。,图石灰-碳酸铵法盐水精制流程

10、1-化盐桶;2-反应罐;3-一次澄清桶;4-除钙塔;5-二次澄清桶;6-洗泥桶; 7-一次盐泥罐;8-二次盐泥罐;9-废泥罐;10-石灰乳桶;11-加泥罐,(二)石灰-纯碱法 优点:流程简单,操作环境好,精制度高。 缺点:成本较高 。,图石灰-纯碱法盐水精制流程 1-化盐桶;2-反应罐;3-澄清桶;4-精盐水贮槽;5- -洗泥桶; 6-废泥罐;7-澄清泥罐;8-灰乳贮槽;9-纯碱贮槽,任务三 氨盐水的制备与碳酸化,目的:制备氨盐水,去除少量钙镁杂质。 气氨:来自蒸氨塔。幻灯片 4,一、精盐水吸氨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条件的优化 (一)化学反应 1.氨水生成反应 NH3(g)+H2O (L) =NH4

11、OH (aq) 2. (NH4 ) 2CO3生成 NH3(g)+CO2 (g)+H2O (L) = (NH4 ) 2CO3 (aq) 3.钙镁离子的沉淀反应,(二)化学平衡 NH3+H2O =NH4OHNH4+OH K1 =0.5, K2 =1.8105 , 氨在水中主要以NH4OH形式存在。 (三)原盐和氨溶解度的相互影响 1.溶解度相互制约 NH3 ,NaCl ; NaCl , NH3 . 由于(NH4 ) 2CO3生成,氨的溶解度有所增加。 氨盐水氨的分压较纯氨水低。,2.控制吸氨量 防止NaCl溶解度过低。 理论滴度比为1。 实际滴度比1.08-1.12. (四)吸氨热效应 热效应:溶

12、解热+反应热+冷凝热; 冷却除热,过热将失去吸氨作用; 过冷,易结晶堵塞管道,且杂质分离困难; 温度控制在70 左右,精盐水3045 。,(五)氨盐水制备的工艺条件优化,1.NH3/NaCl比的选择 根据碳酸化反应过程的要求,理论上NH3/NaCl之比应为1:1(mol比)。而生产实践中NH3/NaCl的比为1.081.12。 2.温度的选择 盐水进吸氨塔之前用冷却水冷至2530,氨气也先经冷却后再进吸氨塔。 低温有利盐水吸NH3,也有利于降低氨气夹带的水蒸气含量,降低对盐水的稀释程度。 但温度也不宜太低,否则会生成(NH4)2CO32H2O,NH4HCO3等结晶堵塞管道和设备。 实际生产中进

13、吸收塔的气温一般控制在5560。 3.吸收塔内压力 为了防止和减少吸氨系统的泄漏,吸氨操作是在微负压条件下进行,其压力大小以不妨碍盐水下流为限。,二、吸氨工艺流程组织及运行,常用吸氨塔为多段铸铁单泡罩塔,氨从吸氨塔中部引入,引入处反应剧烈,如不及时移走热量,可使系统温度升高95C。所以部分吸氨液循环冷却后继续,上部各段都有溶液冷却循环以保证塔内温度使塔中部温度为60C,底部为30C。 澄清桶的目的是除去少量钙镁盐沉淀,达到杂质含量少于0.1kg/m-3的标准。 操作压力略低于大气压,减少氨损失和循环氨引入。,三、碳酸化过程的原理及工艺条件优化,NaCl+NH3+CO2 + H2O =NaHCO

14、3 +NH4Cl 工艺要求: 碳酸氢钠的产率高; 碳酸氢钠的结晶质量好; 产品中含水量低。 (一)碳酸化的基本原理 1.反应机理 复杂反应体系,分三步进行,(1)氨基甲酸铵的生成 2NH3+CO2 =NH2COO +NH4 + (2)氨基甲酸铵的水解 NH2COO + H2O =HCO3 +NH3 (3) NaHCO3结晶生成 HCO3 + Na + = NaHCO3,(二)氨盐水碳化过程相图分析,吸收二氧化碳并使之饱和的氨盐水溶液及其形成NaHCO3沉淀的过程所组成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变化系统。 该系统由NH4Cl、NaCl、NH4HCO3、NaHCO3、(NH4)2CO3等盐的溶液及结晶

15、所组成。 这一系统在碳化塔底部固液接近相平衡,因此可以采用固液体系相图的分析来判断原料的利用率。,图10-10 Na+NH4+Cl-HCO3- H2O体系 等温相图,图10-11钠、氨利用率图解分析,在实际生产和计算时,用钠的利用率表示氯化钠的利用率U(Na):,氨的利用率表示为U(NH3):,由图10-11还可以看出,在NaHCO3结晶区任意一点X,其 U(Na)和U(NH3)可分别写为:,当反应终结,溶液的组成点落在P1点时,最小,则U(Na)值最大;当 溶液组成点落在P2点时,最小,则U(NH3)最大。由此可推得:对于 U(Na),EP2P1F;对于U(NH3),EP2P1F。,(三)氨

16、盐水碳化的工艺条件,1.碳化度 生产中用碳化度R表示氨盐水吸收CO2的程度,其表达式为,在适当的氨盐水组成条件下,R值越大,则NH3转变成NH4HCO3越完全,NaCl的利用率U(Na)越高。 生产上尽量提高R值以达到提高U(Na)的目的,但受多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实际生产中的碳化度一般只能达到180%190%。,2.原始氨盐水溶液的理论适宜组成 理论适宜组成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塔内达到固液平衡时,液相的组成点落在P1点时的原始溶液组成,此时钠的利用率最高。 从图10-12可以看出,该原始溶液组成点应在P1和B连线与NaCl和NH4HCO3原始溶液组成线AC的交叉点上,即T点。,图10-12原始溶液适宜组成图,实际生产中,原始氨盐水的组成不可能达到最适宜的浓度,即T点。,(四)影响NaHCO3结晶的因素,NaHCO3在碳化塔中生成并结晶成重碱。结晶的颗粒愈大,则有利于过滤、洗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