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导论 陈智高2006-MIS-10-ISP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1642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导论 陈智高2006-MIS-10-ISP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信息系统导论 陈智高2006-MIS-10-ISP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信息系统导论 陈智高2006-MIS-10-ISP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信息系统导论 陈智高2006-MIS-10-ISP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信息系统导论 陈智高2006-MIS-10-ISP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导论 陈智高2006-MIS-10-IS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导论 陈智高2006-MIS-10-ISP(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章 信息系统开发与规划,10.1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 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0.5 信息系统规划 本章小结,2,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认为各阶段一般不可跳跃 该模型虽然是 70年代提出的,有些过时 但至今对企业 IS的建设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诺兰(Nolan)的六阶段模型 总结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规律,10.1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 1,3,10.1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 2,4,例:某企业现有连成局域网的 50多台微机站点和2台服务器,数据库系统有 FoxPro、Sybase等; 现有多种应用系统,其中有自行开发的,有与

2、外单位合作开发的,也有购置的商品软件。这些应用系统部分安装在服务器,部分在微机站点上; 服务器存放部分应用系统的共享数据。,请用Nolan模型对该企业的信息系统作一分析评论,提出下一步的发展设想,10.1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 例,返回,5,IS 开发是因现有系统不能满足需要, 而进行的实现新 IS 活动的总称 IS 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过程, IS 的开发过程是 IS 生命周期的前期过程 IS 的开发过程又分成若干阶段, 各阶段也有循环交互和内部循环,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6,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生命周期,7,系统规划:五年以上、目标、策略、蓝图、计划 系统分析:要用IS解决的问

3、题的分析、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代码、输入、输出、处理、物理方案 系统实现:建库、编程、调试、实际系统 系统测试:考察系统的缺陷、检查产生的结果 系统切换:平行切换、直接切换、阶段切换、 系统运行与维护:改正错误、扩展与更新系统,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内容,8,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 A.系统规划 B.系统开发B.1系统分析 B.2系统设计 B.3系统实施B.3.1系统实现 B.3.2系统测试 B.3.3系统切换 B.3.4系统评价 C.系统运行与系统维护,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划分,9,信息系统的开发有三个难关 一头,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含糊不清 一中,管理过程的不稳定性变化

4、频繁 一尾,新系统难以进入实际运行工作量大,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难关,10,一头,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 例外处理的流程和规则的不确定,如: 即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的数据处理,随机而变 难以系统地书面描述业务流程和管理步骤 换人时交接,靠口头移交,要么开始新做法 难以一次性地或在短期内讲清自己的需求 不清楚计算机怎样管理企业 原因:实际管理并不完全按约定规则执行 夹带了比重很大的经验、情感等人为因素,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难关1,11,一中,管理过程的不稳定性: 国家政策变化、组织结构变化、统计口径变化 都将引起管理方法和过程的变化 有时一个 IS 还未开发好,情况已变化 即使投运后,

5、也要经常作修改 管理过程的不稳定大大增加了IS开发的工作量 是造成拖尾巴工程的主要原因,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难关2,12,一尾,新系统难以进入实际运行: 系统切换过渡期新旧两套系统并行 用户还不熟悉新系统,将耗用大量时间精力 大部分企业对切换难度没有足够认识 没有将其作为计划内工作加以考核开展 当切换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时间冲突时 大部分企业不优先考虑切换 基础管理薄弱,历史数据较混乱,难以衔接,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难关3,13,IS开发是费时、费力、费钱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复杂性大部分在于非技术性问题 IS 不是花钱就能委托他人开发成功的 IS 也不是花钱就能买回来用的 所谓费时

6、:几乎没有一个 IS开发项目按时完成 所谓费钱:几乎每一个 IS开发项目都要追加投入 所谓费力:IS项目 大都要探索地进行 几乎每一个涉及者都有朦胧和疲惫感觉,10.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系统工程,返回,14,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方式各有长短处 因根据自身情况和信息化目标做慎重选择,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15,1.购置商品应用软件 安装和初始化后即可使用 必要时安装前可作修改,即二次开发 优点:开发周期短,可靠性好 以规范模式研制,促使组织变革较有力 缺点:不能满足特殊和多变需求 价格较昂贵,尤其是实施、维护与改版费 模式统一、有利于组织变革,但风险加大 购买的是使用权,对供应商唯一依赖,1

7、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商品软件1,16,商品应用软件品种很多,价格在几万至几千万 实施费以天计(1000人民币至2000美元/天) 实施与维护费可能是软件价的数倍 有一定的二次开发范围,但费用呈指数级上升 软件品种及软件供应商的选择至关重要,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商品软件2,17,2.用户自主开发 由于开发工具的进步,自行开发难度降低 企业信息队伍强、有特殊需求时采用 优点:有利于与用户协调,减少不确定性 项目可控性较好,用户适应性好 缺点:系统性及质量较难保证,开发周期较长 易加固传统管理方法,不利于组织变革 需较多的信息人员,开发投入不减少,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自主开发,

8、18,3.委托外部开发 支付一定的费用,委托专业单位开发 企业无能力自行开发时采用 信息系统开发逐步成为一种信息服务行业 委托开发将来必然是主流方式 优点:系统性与质量有保证 能较好地推动组织变革 缺点:不利于培养组织自己的IS维护人员 有较大的风险,易造成依赖性,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委托开发,19,4.自主开发与委托开发相结合的合作开发 两者的配合、互补、分工是本方式的关键: 一般以外部力量为主,内部力量为辅 前者侧重技术,后者侧重用户的联系与协调 是目前较普遍采用的开发方式 企业可在实践中培养出一批信息管理人员,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合作开发,20,5.专门开发与商品软件购置

9、相结合的集成开发 两者的选择划分和有机集成是本方式的关键: 成熟、稳定、前端、底层的子系统宜购置 结构化差、后端的、上层的子系统宜专门开发 要求: 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等尽可能一致 专门开发部分与购置部分的接口规范要统一 要保证主要数据的唯一性,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集成开发1,21,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集成开发2,22,各种IS开发方式的比较,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比较,23,OutSourcing(外包) 各种开发方式、系统运行与维护都可采用 如:策略、方法、分析、设计,甚至制作 系统的委托运行与委托维护等 较有利的方式,投入少,用到实处 优点:经济、服务质量有保证、成本

10、可控 缺点:信息系统控制权问题、依赖性增强、 商业秘密安全性问题,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外包1,24,在线存储服务商:如提供储存空间和备份服务。 应用软件服务商:如通过网络提供软件租用。 其他类型服务商:通过网络提供软件、网站、安全等的管理和维护服务。 公用计算:象付电费那样随用随付的支付模式。,返回,10.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外包2,25,(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SSDM 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2)原型法,Prototyping (3)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OOM (4)CASE

11、方法,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本课程后续章节主要讲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26,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早期方法,目前仍是主流,复杂大系统应用普遍 按IS生命周期的阶段,按部就班地分步开发 开发人员分工较明确,适用于需求明确的IS开发 优点:项目为工程方式,易掌握,较易管理控制 缺点:开发周期长,完成时需求往往发生变化 灵活性差,需求有变时要作修改或大量返工 难以适应低结构化的分析和决策的应用,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27,2.原型法,Prototyping,用有计划的迭代 解决含糊不清的问题,初步调研 确

12、定用户需求,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法1,28,原型是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一个桥梁 对着原型,能启发用户明确需求 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等同时以螺旋方式进行 与人们循序渐进、启发完善的事物认识规律一致 优点:适用于需求事先难确定或变化频繁的情况 用户参与,易被用户接收 缺点:只适用于较简单系统,不能替代生命周期法 不适用于处理逻辑复杂的大系统 多次扩充、结构不理想、不利于推动变革,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法2,29,3.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OOM 概念最早出现在 60年代中期的程序设计语言中 在概念基础上产生了面向对象的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形成

13、了许多应用方法与技术: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OOA)、系统设计(OOD) Windows、Oracle、FoxPro等都包含了 OO的思想,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OOM 1,30,对象是一系列事物,具有多个属性 如客机、客户订单和供应商等都是对象 对象处于某种状态,改变状态的处理称为操作 对象的操作由其他对象发出的消息而触发 对象是封装属性(数据)和操作(功能)的实体 状态由属性值表示,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OOM 2,31,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OOM 例,属性:颜色 数据源 当前门店 操作:修改设置 删除记录 门店切换 接口:按钮 树图 ,例

14、:一个可视的 Form 对象,32,对象封装可不暴露内部工作情况,不受外界干扰 具有相同属性项的与操作项的对象被称为类 类具有层次结构,从属于其他类的类称为子类 类具有继承性,即子类可从父类继承数据与操作,以上Form对象可以有上级Form, 上级Form有多个按钮、树图、数据表, 下级Form可以继承上级Form的按钮,树图等 下级Form可以有自己特有的按钮等,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OOM 3,33,4.CASE方法 是一种自动生成 IS的应用软件的方法,优点:显著加快软件开发速度; 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重用性;文档也同时生产 但软件开发只是 IS开发中的小部分 作为重点的系统分析和方案

15、设计还无法自动化 也即 CASE 的输入难以获得,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CASE方法,34,是四类而不是四种方法 每类方法还有子方法和变化 例如:结构化方法中有 BSP法、CSF法、 CASE法 有高度自动化的,半自动化的等 各类方法是有交叉有重叠 例如:OO法 也是一种结构化方法,有明确步骤 CASE实现可用原型法,也可用结构化方法,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综合1,35,实际中是多种方法组合使用的 系统分析和设计用结构化方法 系统设计和实施用原型法 系统实施中的软件制作用OO方法或CASE方法 结构化方法与原型法交叉应用 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交叉应用,10.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综

16、合2,返回,36,10余年前没有信息化规划,主要是信息系统规划 完整的企业信息化规划应该包括信息系统规划 现在两者可以归并,也可以各有侧重:,企业信息化规划: 七个方面 总体战略 原则与策略 方向与路线,信息系统规划: IS与信息资源 IS战略 方式与方法 计划与部署,10.5 信息系统规划 1,37,IS 建设的一般方式是: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适时适当调整 IS 规划从现实、需要和可能出发 确定开发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目的和策略 从IS战略上、总体结构上、计划部署上 制定中长期内的信息系统开发蓝图和开发安排,10.5 信息系统规划 2,38,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1)描述和分析企业概况、环境概况、企业战略; (2)分析企业问题、机遇、条件与约束; (3)提出 IS战略目标、分目标和策略; (4)设计 IS总体结构、系统配置、流程改造方案; (5)确定 IS分项目、制定项目计划;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