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程大中5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0903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程大中5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程大中5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程大中5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程大中5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程大中5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程大中5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课件教学ppt作者 程大中5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5章 贸易品-非贸易品模型,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版,2,主要内容,一、国际经济学中的可贸易性问题 二、 单要素模型 三、两要素模型,3,一、国际经济学中的可贸易性问题,1、可贸易性、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含义 2、可贸易性问题的经济意义 3、可贸易性的决定因素 4、可贸易性的衡量以及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划分,4,1、可贸易性、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含义,贸易品(traded goods, tradable/ tradeable goods或tradables) 非贸易品(

2、nontraded goods, nontradable/ nontradeable goods或nontradables) 可贸易性(tradability):产品(货物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交易的可能性,即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degree of actual tradedness)。 在理论与经验研究中,研究者们通常还是将大多数服务看作是非贸易品,将大多数服务部门看作是非贸易品部门。,5,第一,贸易品(tradable)与非贸易品(non-tradable)是基于可贸易性划分的产品组的两种极端情况,还有一些产品是处于贸易品与非贸易品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的状态。但在理论与经验研究中,通常只考虑贸

3、易品与非贸易品这两种情况,即把一国生产的产品划分为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两大类。 第二,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不仅包括最终消费品(goods),还包括中间投入品即投资品或资本品(capital)(如图2-4所示)。也就是说,像消费品那样,资本品也可以基于可贸易性分为贸易品与非贸易品(tradable capital and non-tradable capital)。 第三,关于服务的可贸易性问题。由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发生模式上的差别,对服务可贸易性的定义与衡量就不同于商品(物质产品)的可贸易性。,6,注:大括号表示“包括”。 服务贸易模式、服务贸易统计与服务的可贸易性,7,2、 可贸易性问题的经济意

4、义,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像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等假定,所有的最终产品是可贸易的,而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则是不可进行国际贸易的。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出现的正式经济模型才考虑非贸易产品(当然也包括非贸易要素)的作用问题。 总体上看,非贸易品的存在会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从价格(产品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等)决定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转移)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内外政策以及内外平衡),8,External market,Foreign trade,China,Internal market,Tradable,Nontr

5、adable,非贸易品的国内供需必须平衡,没有国际贸易,当地需求的下降无法通过净出口增加来解决,国内价格同国外价格的差异不会导致国际需求的转移。当吸收(absorption)相对于收入上升或下降(从而贸易余额上升或下降)时,经济中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生产组合将发生变化。劳动力和资本会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生产部门间转移,从而引发生产变动,这对经济甚至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中非贸易品的出现使得调整过程更复杂、更痛苦。,9,3、可贸易性的决定因素,产品自身属性,运输成本构成 贸易的自然壁垒,产品市场结构,政府管制导致的 贸易保护,这四方面既涉及短期因素,也涉及长期因素;既有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

6、因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产品的可贸易性。 从长期趋势看,产品生产率的提高、交易成本的下降,将从根本上增强产品自身的可贸易性;在各种产品生产率发生相对变化的过程中,一些产品由贸易品变成了非贸易品,另一些产品则由非贸易品变成了贸易品。从而导致一国比较优势格局、对外贸易结构以及整个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如果涉及哪个产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生产率问题,就自然会联系到贸易纯理论: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10,4、可贸易性的衡量以及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划分,三种衡量标准或方法:,生产率标准,价格标准,国际贸易量标准,11,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价格,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价格,汇率之所以

7、偏离PPP的原因在于:存在不可贸易的、价格不能被均等化的产品。,一价定律,价格标准与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version of PPP)有关,也与生产率标准相联系,12,用国际贸易量占总产出的比重来确定产品的可贸易性 De Gregorio and Wolf(1994)用出口占总产出的份额作为标准,将这一份额低于10%的产品列为非贸易品。基于此,农业、采掘业、所有的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被划归贸易品部门,剩余的部门为非贸易品部门。 Betts and Kehoe(2001)则用进出口总额占总产出的比重作为标准,将该比重超过10%的产品列为贸易品。基于此,服务业部门为非贸易品部门,第一

8、产业与制造业被划归贸易品部门。 如果仅仅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去度量其产品的可贸易性,则通常采用De Gregorio and Wolf(1994)的方法,即用出口占总产出的份额作为标准,将该份额低于10%的产品列为非贸易品。,13,二、单要素模型,Balassa-Samuelson模型重点从供给方面分析决定非贸易品相对价格以及实际汇率等(供给方面)的因素。 在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关于汇率对购买力平价(PPP)偏离的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联合国国际比较项目(ICP)即来自Penn World Table(PWT)的经验证据表明,实际人均收入与全国价格水平(定义为该国的购买力平价PPP与其汇率之比)之

9、间是正相关关系;实际人均收入(GDP)与服务相对于商品的价格(relative price of services to commodities)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因此,Penn效应(Penn effect)与绝对购买力平价是不一致的。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Balassa(1964)和Samuelson(1964)认为,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增长要快于非贸易品部门,因此将导致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如果与外国相比,本国贸易品部门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增长较快,则本国将面临实际汇率的升值。 1 Balassa-Samuelson模型可追溯至Ricardo(1817)、Harrod(1933)。Sa

10、muelson(1994)曾指出,该模型的精确名称应该是“Ricardo-Viner-Harrod-Balassa-Samuelson-Penn-Bhagwati-et al”。但Harberger(2003)则指出,应该称为“Balassa effect”而不应称为“Balassa-Samuelson effect”,因为Harberger认为,Samuelson(1964)的论文主要是讨论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购买力平价(PPP)的各种形式,为实际汇率经济学提供理论支撑,“Balassa效应”不是论文讨论的焦点。,14,基本假定: (1)每一国的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从而劳动力自由流动导致贸易品

11、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的工资均等化; (2)购买力平价(PPP)对于贸易品是成立的,但对于非贸易品是不成立的; (3)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增长率高于非贸易品部门,这一生产率增长率差异使得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趋于上升。,15,基本模型,贸易品(T) 非贸易品(N),Y L,H,贸易品(T) 非贸易品(N),Y* L*,F,16,图 劳动力是唯一投入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非贸易品部门,则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将上升。,17,三、两要素模型,在以下假定下,以贸易品表示的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将完全由生产技术决定,但需求(偏好)不起任何作用: (1)要素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12、(2)生产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进行; (3)资本(K)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4)劳动(L)不能进行国际流动,但可以在一国内部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间流动。 令下标T代表贸易品部门,N代表非贸易品部门,A代表生产技术。PPP对于贸易品部门是成立的。国内的劳动供给为常数L(= LT + LN),工资率为以贸易品度量的w。令P为非贸易品对贸易品的相对价格(P=PN/PT)。由于资本可以进行国际流动,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假定一个小国经济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用劳动和资本生产贸易品和非贸易品:,18,企业追求以贸易品度量的利润的现值最大化:,资本-劳动比率,劳均产出,企业关于资本

13、和劳动的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在世界利率给定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方程完全可以确定出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P。这充分说明,在长期、完全可预见的建构中,需求的变化(包括政府的购买)对相对价格P的确定没有影响。,19,技术进步的相对价格效应,如果非贸易品部门相对于贸易品部门是更为劳动密集型的,即LN /LT 1,则贸易品部门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将使得非贸易品部门的相对价格不断提高,而且非贸易品部门越是劳动密集,P的增长速率也越高。,20,利率变化的相对价格效应,如果非贸易品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LN LT,利率增加使得劳动工资率相对下降,进一步降低了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

14、。这与Stolper-Samuelson定理正好对应。Stolper-Samuelson定理指出,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得价格相对上升的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上升。这里,密集使用资本部门的资本报酬率增加使得该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21,Balassa-Samuelson效应,为说明Balassa-Samuelson效应,假设贸易品价格为1,两国的非贸易品价格以贸易品为度量单位,国内和国外分别为p和p*。设价格水平为贸易和非贸易品价格的几何平均,其权数为和1-。国内和国外的价格水平分别为:,国内对国外的实际汇率仅依赖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同样假设LN /LT 1,因此,如果国内贸易品部门技

15、术进步快于非贸易品部门,则国内非贸易相对价格以及整体相对价格水平将上升,该国将经历实际汇率升值。,22,单要素模型与两要素模型之间的联系,前面分析表明,单要素模型是以劳动生产率差异来解释Balassa-Samuelson效应,而两要素模型则是以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差异来解释Balassa-Samuelson效应的。 当资本-劳动比率为可变时,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Wu, 2004)。比如,Young(1992)就发现东亚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接近于零,但劳动生产率却非常高。因此,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别主要是由于贸易品部门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较快的资本积累或者劳动力重新从贸易

16、品部门配置到非贸易品部门。 根据Solow(1957)的增长核算模型,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差别。,23,因此,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等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再加上资本相对份额和资本-劳动比率增长率的乘积。当资本-劳动比率变化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不相等。,24,如果资本-劳动比率发生变化,表明存在资本积累;如果存在资本积累,则表明增长还未达到稳态均衡点,即未达到“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利率”这一点。因此,资本积累与“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利率”这一假设在上面的两要素模型中是不可兼容的。 不过,从公式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可以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资本相对份额和资本-劳动比率增长率,而根据Balassa-Samuelson的原始模型,非贸易品相对价格上升是由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引起的。由此,或许可以悟出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经由劳动生产率而对Balassa-Samuelson效应的间接解释。,25,Wu (2004)从资本积累(capital accumulation)的角度解释Bal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