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4087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强化现场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和家庭幸福,而确保安全生产,重要的是要搞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系统,是物质流动、各种形式能量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的动态交汇的场所,是企业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各类安全事故的 90%以上发生在生产现场。因此,强化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途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在实践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要组织落实、标准统一、奖惩都硬。严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是

2、搞好现场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企业可以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安全督查组,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督查会,解决处理现场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现场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从组织上为搞好现场管理提供保障。 其次,现场安全管理要群众高度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现场安全管理是广泛的群众活动,是员工群众一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过程。要求员工从改变自身的不安全行为、不文明现象做起,创造一个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只有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搞好现场安全管理,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各司其责,才能共同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抓现场安全管理应注意把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具体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避免纸上

3、谈兵,不切实际。在制定现场安全管理的考核条款时,条款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含混不清,无法操作。 而要更好地强化现场安全管理,除了注意上面三个问题外,具体操作时2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有的单位连续多年未出现事故,可是突然间却接二连三出现事故,这往往就是企业放松了安全管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所致。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即使具备完成安全作业的能力,如果思想麻痹,缺乏正确的安全态度,安全生产就无法保障。因此,生产现场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员工思想控制体系。具体要求是:要在班组形成强大的安全思想攻势及安全文化氛围,以舆论宣传征服人心,以强化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工作,并针对不

4、同时期员工队伍中产生的松动情绪和麻痹思想,及时敲警钟,防止思想麻痹、事故冒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组织员工与伤残员工交谈,分析事故案例,以算“三笔账” (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的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账)的方式,激发干部员工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如出黑板报、进行安全培训、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等。 第二,在技术上强化安全生产。 有些事故是由于员工工艺操作技能不熟,操作方法不当造成。鉴于此,队、组、车间必须建立好安全技术防线,加强对员工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可以开展“岗位技术练兵” 、 “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

5、提高员工安全技能。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时,操作者一定要先认真学习,不耻下问,熟练后才能正式操作。完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并使之有效运行。 第三,强化现场安全设备管理。 生产现场的安全设备设施是员工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主要依靠,如管理3不善,不仅影响生产进度,造成的事故危害也比手工操作更严重,抓好设备设施管理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渠道。基层领导要紧紧抓住几个环节。设备设施一进现场,就要让有关人员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等,对危险部位要尽快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装置;班组要协助机电维修部门搞好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使其达到规定的状态;正确使用手工工具,手工工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往往被

6、操作者忽视其安全要求,而造成事故。基层领导应教育员工正确使用手工工具,严格按章操作,并加强对手工工具的维护和保管。 第四,从作业环境上控制安全生产。 在作业现场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以及各种废料如放置不当就会成为事故隐患。所以创造有条不紊、整齐美观的作业环境,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要求,而且能给操作者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要注意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对现场的物品要划分为“经常需要的” 、“偶然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三大类。对常用的东西要固定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既安全又方便使用;不常用的东西,可设置一些方便的

7、货架存放;对不需要的东西,要坚决清理出现场。在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立体空间,以保证平面空间的宽畅、整洁。建立合理的特殊物件放置区。对在生产现场的化学危险物品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不能贪图方便,过量领存,随意乱放。 第五,从外围帮教上加强安全生产。 安全教育不应只满足于班组内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将其延伸至员工家庭中。事实证明,最关心员工安全健康的莫过于员工的亲属,发动员工4亲属做员工的安全思想工作是十分有效的。如动员员工与其亲属在一起签订安全生产的“夫妻公约” 、订立“不三违承诺书”等。开展父母劝子女、夫妻互劝、子女劝父母的“三劝”活动,都会对现场安全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0精细

8、化管理需要执行力的支撑在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个好思路,新规章因一时间难以传达落实到位,使员工在理解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大打折扣,有的甚至被搁置一边,最终流产、泡汤的现象。个中原因,主要是缺乏应有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备保障,精细化管理与执行力有着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不可分割的关系。假设一支开赴前线作战的部队未按照作战指挥部拟定的作战方案、行军路线进发,或在途中擅自改变行动计划,即使将士们如何勇猛,最后的结果也是不难想象的。同理,一个没有执行力的企业,再多再好的措施、再精再细的办法得不到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也会成为空谈。与之对应,若必须具有

9、的措施办法、相应的制度规则缺失,就会导致无章可循、没有执行依据的局面,执行力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在积极推行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必须不断强化执行力。只有在执行力得到应有强化,制度措施得到合理细化的前提下,精细化管理才能得到深化。简单地说,执行力就是下级对上级制定出台的政策、所作决定的具体落实。就企业内部而言,执行力高低强弱,关键取决于执行者对细节追求的深入和执着。也就是说,执行者必须在完全理解和明白某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所有决策、决议、决定应该怎么执行,不执行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执行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什么细节,怎样避免执行偏差的情况之下,执行的效果才会与初衷一致。强调和强化执行力,就是要

10、通过一定的手段形成上下之间的默契,使每个员工及管理人员都能照章办事,自觉按相关规定,参照相应标准,一以贯之、不折不扣、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在1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执行力,形成上下互动格局的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精细化。以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毫无疑问,由企业内部建立的所有政策措施、刚性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范、办事原则,都是以本企业的特点要素为基础,按照自身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标准而制定设置的。因此,众多的制度办法、规程标准是否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执行,是精细化管理预期目标能不能实现的前提条件.此外,任何一项适应于管理的制度或者标准,都是以规范人的行为而设置的。倘若一些

11、制度、规范、标准在执行层被执行者人为“缩水”或干脆将其束之高阁、弃而不用,且不说精细化管理将面临何种挑战,传统的管理也会失去支撑基础。因此,执行力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两型三化矿井建设中,随着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步伐加大,系统、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基本健全,给推行精细化管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要在继续狠抓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同时,从更高要求建立完善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岗位标准和规范。 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要侧重于对细节的量化。在坚持重视细节、完善细节原则制定相应标准规范的同时,要明确具体的执行程式,即考核周期、考核办法。要建立一套满足并有利于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要在区队及班组管

12、理人员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灌输和培育,因为规章制度千万条最终要靠班组落实,执行,所以高度重视班组长培训和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才是关键,从而促成基层管理人员学会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并有效实施,使精细化融于标准化之中,使各项工作和各个层次的管理以标准化为基础不断向精细化延伸。规则明确、标准配套、执行有力,管理才会真正到位,精细化才能顺利2推进。总之,要正确认识和摆正执行力与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要从强化执行力入手,使员工和管理人员在重复性、程序化的工作中,以精、准、细、严的思想对待和完成每一项工作;要使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严格化融入到精细化管理之中;要使精细化管理成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13、的自觉行为,最终潜移默化地应用到所有的工作之中。30搞好班队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安全工作是我们煤矿企业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年来,无论是从煤矿“三大规程”的学习,还是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甚至于井口具体措施实施的方面,安全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矿到井,都设置了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措施,还有资金的投入,甚至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都有安全组、青安岗不间断的抽查活动。正因为有了这样严密的管理制度、措施和管理机构,矿井的安全工作在近几年有了更进一步提升。安全设施、工作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仍然发生这样那样的违章行为、隐患和事故。通过近期的“百日安全活动”讨论和学习,使我从思想上

14、有了很大提高。对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自己的认识:一、抓连队班组建设工作,从选好用好班组长着手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是我们每个队安全管理的落脚点,是每个队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班组的安全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班组平安、则企业平安,班组不安、则企业难安,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而班组安全建设的成效大小,取决于班组长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程度及所具备的安全技术知识水平和实际的组织协调能力。所以,搞好班组安全管理也就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另外,班组长是班组的组织者和决策者,也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是安全措施的

15、最终落实者。因此,首先必须选拔具有思想品德好、安全责任心强、技术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员工担任班组长,其次要给班组长直接管理考核的权力,强化班组长的核心地位,并通过加强班组长培训来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素质。11、选用品德高尚的班组长班组长是否具有优良的品德,对班组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在日常工资分配中,是否做到公平、公正、无私心、有透明度。工资有少数余额时,你会加在谁人身上,分配工作时,你是否一视同仁,班组员工工作完成有差距时,你是否破口大骂等。如果这些情况在你身上发生,将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班组成员产生了对你的抵触情绪,工作的积极性没了,班组的友情、凝聚力没有了,责任心没了,那还谈什么班

16、组建设,何谈经济效益?2、选用业务及综合素质高的班组长班组长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班组长也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又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作为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平时不仅要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要带头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发挥好班组长的作用。3、选用具有上进心强的班组长班组长是否有超前、监督、总结意识。所谓超前意识是指班组长对班组安全工作要有预见性、敏感性、超前性。如果班组长没有这种超前意识,就抓不住安全工作的要害,把握不了安全工作方向,掌握不了班组安全状况,分析不了班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其次要求要有监督意识,加强对周围环境和设备状况的监督,一旦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对本班人员上岗前安全防护准备工作的监督,发现忽视安全现象及时制止,加强班组成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监督,看每个员工是否按安全规程操作,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监督。事后有总结意识,班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