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793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形象摘要:一部被誉为“二十世纪的红楼梦”的金粉世家以豪门盛衰为背景,写了一个民国时期国务总理的小儿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从恋爱到结婚最后到分离的悲剧故事。其中冷清秋作为张恨水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冷清秋,人如其名,清高悲秋,但面对金燕西的物质利诱却凸显世俗;当燕西对其始乱终弃时,悲悯形象愈加怜人;而在大火中逃生出走,反映出她的觉醒、独立和坚强的性格。冷清秋由清高到世俗,再到对世俗的超越,体现出她矛盾的性格和曲折的人生。关键词:冷清秋 清高 世俗 隐忍 反抗冷清秋人如其名一样冷艳、清高、悲秋伤怀、多愁善感,正如她喜欢的百合花一样美丽纯洁,正如当空明月

2、一样皓皓冰冷,也如金黄的葵花一样艳丽夺目。一、艳如桃李,冷若冰霜清秋是生在寻常巷陌中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有着出众的相貌,而且是清丽脱俗的,迥然与燕西常见到的花枝招展的交际场所中的女子。在山野花开的郊外,燕西对这位穿着青色衣裙的素净妆饰的女子一见钟情,魂牵梦绕并穷追不舍,足以证明清秋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但清秋并非只是空有外表的寻常女子,她的内涵和学识更是令人折服,国文科在全校名列前茅,文学才华无懈可击,就连道之向金铨介绍清秋时,也是先呈出其诗作,后呈现出其四寸半身像,这才使金铨为燕西与清秋的婚事大加赞许。由此可见清秋的才气与相貌一样是出众的,二者完美的结合,内外兼具,超乎常人。

3、冷清秋是清高的。首先表现在她那羞涩内向的性格,不善与人交谈。当她初见燕西站在紫藤花架边时,羞得满脸通红,并且低头扯韩妈悄悄离开。她只喜欢静静地品味诗词歌赋,不会巴结逢迎别人,更不会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相反她厌恶八面玲珑的嘴脸,对此不屑一顾,即使清贫也安然自乐。其次表现在燕西对其曲折的追求之初。清秋起初面对这位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并没有表现出好感,燕西多次约会都被冷清秋婉拒了,这反而激起了他非得到不可的好胜心,金燕西买下了冷家隔壁的房子,并在院子中摆满了冷清秋喜欢的百合花,推到了与冷清秋家相隔的墙,还给冷家送礼,他要用车送清秋上学也遭到了拒绝。多次的行动都属于徒劳,丝毫没有引起清秋的注意,清秋反而多

4、次的推辞与不屑一顾,更谈不上为享荣华富贵而倒追豪门子弟了,这一点是女孩子中少有的性格,足以证明她的冷艳清高 。再次表现在她的诗句中,如“莫向东西问旧因,看花还是去年人。明年花事知何似?莫负今年这段春”她的诗少了一些蓬勃向上的基调,反而婉约、多愁善感与感时伤怀充斥了她的诗歌,诗歌如其人,反映了她的思想是纯一的,只关注落花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没有尘世的污浊,犹如百合花一样纯洁自然。清秋是少有的清高绝世而独立的纯美女子。冷清秋虽因骨子里的世俗市民气息而陷入燕西的爱情网中,但她的清高并没有减退,当清秋嫁入金家,她的傲慢与清高注定不会屈从于所谓的上流社会,新式的思维与才华使她有着区别于传统女性的现代意识

5、,当然也招来了别人的排挤。清秋保留原有的性格品行,衣着素淡、勤俭持家,这也与燕西的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格格不入,因此感情裂痕百出,清秋并不苟从于金家大小姐们、阔太太们整日吃喝玩乐、打牌赌钱的游戏,反而自谋职业,到学校里担任国文老师。这些种种与豪门格格不入的性格习惯也使她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特立独行的一个人,一个傲慢与清高的人。当清秋离开金家,坚持闹市书春卖字为生,不肯收人施舍,隐姓埋名,足见她的冷清。由此可见清秋的清高虽曾被物质利诱超越,但她的清高贯穿在她的大部分生命中。清秋的清高与生活在富贵家庭,养尊处优的白秀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秀珠的家境可谓是与燕西门当户对,所有的人都认为她会与燕西会喜结秦晋之

6、好,秀珠也极想嫁入金家,延续她那富贵生活,不免对燕西痴情万分,可偏偏燕西被清秋的端庄、清纯、素雅所吸引,自然也冷落了秀珠,任性刁蛮的秀珠却闹得天翻地覆,这与面对富少爷穷追不舍而泰然处之的清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刻画了两种性格截然相反的女性形象围绕在金燕西的身旁,二者都在小说末尾离开了金燕西,作者将与清秋出生大相径庭的白秀珠作为清秋的衬托,更显得清秋冷艳自然。二、利诱面前,凸显世俗冷若冰霜的、清高厌世的清秋面对金钱物质诱惑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是犹豫贪婪还是拒而不收呢?事实证明面对燕西猛烈的进攻,清秋渐渐地坠入其中,而没有表现出清高的姿态,她的世俗凸显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燕西起初煞费苦心的追求虽

7、并没有引起清秋的注意,但越得不到越想得到的燕西更是投其所好,在清秋家隔壁大张旗鼓成立诗社,并约众名家吟诗作赋,还在诗社聚会上提议以清秋的半身照片为题作诗,这一切都被喜欢诗词、擅作文章的清秋隔墙获悉,清秋不免被其吸引,心有所动,从此两人开始了频繁的接触,燕西想尽一切办法讨好清秋,而清秋世俗贪婪的一面更加凸显。当燕西送来玻璃匣子叠装的绸料时,而清秋正愁下一个月同学结婚没有穿着时,巴不得一齐收下这些爱不释手的绸料;当燕西送来和坤鞋鞋票时,正中清秋的意思;当燕西送来一把折扇求清秋题字时,清秋望着折扇上的水趣图上的深芦渔舟,甚是喜欢,便也愈要这种折扇;当燕西送来一串珠圈时,清秋将珠子取下,缓缓地放在盒子

8、里,手托着盒子,又看了一眼,舍不得退还给人家这些细节描写都反映出清秋世俗贪婪的一面,总之清秋需要什么,燕西总是及时相送,清秋喜欢什么,燕西总是慷慨相赠,而清秋面对所赠之物都是自己喜欢之物时,只是稍有犹豫,便收下了,这似乎与她的清高性格格格不入,体现出她的世俗市民气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清秋在追求燕西的糖衣炮弹追求时,并傻傻地享受爱情的甜蜜时,作为一个局外人,且久经人情世故的总理金铨来看,便点出了这段婚姻的本质。“为了一个女子,就肯另立一个家,和人做街坊,慢慢地去认识,用心实在也用心,下功夫实在也下功夫,老实说他就是靠他几个臭钱去引诱人家的,这种婚姻基础太不正当,成就了也没有什么好处。”

9、而且更重要的一句是“不过年轻人,经不得这些纨绔子弟的引诱罢了”这句话点出了他们的恋爱本质以及清秋的小市民气息和虚荣世俗的性格,为悲剧埋下了伏笔。清秋也有着灰姑娘嫁入豪门的虚荣,结婚那天一个人坐在家里想着不料这段婚姻居然成功了,从前曾到过金家一次,只觉得他们家里富丽堂皇的令人羡慕,到现在自己竟也是这屋子里的主人翁之一,想到这里自然是一阵欢喜。婚后清秋也认识到了自己与普通女孩子家一样有着虚荣世俗的心理,便自言:“自己有文学根底,常识又很丰富,受着物质与虚荣的利诱,就把持不住嫁给了人家。”蒙受婚姻不幸的清秋渐渐懊悔自己的世俗心理,并愈加恢复她那清高的本性。清秋的世俗有其家庭因素的影响。清秋为下层平民

10、女子,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便与母亲寄居在舅父家,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对于她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而燕西又投其所好,清秋摆脱不了物质的利诱,便全盘皆收了。清秋自小失去了父亲的保护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封建社会中父亲是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整个家庭在社会上的立足力,清秋失去了天生的保护人,失去了去生活抗争的勇气和力量,不幸的是在清秋身边充当付清角色的舅舅又是无能之辈,甚至是趋炎附势、见钱眼开,他希望自己漂亮的外甥女找到物质的依靠,于是舅舅便对他们的爱情推波助澜而不是及时规劝。冷清秋的世俗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张恨水的另一部小说啼笑姻缘中的沈风喜与冷清秋有许多相似之处。沈凤喜

11、也是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充满着波折,出身卑微的她同样具有小市民的贪欲,与清秋不同的是她是为利诱而恋爱,她因爱慕虚荣与攀家树在一起,当攀家树短暂地离开她去杭州期间,她又因财物倒向了刘将军的怀抱,最终风喜被鞭抽失常,酿成悲剧。清秋起初不注意燕西巧设的邂逅和搭讪,只是对燕西心动之后才与其频繁交往,由此可见清秋的世俗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由于爱情走到一起的。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冷清秋的清高、世俗、隐忍、反抗的形象,但作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着力刻画描写的人物,其形象特点绝非仅有这些,例如冷清秋自小深受传统礼教的教化,具有传统道德素养,她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她倍受燕西姐姐的喜欢,有很受除三

12、嫂外其他嫂子的尊重,她身上有着传统女子的美德。冷清秋温和朴实顶多掉几滴眼泪来平慰自己心中的委屈,柔软中透露出大度自然。清秋也是善良的化身,她细心呵护百合花,对待下人及其和蔼可亲,如姐妹般相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关于她的形象还有很多,总之她是善良的化身,她的出走代表着女性意识的觉醒。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若清秋节”李煜的相见欢中也有一句“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两首词中均出现了“清秋”两个字,清秋是一个极冷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冷艳之人,冰冷中透露着脱俗的自然美,言谈举止中透露出大家闺秀般的气质和深奥的学识。然而她又不是完美无暇的,正因为她的虚荣,才使得她与金府有缘上演一段悲情的故事,在看似金灿灿的豪门中,她度日如年,以泪洗面,忍受婚姻的不幸和家庭的纷争,在坚强中锤炼她那不屈的人格。觉醒的出走是整部小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出走正符合了她那不去的人格,宁愿在集市中书春持家,也不愿在金家备受冷落,彰显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现代女性意识。作为一位形象饱满的女性值得人们去品味研讨。文献出处:张恨水 金粉世家上下卷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第一版王绍栋 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 【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73-75胡红 论冷清秋的现代女性意识 【J】安徽文学 2008(6);16-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