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237760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 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4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 B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 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25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26有学者运用

2、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B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C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27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8下表是1914-1920年华商投资火柴厂情况统计

3、表。解读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军阀混战影响民族工业C火柴厂投资增长迅速致使火柴进口减少 D一战后西方列强加大投资排挤民族工业29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旗而很少使用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这表明当时中共A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 B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C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D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30下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A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人民公社 B意在刻画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C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 D反映了变革年

4、代中的社会动员31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中国在“赶超”思想指导下的直接后果是A制定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B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改造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32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A遵循私法至上 B重视诉讼程序 C注重诉讼诚信 D崇尚科学理性331300年1500年左右,欧洲

5、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 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D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34下表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A共和主义原则 B平等主义原则 C联邦主义原则 D孤立主义原则35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A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C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 D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41.

6、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5分)。材料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大华教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

7、。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4分)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

8、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

9、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原因。(11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据黄琪轩世界技术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类社会重大技术变迁的规律性认识并加以阐释(注意涵盖材料,阐释全面,史论结合)。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抗日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彻底打破旧的教育制度,建立了干部教育和民众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教育到工农业余教

10、育体系。由于抗战时期的形势的需要,干部教育重于民众教育,因而,干部教育受到了格外的重视。抗日军政大学成了革命队伍中培养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的重要基地。教育课程包括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理论教育,其中历史课程是重要的课程之一,着重培乔干部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根据地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坚决执行抗日的教育政策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摘编自陈辉(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设置与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归纳抗日根据地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抗日根据地教育体制改革。(9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

11、和平)材料 1955年9月,苏联分别承认了西德与东德,并与之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但美、英、法三国占领军仍以“保卫自由世界”为名,驻扎在西柏林。1958年3月,西德会议决定以原子弹武装西德军队,遭到东德反对。1958年11月,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准备把当时仍由苏联机构执行的管理柏林的职权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正式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声称苏联将与东德签订和平条约,从而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西方国家坚决反对苏联的要求,形势一度紧张。东西方为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开展一系列频繁外交活动,但举步维艰。赫鲁晓夫于1961年6月重新就柏林问题发布强硬声明,并采取措施:暂停实施裁军计划,增加国防预算。肯尼

12、迪政府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应:加强驻德美军的作战能力,特别增加导弹力量。此时大量东德人进入西柏林,局面紧张加剧。8月13日,民主德国部队封锁西柏林四周并修建了柏林墙。9月,美、苏外长会谈,10月,赫鲁晓夫放弃了对德和约,使第二次柏林危机不了了之。摘编自李世安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影响。(9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因传统社会结构崩溃而新社会结构尚未建立所造成的“文化失调”,因此中国既不能走欧美道路,也不能走苏俄道路,而应坚持在中国传统文

13、化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长处。通过乡村建设改变社会结构,以振兴农业来繁荣工业,被他视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1931年6月,他在军阀韩复榘支持下开始了山东乡村建设实验工作。他尝试在乡村设立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村学和乡学,以引导和推动农民参与团体生活,从而达到重建乡村社会结构的目的。为了组织和团结农民,他把民众教育作为重要途径,设立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专门招收本地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进行培训,学员毕业后多被分配到实验区从事乡村建设工作。在改良农业、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开发民智、改善风俗等方面,他也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随着日本入侵和韩复榘倒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工作以失败告终。据陈宪光梁漱溟的

14、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探索(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粱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特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9分)参考答案24.A 25. C 26. C 27.D 28.C 29.B 30. D 31. C 32. C 33. B 34.C 35.B41.【答案】(1)不同:前两个阶段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文明,第三阶段则更加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前两个阶段内涵强调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第三阶段则更加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第三阶段民主主义的范围要更加广泛。6分)因素:国内:封建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激化;近代经济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6分)。国际:西方文明对中国的传播;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分)(2)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4分)差异:时间:中国民族主义晚于西方民族主义;内涵:西方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4分)原因:中国受到西方侵略,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近代化和反侵略双重任务。(3分)42.【答案】【示例一】认识: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