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7725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真题汇编之一: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2010年真题)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

2、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答案】A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2009年真题)A. 理论联系实际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与时俱进【答案】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把

3、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故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不能选A、B、D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2003年真题)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D本题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哲学领域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结束了

4、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不可能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贯穿于整个哲学发展的始终,即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因而是错误的。考研真题汇编之二: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2010年真题)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答案】D坚持就是胜利,体现的是事物的因果联系,即两者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揭示了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和范畴,正确

5、答案是选项D。2、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2010年真题)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答案】ACD本题考查

6、的是唯物论部分的知识,在本题中,人的意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新华字典中内容的变迁,说明人的意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需要借助人类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来表达。3、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2010年真题)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答案】A 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7、2009年真题)A.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 以人为本C. 统筹兼顾D. 全面协调发展【答案】C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5、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2009年真题)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答案】ABD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A选

8、项突出信心的重要性,B选项突出恐惧作为一种感觉对主体的影响作用,C选项本身表述存在错误,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同时产生的,D选项突出知难则不难,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项。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年真题)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7、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9、2008年真题)A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 答案:C8、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2008年真题)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 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8AB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2007年真题)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答案:B10、“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技,语人曰

10、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2007年真题)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实现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答案:C1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解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 ,鳞似鱼,伏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2007年真题)A、观念的东西是转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形答案:ACD12、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

11、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农民们说,这是留约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冬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2007年真题)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ABD13、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

12、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2007年真题)A、创新是永无止尽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事在历史上产生就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做为过程而存在,做为过程而发展。答案:ABCD14、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2007年真题)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C、做为个体的人 D、社会全体成员答案:ABD15、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2006年真题)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C 理解

13、能力、考查知识点:运动(变化)的绝对性和静止(稳定性)的相对性、灵活程度:灵活性较强1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2005年真题)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是一种精神力量,它通过对新事实、新现象的发现,对本质、规律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见,实现其认识功能。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17、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

14、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2005年真题)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答案】AC 本题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题目中说法表明世界的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往往需要通过某种物质的手段或者中介来实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些表现为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人为的,因而不选B;这种联系也一定需要通过意识或者信息来实现,因而不选D。可以说信息是人类社会或者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的基础,但不能绝对的说是整个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物质

15、世界反而是信息的基础。18、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2005年真题)A、是有层次的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答案】ABD 本题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都属于社会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们能够主观创造的,因而不选C。19、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2003年真题)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答案】ABCE 本题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和实生物,同则不断”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强调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产生新生事物。因此选项A、B、C、E正确。D项强调的是矛盾一方的单方面发展,不符合辩证法,也不是材料所包含的思想。20、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2002年真题)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