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题库(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7710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物化学题库(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溶血:若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过多地破坏消亡。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引起红细胞数和hb浓度下降,从而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和病理性损伤。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值溶血: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过多的破坏消亡,即为”溶血“。无氧功:也称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应激:对于应激原的刺激,不同运动员有共同的、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何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运动性尿蛋白: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蛋白质含量增多。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作运动性蛋白尿。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

2、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糖阈:当运动时能量需求大于游离脂肪酸氧化输出最大功率时,需要完全由糖氧化来供能,这一转折点叫糖阈。当运动强度接近糖阈之下,部分脂肪和糖都氧化供能。心率: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频率,即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以次/分表示。训练监控: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应用综合方法和手段研究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无氧阈:当运动强度达到55-75%最大摄氧量时,无氧代谢能力利用开始,由糖酵解生成乳酸提供递增强度运动时ATP的需要,这个转折点叫无氧阈。物质能量代谢:当酮体生成超过组织所能利用时,在尿中会出现酮体,称为酮

3、尿。最大摄氧量:是指运动员在心肺功能和各器官系统充分动员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集体吸收和利用的氧容量。无氧低乳酸训练:指训练时采用10秒左右的最大强度运动,大量消耗atp和cp储备,乳酸产生却很少,这种训练方法叫无氧低乳酸训练。物质能量代谢: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时所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丙酮血氨水平:血氨水平是氨进入血液和从中消除的综合反映。Eiml:反复运动能引起运动性肌肉损伤 ,eimi多见于剧烈的耐力运动和力量训练中(以离心练习为主)。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内酮酸氨基转移酶)高原训练: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

4、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总铁结合力:每升血清中,转铁蛋白总量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总铁结合力。红细胞分布宽度:反映周围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闪光融合频率:用闪光刺激人眼时,若刺激频率偏低,则产生一闪一闪的光感。当频率逐渐增高到超过一定界限后,则人眼产生连续光感,次现象称为融合现象,此时频率即为闪光融合频率。两点辨别阈:皮肤感觉能分辨出的最小距离叫皮肤两点辨别阈。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它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搏频率储备:最大心率与安

5、静时心率之差称为心搏频率储备。最大心率:运动时心率增加到极大限度时叫最大心率。基础心率:指清晨起床前空腹卧位心率。星期一综合征:周一晨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周一上午运动员完成训练负荷情况及训练效果却较差,运动员的主诉为全身乏力、缺乏训练的兴奋性及很难进入训练状态等。运动训练:运动员在教练员指导下通过训练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疲劳:指机体不能维持其机体生理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运动强度。运动性尿蛋白: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蛋白质含量增多。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量,称作运动性蛋白尿。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

6、和速度的能力。心律: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的频率,即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以次/分(b/min)表示。无氧低乳酸训练:指训练时采用10s左右的最大强度运动,大量消耗atp和cp储备,乳酸产生却很少,这种训练方法叫无氧低乳酸训练。无氧阈:指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糖有氧代谢供能和糖酵解供能的界限,即最大有氧强度的标准,超过此标准,机体内的血乳酸迅速升高。晨脉:是指早晨醒后未下床前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数。尿肌酐系数:24h内每千克体重尿肌酐排泄量,尿肌酐系数=24h尿肌酐排泄总量/总体重(mg/kg体重)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运动强度。运动生物监控:将运动医学、

7、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应用综合方法和手段研究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运动性尿蛋白: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蛋白质含量增多。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作运动性蛋白尿。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糖阈:当运动时能量需求大于游离脂肪酸氧化输出最大功率(30%-50%vo2max)时,需要完全由糖氧化来供能,这一转折点叫糖阈。当运动强度接近糖阈之下,部分脂肪和糖都氧化功能有氧无氧混合训练:将较长时间亚最大强度的训练(95%-100%vo2max强度,训练2-10min)称为有氧无氧混合训练,俗称混

8、氧训练。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是训练监控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利用生理生化的原理和方法,测定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以评价运动员训练时的负荷强度和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信息、恢复效果等,从而帮助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正确评价和调整训练方案。填空题:1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时所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 乙酰乙酸、-羟丁酸、 丙酮。2 运动后血氨水平受运动强度、训练效果、疲劳状况等的影响。3 血尿素水平的高低受肝脏尿素合成、肾脏排泄功能等的影响。4 实施训练监控的基本原则是:个体化、系统化、指标选择合理化、规范化、公开化。5 三

9、餐能量比例:各餐能量占全日总能量的百分比,其合理比例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6 运动员营养的生化监控,一方面要能反映身体内的机能状态,另一方面又要能反映出身体的营养需求。7 膳食实际摄入是否能满足运动员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要求的评价时,首先要考虑到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占供给量标准的百分比:一般认为,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应占供给量标准的 90-110 为合理,低于 80 为不足,长期不足会导致 营养不良 ,影响运动能力,低于 60 为缺乏,对健康和运动能力有严重影响。其次是评价烹调加工方法的合理性,食物加工的烹调方法和技术直接关系到 营养价值 的高低。食物通过加工烹调可以改善食物的感官形状 ,

10、同时有利于消化吸收 ;但不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会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的损失而影响其营养价值。8 大部分氨在肝细胞内转化成尿素。9 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这两个因素中,血尿素变化幅度对运动量 更为敏感10 血乳酸浓度反映乳酸的生成速率 和消除速率之间的平衡11 血肌酸 和 尿肌酸 是服用肌酸期间的营养监控指标12 目前测定运动员免疫功能时,多测定 iga , igm 和 igg 三种球蛋白13 血清乳酸脱氢酶主要源于骨骼肌,为肌型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与血清相类似。14 膳食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有称量 记录 计算和处理 结果分析。15 在高原上,男子的血红蛋白达 160 gl左

11、右,红细胞压积达 48 ;女子的血红蛋白 150 gl左右,红细胞压积在 46 左右较为理想。此时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较高,能较好的完成训练负荷,而不致产生疲劳。16 在高原的最初1020天内,极量运动时的心率与平原训练相比,会下降。机体适应后,高原训练时同等负荷后的心率高于于平原训练时的心率,但运动中的最高心率,随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 ;高原训练后期,相同负荷后,运动员心率 较低 ,心率恢复加快,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有所改善。 17 在地理学上,凡在海拔 500 m以上,顶面比较平缓的高地,均称之为高原;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 3000 m以上的广阔地域,此时,人体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

12、方面的改变明显加剧;而在当前的运动训练中,认为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 20002500 m。18 平常的体重应控制在高出比赛时体重 5 以内,部分运动员可为 6 左右。慢速控、减体重期体重的下降主要原因是 脂肪 减少,而快速控、减体重期体重下降还伴随着 瘦体重 的降低。一旦运动员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不少,降重的压力就会相对减小,这时就容易放松对饮食控制的警惕性,大量进食,引起体重明显反弹。保持体重的监测,督促和控制运动员按要求控体重,使体重呈现 较为平滑的下降 趋势。过快、过早地减轻体重,会极大地影响运动员的 正常生理功能 和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一般说来,一周内降低体重不可超过体重的 2 ,赛前

13、降重不超过 5 公斤较为适宜。 优秀的男子摔跤运动员体脂百分比为 5-7 ,大级别运动员可稍高。采用体脂百分比进行监控时,男运动员体脂的最低水平为体重的5-7 ,女运动员为 6-7 ,低于此水平不宜再进一步减体重。 19 血清铁包括 转铁蛋白 、 消化道吸收铁 、 红细胞溶解后的铁 等。20 铁转蛋白主要在 肝细胞 内合成,其次为泌乳期的 乳腺中枢 。其他部位包括 神经系统 、 睾丸 、 巨噬细胞 等。21 激素根据化学组成上的不同,可分为 含氮类激素 和 甾体类激素 。22 淋巴细胞依生物功能不同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不同分为三个主要群体: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淋巴细胞。23 运动

14、时心率增加到极大限度时叫最大心率。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一般用220减去年龄估算最大心率。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称为心搏频率储备,表示人体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24 生理生化检测特点:_准确_、_灵敏_、_针对性强_。25 国内外广泛应用血乳酸_4mmol/l_时对应的摄氧量、功率或运动速度作为运动训练和实验室检测时的乳酸阈。26 _蛋白质_是人体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供能单位。27 糖酵解的限速酶_磷酸果糖激酶_、_己糖激酶_、_丙酮酸激酶_。28 糖酵解供能的物质主要包括:_糖原_、_葡萄糖_。29 运动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即_有氧代谢_、_无氧代谢

15、_。30 激烈运动时的应激和随后的适应过程和一般性应激和适应过程一样可分为三个阶段_警戒阶段_、_抵抗阶段_、_衰竭阶段_。31 血清睾酮与皮质醇比值下降( 25% ),判断运动员产生疲劳;比值下降达( 30 ),可判断运动产生过度疲劳。32 乳酸消除快,说明( 无氧 )代谢能力强。33 如果运动员在连续的大负荷训练以后,机体得不到及时的恢复,运动性疲劳就会积累,其结果是( 过度训练 )。34 运动时血尿素增加了2-3mmol/l,但未超过8mmol/l,如果hb也明显下降,说明( 训练负荷过大,机体不能适应 );如果hb不变或略有增加,说明( 运动负荷虽大,但运动员能适应 )。这样,才能具体说明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和承受力,从而科学地指导运动训练。问答题:1、 简述运动使血尿素水平升高影响因素。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肌肉中氨基酸氧化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