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39条-已完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7647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39条-已完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39条-已完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39条-已完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39条-已完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39条-已完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39条-已完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39条-已完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目的12适用范围13依据文件14定义14.1事故14.2事件14.3起重机械事故事故14.4应急响应24.5应急救援24.6应急恢复25职责25.1项目经理25.2项目副经理(生产副经理)25.3安全管理组26程序26.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6.2组织机构及职责36.2.1应急领导小组36.2.2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36.2.3组长的主要职责36.2.4副组长的主要职责36.2.5应急成员职责46.3预防与预警46.4信息报告56.5应急启动56.6救援行动56.6.1应急救援措施56.6.2应急心理辅导76.7应急结束76.8应急恢复86.9善后处置及后期工作87附录8附录1:事故事件

2、应急流程图9附录2:通讯联络表10附录3:应急车辆101目的 为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等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紧急情况能够及时、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事故损失,特编制本预案。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第一工程管理部(以下简称工管部)在821厂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项目工程的建设中起重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时采取的应急准备及响应时指导性措施。3依据文件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 第70号)3.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监总局令 第17号)3.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

3、493号)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3.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3.6应急准备及管理响应程序工管部3.7综合应急预案 (NFSC-G1-SJ-SS-01)3.8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 第166号)4定义4.1事故 一般是指施工活动中造成的死亡、伤害的意外情况。4.2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4.3起重机械事故 工管部玻璃固化工程建造阶段,由于在起重设备安装、使用及维护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环境因素影响等原因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4.4应急响应 事故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4.5应急

4、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求援措施或行动。4.6应急恢复 事故事件的影响等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5职责5.1项目经理 1)项目经理是安全工作的总负责人,对本项目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负全面责任; 2)保证应急准备和相应控制的技术手段和资源。5.2项目副经理(生产副经理) 1)对项目现场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负直接领导责任; 2)维持应急人员和组织的有效运转; 3)行使项目经理授予的与本程序内容相关的职责。5.3安全管理组 1)负责编制、修订、解释本程序; 2

5、)负责监督检查本项目专项应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定期不定期地检查现场应急准备与相应工作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项目部各部门、各施工队、专业分包商应急工作的执行情况。 4)有效落实消防设施的准备与定期检查、应急求援队伍的组织和培训、以及建立和维持现场与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相关单位的联系渠道; 5)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6程序6.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资源共享,应急迅速”的基本方针,实行先近后远,先重后轻、先抢救后治疗基本原则。6.2组织机构及职责6.2.1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刘辉 副组长:张兴国、陈刚 成 员:吴明、肖连福、刘润英、张志勇及各施

6、工队队长、专业分包商负责人,指挥中心(应急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组(应急电话:18608155105)。6.2.2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根据事故发生状态,具体全面部署安全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的快速有效实施;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抢险救灾,救治伤员。并对应急行动中发生的不协调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 2)根据事故灾害发展情况,对危及到的周边单位和人员,及时指挥、组织疏散工作。 3)密切注视安全事故控制情况,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议,做好信息处理,同时协调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4)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6.2.3组长

7、的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求援指挥工作。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全面指挥、开展应急求援。 2)负责发生事故后,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决定是否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根据事故灾害与发展情况,决定停止初始扑救,紧急撤离等措施,依据事态扩展状况,决定请求外部援助。6.2.4副组长的主要职责 1)协助组长,具体负责应急响应求援行动。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提出控制事故扩大的应

8、急求援对策和建议;当组长不在场时,履行组长职责。 2)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求援所需的资源,迅速有效的组织现场应急求援行动,努力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事故影响。 3)负责与项目部外部应急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与沟通,协调求援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事故影响区域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6.2.5应急成员职责 1) 负责现场通讯联络,处理与相关单位及部门协调关系,负责现场车辆疏通,引导抢险求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 2)负责现场开展事故抢救、抢险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

9、大,减少人员伤亡; 3)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持治安秩序; 4)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5)有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6) 负责对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进行治疗; 7)负责组织应急救援物资和器材、设备的供应;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资金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8)负责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按抚工作,妥善安排家属生活;依据政策负责事故遇难者及其家属的善后处理及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等;9)负责

10、配合有关部门及业主、工程公司等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取证,配合上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工作;10)负责对事故分级报送,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及有关单位;11)信息报送可采取电话口头初报,随后采用计算机网络、传真等载体及时报送书面报告和现场音像资料。6.3预防与预警 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起重机械事故事故的活动有:6.3.1起吊方式不当、其中链条捆绑不牢的脱钩、起重物散落或摆动;6.3.2起重设备使用时违反操作规程,如超载其中、人处于危险工作区工作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以及司机不按规定使用限重器、限位器、制动器或不按规定归位、锚定造成的超载、过卷扬、出轨、倾覆等;6.3.

11、3指挥不当,动作不协调造成的碰撞;6.3.4吊具失效,如吊钩、抓斗钢丝绳等损坏造成的重物坠落;6.3.5起重设备的操纵系统失灵或安全装置失效,如制动装置失灵而造成的重物冲击6.3.6构件强度不够;6.3.7电器损坏而造成的触电事故;6.3.8因啃轨、超磨损或弯曲造成的桥式起重机出轨事故等;6.3.9因雷电、阵风、地震等强自然灾害造成的出轨、倾塌、倾翻等设备事故6.3.10因场地拥挤、杂乱造成的碰撞、挤压事故。6.4信息报告 起重机械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现场责任区域施工负责人报告;现场责任区域施工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安全管理组报告,由安全管理组向应急领

12、导小组报告。信息报告执行事件报告管理程序事故事件报告相关要求。场内24小时应急电话:任绍勇 18608155105 急救电话:1206.5应急启动 当现场发生死亡、重伤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事件报警并确认后,本预案启动。 1)立即通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迅速赶到事故地点,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治。 2)组长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现场指导救援,密切关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 3)必要时向工程公司及业主方提请事故事件救援指导及支援。6.6救援行动6.6.1应急救援措施 各应急小组及时赶到现场按职责合理分工进行救援工作,组长或应急救援负责人应指导应急人员根据起重机械事故的不同

13、情况采取不同的应急救援措施。 1)第一目击者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将伤员救护脱离危险地区,转移到安全地方。 2)立即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3)立即拨打120电话与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可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伤亡人数、本人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车辆。4)指派应急小组成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并维持秩序。掉到地面的,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指定现场警戒范围,停止该区域一切作业,疏散人员,并不得有无关人员围观,特别是要防止脚手架上或临边的其它作业人员的围观。 5)

14、起重机械事故事故发生后,要对当事人进行及时的必要治疗,现场抢救的重点应放在对休克、骨折、异物刺穿身体和出血等几种情形上。现场救治困难或无效,应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避免延误抢救时间。6)首先由医务人员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立即处理。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7)保持受伤者呼吸道畅通,解开伤者衣服,清除伤口、鼻、咽喉部的异物(如属刺穿异物现场禁止拨出,防止大出血无法控制。)、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8)视其伤情情况与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或者直接送往医院,或简单处理后送医院

15、治疗。9)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积压伤、大块软组织伤要采取固定措施。预防感染、止痛,可以给伤员用抗生素或止痛剂。 10)如抢救地点有潜在危险,首先应排除潜在危险后再进行救治,防止救护人员或伤员再次受到伤害。 11)如须进入受限空间救护,必须要派体力强健的人员救援,救援者自身做好保护措施,并且在医务人员把救护要点讲清楚及指导下才能实施救援行动,避免伤员在救护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12)遇有创伤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如下: 一般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涂上消炎药品,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的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以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