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3752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做了一份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上升。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一、 调查情况 1 、 30户农户基本情况。合计人口 120人,其中有劳动力 58人,占总人数的 48%。外出务工 26人,务农 31人,务农人数占总人口的 24.4%。农村实际务农劳动力,年龄在 48-60岁以上的,占 71%,大多为年龄较大的男性和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多为小学、初中。耕地 102亩,人平 0.85亩。 2 、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30农户粮食种植主要以双季水稻为主, 2

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共 203.1亩,粮食产量共计 13.7万斤,提供商品粮7.54万斤。粮食总产按商品收购价(平均 1.15元 斤)折算实现总收入15.75 万元,粮食生产性成本总支出 9.26万元,实际每亩人均纯收入 450.7元。冬季种植油菜面积共计 55亩,占总耕地面积 17%,油菜人均纯收入 120.1元。种植经济作物大户,自建花卉和苗木基地达 12亩,实现土地流转 5亩,家庭经营性年总收入达 20万元。基地按纯收益率 30%折算,其他种植业人均纯收入 165.7元。养殖业方面来讲, 2011年生猪仅出栏 61头,年家禽共出笼 1002羽,人均养殖业纯收入 828.6元,所占比重大幅

3、缩水。水产养殖年产量 4.15吨,人均纯收入 64.9元。全年农民打工人均收入 5129元;政策性人均收入 71.5元;其他收入 789元。农民人均总纯收入达 6883元。 二、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一) 综合总体概况 根据 30户农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总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粮食收入(元) 粮食收入占人均 家庭收入比重 2009 年 8386 5334 1489 17.7% 2010 年 9151 5983 1607 17.5% 2011 年 10172 6883 1715 16.8% (二)收入构成情况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

4、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1 、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2010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11年人均工资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2 、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11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长 11.5%。 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

5、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 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 2011年粮食成本及效益情况表两季生产成本 (元亩) 耕耙 移栽 种子 肥料 农药 喷药 机收 人工其他 合计 200 200 125 230 150 80 160 200 1345 全年效益概 算按亩产( 921公斤)计算元 亩 亩总收入 921公斤亩 2.15元公斤 1980.1元 亩净收入亩总收入亩成本 1980.1 1345 635.1元 亩政策性收入种粮直补 12.8元农资综合补贴 63元 +农机具补贴 19.3元 +良补 10元 105.1元 亩纯效益亩净收入亩政策补贴 535.1 105.1 735.

6、2元 从种粮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粮食作物每亩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的纯收入相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 3 、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篾货、茶叶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三)总支出情况 2010 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长 6.5%。 2011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666元,与上年增加 515元,增长 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 1 、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 2010年种植业(

7、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11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长达 17.9%; 2010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11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长 28.9%。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 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 29.6%。 2 、 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11年农村

8、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长 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 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取得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增收空间受限 。 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 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 2010年全市农产品收入增长 10.2%,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 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 15%以上(最新市场价格见下表)。 名称 年份 2011 年 20

9、10 年 尿 素 2150-2180 元 /吨 1850-1900 元 /吨 25% 复合肥 950 元 /吨 1300 元 /吨 40% 复合肥 2700 元 /吨 2400 元 /吨 40% 复合肥 2700 元 /吨 2400 元 /吨 另外,杂交种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中一季稻种子价格上涨幅度最大, 2011年 C两优 87、 C两优 396, V两优 1、 7、 8号价格均为 35元 /斤,比 2010年每斤又涨了至少 10元,上涨 40%。 二是 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产田 基础设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差, 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

10、产增收的瓶颈。 特别是近年来冰灾、水灾、病虫灾害等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稳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灾害就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人均产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种农作物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相对减少。近几年来,因劳动力外出、饲料涨价、疫病及牲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饲养牲猪的农户明显减少,导致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减少。从调查的 100户农户看, 2010年有 62户, 2011年只有 43户。 (二)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变小。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绝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出外打工经商的农民,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

11、恶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难度将不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三)惠农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近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加大补贴力度,但这部分资金中相当部分是用于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四)农民生产负担较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 近年来,农民承担的费用支出一直呈

12、上涨趋势,有些不必要的开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农民服务收入减少,财产性收入减少,仅有的资金不能满足规模生产的投入需要。总得来说,农民在现阶段的生活水平还是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城镇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引入农村,科技下乡之类的活动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此外,向外转移的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大多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手工业等。农村在教育、医疗、文化上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我村农民存在的普遍弱势:当前我村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

13、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另外还有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

14、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

15、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