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版第四章 自我职业定向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3708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版第四章 自我职业定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版第四章 自我职业定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版第四章 自我职业定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版第四章 自我职业定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版第四章 自我职业定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版第四章 自我职业定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版第四章 自我职业定向(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 卞 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主审 赵居礼,第四章,自我职业定向,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由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反应出的人格特征,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气质与职业,一,(一)气质的定义,在心理学上,气质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人特有气质,这个气质是指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他人的一种感觉。心理学中的气质和日常生活中的气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气质与职业,一,(二)四种气质类型的表现,1、多血质 灵活性高,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善于

2、交际,在工作、学习中精力充沛而且效率高;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情感兴趣易于变化;有些投机取巧,易骄傲,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2、粘液质 反应比较缓慢,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动作缓慢而沉着,能克制冲动,严格恪守既定的工作制度和生活秩序;情绪不易激动,也不易流露感情;自制力强,不爱显露自己的才能;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3、胆汁质 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性急,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燃烧的热情,不能自制;在克服困难上有坚忍不拔的劲头,但不善于考虑能否做到,工作有明显的周期性,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也准备克服且正在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当精力消耗殆尽时,便失去信心,情绪顿

3、时转为沮丧而一事无成。,4、抑郁质 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主观上把很弱的刺激当作强作用来感受,常为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动感情,且有力持久;行动上表现迟缓,有些孤僻;遇到困难时优柔寡断,面临危险时极度恐惧。,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气质与职业,一,(三)气质的特点, 1.气质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不影响活动的性质,但可以影响活动的效率,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气质与职业,一,(四)不同的气质,不同的职业选择,1、多血质气质与职业选择 多血质的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敏感,反应快,善于交际,兴趣与情绪易转换。择业时积极主动,热情大方,善于推销自己,适应性强,很受用

4、人单位欢迎。通常适合于出头露面,交际方面的职业。,2、粘液质气质与职业选择 粘液质的主要特征是安静,稳定,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择业时沉着冷静,目标确定后,具有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韧性,从而弥补了其他素质的不足。,3、胆汁质气质与职业的选择 胆汁质的基本特征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择业时主动性强,具有竞争意识,通常倾向选择且适合于竞争激烈、冒险性和风险性强的职业或社会服务型的职业。,4、抑郁质气质与职业选择 抑郁质的典型特征是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感受性强,敏感,细致。择业时思虑周密,有步骤,有计划,一般较适

5、合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等。,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性格与职业,二,(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受先天遗传、后天积累的经验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它是后天形成的,有好坏之分。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看人看世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性格与职业,二,(二)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性格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性格特征,(3)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6、2、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性格与职业,二,(三)认识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概念,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有三条途径。, 1、从我与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2、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3、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性格与职业,二,(四)职业与性格 人生的秘诀在意经营自己的长

7、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选择适合我们性格的职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不同性格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如果性格与职业搭配得当,职业生涯之路必然多一份平坦。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而不是弥补自己性格不足的工作。,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能力与职业,三,(一)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能力的分类 按能力的结构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能力与职业,三,(三)职业能力

8、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1、一般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3、职业综合能力 这里主要介绍国际上普遍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4)个人能力,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能力与职业,三,一般把职业按照所要求的能力和责任度分为六个层次:

9、 (1)非技能性工作 (2)半技能性工作 (3)技能性工作 (4)半专业性和管理性工作 (5)专业性工作 (6)高级专业性和管理性工作,第一节 个性与职业,能力与职业,三,(四)能力差异与职业选择应遵循的原则,1,注意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吻合,2,注意一般能力与职业相吻合,3,注意特殊能力与职业相吻合,第二节 兴趣与职业,一,兴趣与职业兴趣,(一)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是活动成功的内驱力。 (二)兴趣的特点 兴趣具有指向性。兴趣具有情绪性特点。兴趣和情绪相联系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三)职业兴趣的概念 职业兴趣是指一个人是否喜欢某种职业,是一种职

10、业选择与态度方面的倾向。,第二节 兴趣与职业,二,兴趣与职业的关系,(一)兴趣成就职业 (二)兴趣不等于职业 兴趣是一个人行动的动力系统,如果职业和兴趣结合起来,那对职业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兴趣与适应性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在有兴趣的领域,却并不一定有适应性。,第二节 兴趣与职业,三,职业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人的需要多种多样,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还会产生新的需要,兴趣也会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职业兴趣是可以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了解职业,产生职业兴趣,(二)增强责任感,培养职业兴趣,(三)增长才干,扩大职业兴趣,第三节 价

11、值观与职业,三,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一)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对个人或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性)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 (二)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一,职业价值观的特征:,1.职业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2.职业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3.职业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中是可以改变的,第三节 价值观与职业,三,价值观澄清法,价值观澄清法价值观澄清法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路易斯拉斯教授在对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法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价值观教育法。 价值观澄清法的运用要具备四个要素:,二,第一,选择一个负载价值或道德的主题或问题。,第二,教师、咨询专家、父母或组织者要把所选择主题或活动向参加者介绍,帮助并促使参加者理解、思考和讨论这个主题。,第三,在活动和讨论期间,教师、父母、咨询专家、组织者要保证关于主题讨论的所有观点都得到同样的尊重,活动和讨论场所要始终充斥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气氛。,第四,活动的组织者要鼓励学生、被咨询者和其他的参加者在考虑活动主题时,要运用七种专门的“价值步骤”或“价值技能”。,第三节 价值观与职业,三,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匹配,三,职业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从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角度把职业分为九大类:,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