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h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3676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09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h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09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h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09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h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09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h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09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h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09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h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09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h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规划 及时跟进卢龙县中学关于新高考改革实施情况汇报从2018年秋季开学开始,我省高一年级全部进入新高考。为了确保新高考新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根据省市的精神,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具体指导全校新课程改革工作。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课改实施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学分认定小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新课程教学实施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实施小组。一、完善有关制度,保障按时实施根据省、市课改实施方案学校制定了卢龙县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卢龙中学课程设置方案、卢龙县中学学分认定办法、卢龙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卢龙县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卢龙县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卢龙县中学教师成

2、长记录袋卢龙县中学关于教师备课、上课以及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卢龙县中学校本研修制度卢龙县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卢龙县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卢龙县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等制度,确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一手抓”的课改工作管理模式,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抓得早抓得好,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新课程新高考实施中,根据学科教学目标的变化及综合实践类活动的开展需求,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图书馆、体育场地等教学和活动设施提前作了最大限度的开发,营造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同时,完成好排课、选课、学分认定等新课程的管理工作。二、按照国家、省、市教

3、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设置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市教育局有关指导意见和本校实际,设置课程。按要求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发校本课程,认真制订并实施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等适应新课程需求的配套制度。在新课程实施中,根据学科教学目标的变化及综合实践类活动的开展需求,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图书馆、体育场地等教学和活动设施提前作了最大限度的开发,营造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同时,完成好排课、选课、学分认定等新课程的管理工作。1.做好学校课程规划的顶层设计每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差异地发展,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和目标,而实现这一

4、目标的关键是有效落实学生自主选课制度。根据课程体系进行分类,明确每类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必修课程是奠定共同基础,必学必考;限定性选修课程是必修的递进和深化,选修选考;自主性选修课程是必修选修拓展延伸,学校自主开发的四类选修课程。对该三大类课程将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各学科的教学实施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兴趣、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2.构建多彩的选修课程体系(1)选修课程分类架构。对学科类课程进行以学科为轴的课程群建构,以学科为轴建立的课程群包含了知识、兴趣、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四种类型课程,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必修学科形成补充、

5、拓展和促进;支撑起我校选修课程体系中“学识拓展”、“学力开发”、“学研应用”三大课程群。其他兴趣特长、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类课程则按课程培养目标,建构选修课程体系其他各课程群。(2)选修课程分层设置。按照能力培养的层级目标对学科特色课程群、兴趣特长类课程和职业技能类课程进行序列化层级设置。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中依序进行从初级到中(高)级的课程安排。社会实践类课程(含社团活动课程)则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的特点,实行弹性设置;在各年级中平行开设、交叉开设或滚动开设,以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3)满足引导性选择和自主性选择的双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程选择的科学引导,帮助学生选择与个人理想、能

6、力、未来职业发展相契合的学科课程群,并与必修课选择、学考选考决策相呼应;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自主性选择需求,提供多元智能培养的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和社会实践类课程。3.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从高一新生进校始开设“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相关课程,聘请心理咨询师及社会培训机构等资源进行心理测评,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我的兴趣有哪些”、“我的特长是什么”、“我最喜欢的学科专业是什么”、“我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制订个人高中三年的学科修习计划。同时,学校在高一第二个学期的

7、期末阶段进行选考科目的意向调查,及早指导学生理性选课,合理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层次和进度。(二)课程设置方案(具体见附件1:卢龙县中学中学课程、课时、学考、选考安排表;附件2:卢龙县中学中学选修课课程设置)三、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进行适度调整打破模块的固定形式,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安排各模块的教学顺序;适当削减部分易掌握知识点的课堂用时,少讲、精讲甚至不讲,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将与课本联系密切、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鲜活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思维潜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无效劳动,提高认知效率,缩短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距离,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四、存在问题及反思校本课程实施的情况,总体是形式的多实际的少。实施效果远远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完美。这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1、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1)教师已习惯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以前,课程开发是由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只需认真钻研教材,参考教师用书,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教师们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惰性。(2)应试教育的观念已在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农村高中的课程为高考升学服务更突出。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将国家规定的书本知识教给

9、学生,考试取得高分,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就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大部分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只是附属学科,不足以重视。(3)教师不能领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在当今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之时,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2、教师能力各异,致使校本课程教材不能明确的体现校本课程的性质。校本课程发展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发展,大部分有赖于学校教职员和学校所拥有的资源。我校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形式不一,大多数课程的内容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办学理念,不能达成共识,可谓是“百家争鸣”。3、校本课程教材质量不高,导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效果微乎其微。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

10、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编写教材。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而我校是教师个人在本身具有的素质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兴趣爱好来编写教材的。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又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编出的教材五花八门,质量不高。4、内容的不统一不利于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高一年级有16个班级,各班均有自己独特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学校要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作以了解,只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察,范围太小,不足以发现共性问题。经过我们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不

11、是个别教师的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参与:首先,学校要有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即学校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师生特点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育理念,共同制定办学宗旨。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民主开发的组织结构以及良好的内部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指导学生选课还处于观望和初步探索中。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是新课改的难点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中进行教学评价改革更是难上加难。面对多方面的压力,我们不能回避矛盾。首先,我们在对学校教学管理评价上进行改革,修订学校的评估方案。其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高中学生学分管理的有关规定,统一制定学分管理档案,建立学分管理检查制度。第

12、三,我们把学生学习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我校决心乘着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卢龙县中学2018.9.21卢龙县中学适应高考改革深化课改走班教学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河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精神,优化育人模式,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革,积极稳妥地

13、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组织领导(一)课改领导小组:组 长:韩雪峰副组长:郭金良 王昆 毕启挣 组员:顾旭东、梁浩、庄洪成、各备课组长(二)课改实施小组:组长:梁浩 组员:庄洪成、分部主任、各备课组长(三)学生选课指导中心:组长:梁浩 组员:庄洪成、分部主任、各备课组长(四)生涯规划指导小组:组长:王丽云组员:梁浩 庄洪成、孟凡金、班主任、家委会主任(五)后勤保障中心组长:马瑞明组员:年级干事、总务处人员二、课程规划(一)课程设置原则1.做好学校课程规划的顶层设计每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差异地发展,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和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有效落实学生自主

14、选课制度。根据课程体系进行分类,明确每类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必修课程是奠定共同基础,必学必考;限定性选修课程是必修的递进和深化,选修选考;自主性选修课程是必修选修拓展延伸,学校自主开发的四类选修课程。对该三大类课程将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各学科的教学实施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兴趣、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2.构建多彩的选修课程体系(1)选修课程分类架构。对学科类课程进行以学科为轴的课程群建构,以学科为轴建立的课程群包含了知识、兴趣、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四种类型课程,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必修学科形成补充、拓展和促进;支撑起我校选修课

15、程体系中“学识拓展”、“学力开发”、“学研应用”三大课程群。其他兴趣特长、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类课程则按课程培养目标,建构选修课程体系其他各课程群。(2)选修课程分层设置。按照能力培养的层级目标对学科特色课程群、兴趣特长类课程和职业技能类课程进行序列化层级设置。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中依序进行从初级到中(高)级的课程安排。社会实践类课程(含社团活动课程)则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的特点,实行弹性设置;在各年级中平行开设、交叉开设或滚动开设,以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3)满足引导性选择和自主性选择的双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程选择的科学引导,帮助学生选择与个人理想、能力、未来职业发展相契合的学科

16、课程群,并与必修课选择、学考选考决策相呼应;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自主性选择需求,提供多元智能培养的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和社会实践类课程。3.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从高一新生进校始开设“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相关课程,聘请心理咨询师及社会培训机构等资源进行心理测评,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我的兴趣有哪些”、“我的特长是什么”、“我最喜欢的学科专业是什么”、“我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制订个人高中三年的学科修习计划。同时,学校在高一第二个学期的期末阶段进行选考科目的意向调查,及早指导学生理性选课,合理确定高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