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案-五下《将相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6319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格式教案-五下《将相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表格式教案-五下《将相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表格式教案-五下《将相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表格式教案-五下《将相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表格式教案-五下《将相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格式教案-五下《将相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教学设计课题将相和年级小学五年级课型新授课授课老师陈敏敏设计理念 把丰满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悟、演,去丰满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将相和课文内容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独立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初读感知,学生基本能够读懂故事的意思;借助课后习题,理清文章结构不难,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故事的内容可能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课文事件历史久远,真正读懂还需要搜集一些必要的资料。教学目

2、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每个故事加标题。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读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教学重点 品读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蔺相如大将军廉颇的优秀品质;并能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品读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蔺相如大将军廉颇的优秀品质;并能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述法、朗读自悟法教学准备了解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

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师:1 2师:小眼睛(小耳朵,678)师:时间到,说停生:坐好生:看黑板(竖起来;闭嘴巴)生:就停。引起学生注意,维持课堂纪律【导入新课】(3分钟)一、故事导入。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为课文奠定基础,揭示课题。2.学生据题质疑,简单的能通过预习就会回答的问题就安排回答。师:这个问题就是关乎我们这篇文章的内容的。生:将是谁?相又是谁?生: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生:和应该是和好的意思,那有和就应该有不和,因什身么不和,有因什么和呢?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以及对故事的好奇心。【讲授新课】(29分钟)2、 初步整体感知。1.就请同学们默读全文,

4、试着用四字词语概括本文的三个小故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知道第二个故事用渑池之会更合适。)3、 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课件出示此段话。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从“爬到我头上来.”引出官职的对比。 指导学生把廉颇那种不服气,一肚子的不满读出来。(1) 学习“完璧归赵”过渡:那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会耍嘴皮子呢,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学?(抓语言)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

5、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课件)师:玉是一块宝玉,从文中哪能看出来?十五座城也不是个小数目,换了行不行?不换,又会怎么样?最后只得派蔺相如前去,读出拿着宝玉,肩负重任去时说的话。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蔺相如,你怎么读?老师做赵王看看能不能让你去。此时你临危受命,搞不好宝玉失去,人头落地,使命重大呀)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课件出示) 师:秦王拿到宝玉,他可能说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师:如果你是秦王,你又会怎么说?会想什么?师点拨:表现了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

6、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师: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师点拨:贪婪,理屈。 师:那谁能理直气壮地读读?生默读课文。生1:完璧归赵生2:渑池会见生3:负荆请罪生: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生:嫉妒;不服气;窝火.数生朗读。生:找到蔺相如说的话。生找蔺相如说的话。生从文章中找关键句回答。生读。数生再次读。生:这么好的玉怎么会有小毛病呢? 心里会想:他是不是在打这块玉的主意?.生思考回答。生:勇敢机智。生:斗智斗勇,不畏强暴。生:因为秦王不愿意交15城。因为秦王想白白得到和氏璧。因为蔺相如看

7、出了秦王贪婪的真面目。生读,感受当时的气氛。从整体入手,树立整体意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对话句子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任务当时的心情,进而加强理解。师:那从这儿又看出相如是个什么人呢?(2) 学习“渑池之会” 学生默第13段: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蔺相如( )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填上四字词语)教师小结:蔺相如不畏强暴,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认为他是靠一张嘴上去的,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继

8、续学习第三个故事。(3) 学习“负荆请罪”读议第1618段,围绕“和”字,抓住人物言行,进一步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师:前面我们知道廉颇不服气,还放出狠话。可蔺相如有事如何应对的呢?师:那是真的怕他吗?从那句话看出来的。师:同学们,看蔺相如对秦王以命相逼,对廉颇确实一再忍让,从中可以看出?“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引导学生体会;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大作用。(板书:英勇善战;)蔺相如充分估计廉颇作用,可廉颇却贬低蔺相如的功劳,两相对比,看出蔺相如的高尚;认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和好。学生读议“负荆请罪”一节。(引导学生通过廉颇的动作描写,突出他为了国家利益,知错就改的品质)

9、。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蔺相如和廉颇哪些高尚品质。这些品质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教师板书:言行 品质廉颇与蔺相如两个人为什么会和好? 生:以生命保护和氏璧。生:爱国。生:咬牙切齿;.生读。生1:躲着不见廉颇。生2:不怕。从他的话“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可以看出。生1:对敌狠,对己和的品质。生2:保卫国家。生3:顾全大局。生:廉颇:英勇善战、爱国,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识大体,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生: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课堂小结】(5分钟)四、整体回归课文1. 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指导学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之间的因果关系。生:不能。因为有因果关系。整体回归,再次巩固,分析文章的结构。【拓展与练习】(3分钟)五、拓展延伸1、由课文中人物身上的可贵品质,你能想到哪些名言警句?(爱国、顾全大局、知错就改)(幻灯片展示)2、学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呢?你打算以后怎么做?【板书设计】17.将相和 不和 和 (爱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蔺相如: 语言:理直气壮地 动作 蔺相如:顾全大局,识大体 蔺相如:勇敢无畏,才智过人,不畏强暴 廉颇:勇于改错【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