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6262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研究邱以胜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摘要:傣族各种民间工艺历史久远,作为傣族民族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文化遗存,有的仍作为民间生活形态的一部分存在,对现实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经济发展改变着人的生活环境,决定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中,民族民间工艺正逐渐丧失立足之地,使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社会,让其活在当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传承,商品化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所进行的人工

2、制作的工艺技能,是近代科学技术兴起前产生的所有手工生产及原始机械生产的技艺,其实质是古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传统手工艺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文化发展状况。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特色鲜明,其中以傣族传统手工技艺门类最为齐全,也最具代表性。一、傣族传统手工技艺综述 傣族的传统手工艺主要有傣族制陶,傣族织锦,傣族造纸,贝叶经制作、傣族制伞、傣族剪纸、傣族竹编、象脚鼓制作、傣族银器制作、傣族佛寺壁画与雕塑等,傣族的传统手工艺与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在一起,由于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的传统手工艺又

3、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这是傣族传统手工艺比较突出的特点。也正是由于宗教的关系,众多传统手工技艺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以下以较为典型的傣族制陶,傣族织锦为例。 1、傣族制陶,以傣族慢轮制陶为代表,保留了整套最传统的制陶技艺,是研究人类制陶史的活化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制陶有日常用陶和宗教用陶两类,日常用陶包括傣族日常生活最常用的土锅、水壶、茶壶、酒壶、水杯、打水器、水缸、米罐、药罐、碗、花瓶、花盆、瓦盆、在民居建筑上使用的挂瓦等。宗教建筑用陶有“帕萨”、“ 娥”、 “鸱吻”,主要用于屋顶与屋脊装饰;傣族制陶还大量应用于傣族“过赕”及各种宗教活动中。傣族制

4、陶应用到宗教建筑中使其具有了神性,承载着傣族人民对神圣力量的敬畏与期冀;傣族陶器的生产在历史上由女性承担,由家庭内部女性代际相传,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如今,男性从事陶艺制作已很常见,也体现了傣族性别地位的平等。截止上世纪80年代,滇西南至少还有30个傣族村寨延续着这一古老的制陶工艺,据笔者2011年的调研情况来看,整个西双版纳保持着傣族传统制陶工艺的家庭已经不足10户,主要分布在景洪市江北曼斗村、景洪市曼阁村,大勐龙镇,勐海县勐混乡、勐遮镇,其中掌握着这一传统技艺的艺人也多为老人,工艺的延续存在着断裂的危险。在景洪市江北曼阁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岩罕滇家,老人每天都在制陶,制陶技术娴熟;

5、所制作的陶器主要是傣族寺庙建筑装饰和油灯等各种佛教陶器用品;如今大量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充斥在傣族寨子的每个家庭角落,傣陶制品在普遍家庭已经使用得比较少,所以大部分订单不再是民用陶器;其女玉庄凤继承父亲的制陶技艺,也从事傣陶生产,在生产中已经大量使用快轮拉坯成型技术,所生产的陶器也主要偏向于普洱茶茶罐,新开发的傣陶灯艺,装饰花瓶;在装饰上已经不再是传统傣陶的拍打纹饰,而大量采用镂刻、浅浮雕装饰,甚至填色等手段,如今,订单不断,产品远销省内外。2、傣族织锦,傣族织锦历史较长,古代颇有名声,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傣族可能是用原始的踞织机织布。因西双版纳地区交通不便,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闭塞,傣锦织造

6、技艺是在本地区的傣族原有纺织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吸收了同一地区少数民族纺织物的技艺,但受到内地汉族丝织工艺的影响较少,其艺术风格更具有本民族的风格。2008年6月,傣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锦的用途主要为家庭日用和宗教用途两种,过去,傣族人民多用它制作生活用品,大到床上用品,小到衣服、饰件和筒帕都用它制成。傣锦在佛事活动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并且作为必备品,有用于包裹蜡条的手帕,还有悬挂于佛殿内和佛寺周围的佛幡。手帕主要以白色为底,织有少量线条装饰。佛幡则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常见的图案纹样有象脚纹、龟背纹、蝙蝠纹、红毛树花纹等,也有较写实的孔雀纹、驮象纹、马纹

7、、神兽纹、锦鸡纹、神鸟纹、连花纹、蝴蝶纹,还有吉、寿、喜等文字。在景洪市嘎洒镇曼暖典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玉儿甩在农忙的闲暇时间都在忙着织锦,玉儿甩所在的曼暖典村,共有150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有织机,村里成年女子大多都会织锦,从棉花到织锦的数十道工序,她们都能熟练掌握,以玉儿甩家为例,由于现代服饰、布艺的冲击,傣锦的用途已经被大大压缩,但是由于傣族织锦图案古朴,制作方法讲究,区域特色明显,深受游客的喜爱;对于玉儿甩来说,她所制作的傣锦一直是不愁销售的,这得益于其家庭小展示中心的陈列,这些陈列的傣锦给了游客和参观者一个近距离接触、欣赏傣锦的机会,游客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坐上她家的织机织上几行

8、,体验这门传统的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宗教信仰不但影响着傣族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傣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方方面面,受其影响,傣族传统工艺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大大改善了傣族人民的生活。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文化大革命、经济改革开放的连续作用下,傣族人民受宗教的影响已经大不如前;时至今日,传统工艺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尤其脆弱,其中傣族制伞、傣族慢轮制陶、傣族织锦、傣族银器制作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傣族竹编与傣族的世俗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傣族造纸在历史上的用途主要是纸伞制作,后期用于替代贝叶书写经文,用于赕佛;最近几年,由于普洱茶的热销,傣族造纸被大量用于普洱茶的包装,傣族传统工艺制作的构皮

9、纸韧性、透气性好,是普洱茶包装的上好材料,这一传统工艺也算是重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好婆家。象脚鼓制作技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下,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傣族剪纸、贝叶经制作技艺亦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寺庙僧侣人才流失严重,傣族传统男童教育在现今国民教育的冲击下,能掌握傣文、深入傣族传统文化的年轻僧侣越来越少,贝叶经制作技艺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壁画是傣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亮的宝石,傣族佛寺壁画是随着佛教活动的开展和佛寺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傣族佛寺壁画在与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交融的同时,也受到汉族、白族等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既有别于东南亚地区的小乘佛教壁画,又不同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10、的独特的宗教美术风貌。在银器制作方面,傣族具有悠久的金银饰品与器皿的加工历史。傣族称银匠叫“章恩”,各地土地司署设有鲊章罕,专门负责管理金、银饰品加工工作;傣族银器在造型及装饰上受佛教的影响都比较大;在工艺上,最具傣族银饰制作特点要数花丝工艺,但由于加工难度大,工时成本高等原因,此工艺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线。总体来看,傣族传统手工技艺都属于小农经济的产物,在历史上都或多或少受到傣族宗教信仰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众多传统手工技艺受到巨大的冲击,濒临灭绝。保护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是逼在眉睫的事情,传承发展传统手工技艺,使艺人参与到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自己

11、的价值,促成傣族地区实现本土化的现代化,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二、商品化是传统手工技艺活在当下必经之路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但是政府行为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是资金紧张,做不到面面俱到,对传承人的资金补助也严重不足;一方面单纯出于保护的目的应对处于动态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显得力不从心;传统手工技艺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它是活生生的处在当下的生产行为,它受到所处地域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的直接影响,传统手工技艺能否得到传承和发展,关键在于艺人能否通过这门技艺改善生活,受到社会尊重。商品化就是让艺人切实参与到当下经济生活中,摆脱小农经济的局

12、限性,在当下再次实现自我价值。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是事实上的传承行为,是当下最有可能的、最具实际意义的传承行为;当下,文化以消费文化为主,传统手工技艺物质化、商品化,进入消费环节,最大程度带动人们认识传统手工技艺蕴含的文化,就如人们通过购买iphone手机而认识苹果的产品文化、设计文化一样;传统文化需要一个物质化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的价值是文化传承,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当下保护传统文化的合理选择。传统手工技艺的商品化可以切切实实解决艺人的生存问题,亦能在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消费文化主体的年轻一代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文化的保护、

13、传承、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三、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的思路 西双版纳既是我国最大的傣族聚居区,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近几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茂密的原始雨林吸引着中外游客的脚步;然而旅游购物是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旅游购物的发展需要结构性的优化,需要更深的挖掘本地的文化内涵。旅游商品的开发在西双版纳旅游开发中一直是一个弱项,许多游客抱怨景点的纪念品种类单一,做工粗糙。笔者认为,这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实际是非常不符的。把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使其与本地旅游业协调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愿景。在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商品化的问题上,笔者有以下思路。1、把傣族

14、传统手工技艺产品化 傣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意蕴深厚,工艺特色显著,要实现商品化,首先是要产品化;例如:傣陶、傣族织锦、傣族纸伞、傣族手工纸、傣族银饰品,无一不具备产品化的条件。过去景洪坝子制陶最为出名的土司制陶徭役村曼勒,其居民都是土司远亲或家奴的后裔。过去,曼勒每年都有向土司进献日常、赕佛及节日用陶器的义务;岩罕滇老人就是从曼勒走出来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传承人,如今,在景洪曼阁村,岩罕滇的女儿玉庄凤继承了父亲的制陶技艺,开办了傣陶厂,所开办的傣陶厂在提取傣族造型元素、装饰图样元素基础上生产出的新式傣陶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一直以来订单不断,新式产品层出不穷,工艺上也在不断改进,这是传统手工技艺在商品

15、化道路上自我发展的最佳范例;可以说如今的傣陶已经实现了产品化,真正走向了市场,融入了现代社会,再也不是傣族水罐的代名词,也不再是散落在寺庙周围的老旧礼器。2、把傣族传统手工技艺品牌化在西双版纳旅游,勐巴拉娜西歌舞表演秀是一台游客必看的节目,勐巴拉娜西已经形成一个著名的旅游品牌;然而,就傣族传统手工艺来说,由于民间工艺是在长期封闭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并同传统小产经济联系在一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与现代商品注重品牌形象相比,品牌意识缺失是传统手工艺品的短板,商品化必须解决传统手工技艺的品牌化问题,民间工艺品产业化能否做大做强,其中的关键在于品牌的建设。因此,必须在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已有的

16、基础上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挖掘民族文化作为品牌内容,就是要突出品牌的文化特征。品牌建设是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没有品牌就上不了档次,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大路货,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生产条件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传统手工技艺普遍具有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管理落后等劣势。虽然其“原生性”在文化意蕴、情感内涵和工艺特色上有着现代工业没有的优势,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影响了民间工艺的物质基础;崇尚自由和个性化的现代审美观影响了民间工艺的文化基础,民间工艺手工单件的生产方式远远满足不了旅游商品市场的批量需求,对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的适当改进是市场化的必备条件。傣族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主要依赖手工方式生产。以慢轮制陶为例,从陶泥的处理,成型方式,到土陶的烧制均采用最为原始的工艺手段完成,生产力极其低下,要改进生产效率,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机器生产的渗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