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师范生毕业论文-鹿王本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591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师范生毕业论文-鹿王本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术师范生毕业论文-鹿王本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术师范生毕业论文-鹿王本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术师范生毕业论文-鹿王本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术师范生毕业论文-鹿王本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师范生毕业论文-鹿王本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师范生毕业论文-鹿王本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鹿王本生壁画在敦煌莫高窟的第257窟,绘于北魏时期,为今人留存下艺术史珍贵的一页。本文以鹿王本生壁画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及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相比较做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突出这则故事的艺术特点,主要是“横卷式连环画构图”的方式。为了要突出“九色鹿向国王控诉调达”这一情节,画作打破习惯上按时间先后为序的情节分布法创造了新颖的构图形式,两侧画在构图上都是向中间呈现出一定的倾斜,引导观者将目光集中在中心区域上。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方面,创造出了气势雄伟的作品,为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唐代壁画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关键词:莫高窟 本生 壁画 艺术特点AbstractKing Deer Jataka fr

2、esco in Cave 257, painted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oday retained the precious art history one. King Deer Jataka fresco with different periods, with the theme of the works and other works of the same period compared to do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he art features, the main highlight of t

3、his story is the way of the cross-volume comic book compositi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Jiu Selu King complaint tune up the plot, paintings break the customary chronological sequence of the plot distribution method to create new forms of composition, both sides of the painting in composition to t

4、he middle show a certain so as to guide the viewer to focus on the central area. Artistic styles and performance techniques to create the impressive work, feudal society, the heyday of the Tang Dynasty mural art, opened up new roads.Keywords: Mogao Grottoes Bunsen mural art features目 录一、壁画内容 1二、鹿王本生

5、壁画的艺术特点 2(一) 鹿王本生壁画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相比较 3(二) 鹿王本生壁画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相比较 4(三) 揭示鹿王本生壁画的艺术特点 5三、鹿王本生壁画对后世的影响 5参考文献 7北魏时期距今大约一千五百年了,当时中原混乱,但敦煌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经济繁荣,佛教昌盛,外来文化源源输入,科技文化大发展,同时宗教、迷信大泛滥,思想界极为活跃,科学文化及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尉氏镇驻军敦煌期间,复法之风促进了敦煌洞窟的建立,鹿王本生壁画所在的第257窟挖的规模、水平和艺术成就,可代表了北魏的敦煌莫高窟,甚至延宕到真实地反映这一时期敦煌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的生态面貌。

6、该窟呈长方形, 主室中央设中心塔柱,中心塔柱四面雕凿成佛龛,龛内彩塑供养菩萨、思惟菩萨等形象,窟顶前半部分为汉式人字披顶,后半部分为平棋顶。四壁壁画大体分为三段式布局,上段在天宫栏墙内绘翩翩起舞的天宫伎乐,中段绘千佛、佛经故事和说法图,下段绘金刚力士。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壁画主要是根据佛经中富于叙述性的佛本生故事和僧尼故事绘制的。这类题材具有强烈的佛教色彩 ,宣扬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思想。由于佛经哲理深奥、枯燥乏味,所以在佛经中间还插了些佛教故事。这些故事既能以其曲折离奇的情节阐明佛经某一思想,又能因其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而吸引更多信徒。例如鹿王本生壁画所描述的九色鹿本生的故事就是歌颂正义

7、、谴责邪恶,赞扬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鄙弃忘恩负义的丑恶灵魂。一、 壁画内容(图1)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图鹿王本生(如图1)位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层,纵96cm,横385cm。本生(Jataka)略称生,佛教认为:像释迦摩尼这样的圣人在修道成佛之前,经过无数次累世修行,无私奉献,做出各种牺牲,历经磨难,最后才修行成佛。这些叙述佛的生前事迹的故事就叫本生故事。鹿王本生故事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传说从前在印度的恒河岸边,有一只美丽而善良的九色鹿王。一天,九色鹿王正在河边悠闲散步,突然听到河里传来凄惨的呼救声。勇敢的九色鹿,不顾自

8、身的安危,纵身跳入河中,顽强地与恶浪搏斗,终于把落水人调达救上岸来。调达庆幸自己的再生,感激涕零,向九色鹿频频叩头道谢。九色鹿王说:“不必谢了,回去吧,亲爱的调达,我只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发誓说:“恩人啊,请你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说完就走了。在途中,调达见到了一张国王悬赏捕捉九色鹿的布告,说摩因先王的王后因梦见美丽的九色鹿而想马上得到它,谁能捉到九色鹿或知道九色鹿在那里,报告国王,就可以领赏。忘恩负义的调达见利忘义,立即前去告密,并带领国王的大批兵马去捕捉九色鹿。处于重重包围中的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呈述了救调达及调达背叛誓言的经过

9、。九色鹿的呈述,深深地感动了国王及士兵,大家那愤怒而厌恶的目光一起射向忘恩负义的小人调达。调达无地自容,刹时间在他身上长满了烂疮,嘴里散发着恶臭,从此永远受到人们的鄙弃和唾骂。国王非常惭愧,愤怒地斥责调达,并下令全国,以后任何人都不准伤害九色鹿。王后贪婪的欲望落空了,她又羞又恨,最后也心碎而死。画家绘了八个情节,是由左右两段开始,到中间结束的。画面分别为:(1)溺人落水;(2)九色鹿救起溺人;(3)调达跪地谢恩;(4)王后说梦;(5)调达告密;(6)国王率军捕鹿;(7)乌鸦叫醒九色鹿;(8)九色鹿向国王控诉调达。二、鹿王本生壁画的艺术特点(图2)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图局部画家在处理画面

10、中的八个情节时,摒弃了传统的依序式安排,而是将故事的高潮即“九色鹿的陈述”(如图2)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充分考虑到壁画给观者视野带来的冲击力产生于一瞬间,首先用最有力度的画面吸引观者的注意力,画家把故事发展的高潮“九色鹿向国王控诉调达”放在中段安排在整幅画的中央,然后再使其依次寻找情节阅读理解整个故事。由此,以“九色鹿向国王控诉调达”为中心,画作的左面自左而右是:“溺人落水”,“九色鹿救起溺人”,“调达跪地谢恩”三个情节,画作的右面自右而左是:“王后说梦”,“调达告密”,“国王率军捕鹿”,“乌鸦叫醒九色鹿”。为了要突出“九色鹿向国王控诉调达”这一情节,画作打破习惯上按时间先后为序的情节分布法创

11、造了新颖的构图形式,两侧画在构图上都是向中间呈现出一定的倾斜,而其中的人物、车马、山水背景,包括九色鹿本身的动作都引导观者将目光集中在中心区域上。九色鹿虽为九色,画家却用白色作为主色,再用石绿、赭石等颜色在鹿的身上点彩的方式表现九色,所以与国王所骑的黑马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九色鹿那纯净安详的气质又与国王和马所表现出的姿态多样、富有动态相衬托,使画面张力十足。画家使用的这些矿物质颜色,在中国画中被称为“石色”。这种颜色的特点是覆盖性极强,色彩感觉饱满而纯正。这样的技法也体现出当时画家对作品的表现十分自由和灵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同时,这种充分根据绘画材质特性,重视视觉效果的做法,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难

12、能可贵的。(一)鹿王本生壁画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相比较(图3)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第 17窟的窟顶与莫高窟的鹿王本生壁画在洞窟的西壁中层不同, 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第 17窟的两幅鹿王本生则被安排在洞窟顶上。库车克孜尔石窟第 17窟在中心柱窟主室的顶部遍绘“本生故事”画(如图3),这在克孜尔石窟中是比较少见的,不同于大多数同类洞窟。画工先画出菱形方格, 然后再在格内画上本生故事。菱形方格的装潢需求和礼佛不雅像的便利斟酌也决议了这两幅画适合接纳单幅方形画面。固然,印度本生图粉本影响也没有容轻忽。从鹿王本生壁画的构图布局来看,与新疆克孜尔石窟“单幅方形画面”不同, 采用横卷式连环画构图,较为独特。从

13、现存的石窟材料来看,大约是在北魏中早期之后,在敦煌,佛传图才由单幅方形画面向继续横幅画面成长演化的。从艺术技能开展的时期特性来看,克孜尔第17窟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壁画的艺术构想别离表现和代表我国绘画汉朝的单幅情节性和魏晋接连横卷式的共同汗青风采。仅观鹿王本生构图布局从印度、新疆到敦煌的转换, 则充分体现了特定地域的艺术特殊性, 这也是印度佛教艺术漫长中国化传播历程中与具体地域文化情境相嫁接的成果。如果再从更广泛的宗教功能与意义考察, 则佛教艺术象征主义统一性特征就自然彰显。艺术创造不同于科学研究, 不一定要遵循特定的规律和法则, 鹿王本生壁画的构图也不尽然多是印度或中国汉晋文化艺术影响

14、的结果。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印度浮雕鲁鲁本生的基本图式传入中土后,画工匠人不断加入了个人的理解和想象,时代生活与审美情趣逐渐渗透其中,使得外来佛教艺术逐渐地形成印度、边疆、汉地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的中国化佛教艺术特征。(二)鹿王本生壁画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相比较莫高窟里那些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 ,尽管都是佛教内容 ,但题材和形式并不相同。这种不同 ,是因时代的不同和解释的不同而不同。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北魏时期建造的洞窟除了第257窟,还有第254窟及第259窟。在第254窟中,我们既能观赏到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人字披窟顶”和“阙形佛龛”,又能看到外来的印度式建筑,这是外来佛教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

15、术相互交融创造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代表窟。四壁绘天宫伎乐、千佛、本生、佛传、金刚力士等,内容丰富。(图4) 萨埵王子舍身饲虎图萨埵王子舍身饲虎(如图4)故事画绘于南壁西侧,内容是:古代印度宝典国国王打车又三个儿子,最小的名叫萨埵。一日,兄弟三人骑马到山林中游玩,在归家途中,见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虎躺在山崖下,旁边还有几只嗷嗷待哺的虎崽。三人都很同情,但又都想不出救助的办法。萨埵暗自决定救虎,他设法支走两位兄长,自己躺在地上让老虎吃他身上的肉。不料老虎连咬他的力气都没有,萨埵焦急地爬到山崖上,用木头刺破自己的喉咙,跃下山崖落在虎旁,饿虎舐食他的血,渐渐地有了力气,最后把他全身的肉都吃光,远走他处。两位兄长不见了弟弟,忙返原地寻找,只见一堆白骨,明白弟弟已舍身饲虎,悲痛难忍,回宫报告父母。国王夫妇赶至山谷抱着尸骨痛哭,二王子随后收拾萨埵遗骨,造塔供养起来。与鹿王本生壁画的“横卷式连环画构图”不同的是这幅故事画采用“异时同图”的形式,将所有的故事情节都置于一个画面中,紧紧抓住萨埵饲虎这个主题,重点描绘了“刺颈”、“跳崖”、“饲虎”这三个场面。“饲虎”是高潮,使人一目了然。特别是“刺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