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4442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汉代乐府诗歌是继以四言为主的诗经、骚体为主的楚辞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乐府是秦代设置的政府机构,一九七七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铸有“乐府”二字,可见它是执掌音乐的部门。西汉设立的乐府职能是管理音乐、舞蹈、杂戏等工作 ,负责朝廷典礼时歌舞音乐杂戏的编集、排演和演出工作。乐府所用的乐章一部分是帝王后妃以及文人所作,如汉高祖的大风歌,

2、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17章 ,还有武帝时文人所作郊祀歌19章等,很大一部分是采自民间,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汉书?艺文志也载:“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些记载说明乐府除负责组织文人制作歌诗,采集各地民谣加工制作成供朝廷宴飨、朝会、祭祀等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音乐外,还通过“采风观政”、“观风俗、知薄厚”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情绪,修正统治政策的得失。西汉乐府自武

3、帝始规模日益庞大,空前繁盛。虽经汉宣帝、元帝两度下令裁减乐府人员 ,但至成帝末年人员最多时仍达八百多人 。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 。东汉虽然没有乐府名称的音乐机构,搜集和制作演唱歌诗由黄门鼓吹署负责 ,但人们习惯上仍沿用乐府旧名称之,其采集的歌诗仍被后人称之为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题写作的诗也称为“乐府”。唐代的“新乐府”具有乐府诗的某些特点,但不用旧乐府题而自创新题。宋元以后又将乐府作为词、曲的别称。我们所说汉乐府诗常指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汉乐府诗现存四十余首,主要分布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

4、中。大多数乐府诗都是东汉的民歌。第二节 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乐府诗的产生用“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指出了汉代乐府诗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汉乐府诗是汉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 一、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汉书?食货志记载了汉代下层人民贫困无助,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事实:“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乐府诗中的一些诗正与这些史实相映照。妇病行中那个连年累岁卧病的贫妇行将告别人生时最不放心是身后孩子无依无靠,嘱托丈夫:“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孤且寒。有过慎莫笪笞。”然其担心却成现实,家中孩子“抱时无衣,襦复无里,”丈夫只

5、好“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去沿街乞讨,归家“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丈夫无可奈何,无路可走“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令人不忍卒睹。孤儿行中的孤儿“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将他视同奴婢,令其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头多虮虱,面目多尘,”还“不敢自言苦”。兄嫂命其冬天行汲“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夏日收瓜,“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孤儿无告,只得“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反映了封建剥削奴役关系也渗透到家庭伦理中来。封建的官僚统治更是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平陵东中的义公,被官吏逮至大堂下,要他“交钱百万两走马”,因“顾见追吏心中恻,”只好“归告我

6、家卖黄犊。”人民不堪忍受非人的生活境况和残酷的欺压,不得不铤而走险。东门行中的汉子,想追随造反的队伍,但转念家人,又回家来,看到的却是“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面对家徒四壁、坐以待毙的现实,随即想到“白发时下难久居”,于是不顾妻子牵衣啼劝,义无反顾地“拔剑东门去,”走上反抗的道路。二、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一边是人民在生死线上痛苦挣扎、呻吟呼号,一边却是权贵富豪的骄奢淫逸、腐朽丑恶。在汉乐府诗中,两种人的生活形成了尖锐的对比。鸡鸣、相逢行、狭斜行等诗铺排了权贵们的糜烂的生活。“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相逢行)富丽堂皇、灯红酒绿、左拥右抱,

7、一幅贵族豪绅淫乐图。“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傍。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鸡鸣)“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长安有狭斜行)高官显宦,高头大马,衣冠楚楚,一幅纨绔膏梁出行图。“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贷。”(鸣鸣)作者警告他们不要任意胡为,以身试法。依仗权势富贵对民女侵犯骚扰正是这些人常干的勾当。陌上桑一诗中的五马太守,因见采桑女罗敷美貌,欲将其占为己有,罗敷巧妙机智地夸说自己夫婿的才华、相貌、官位、风度,让太守自惭形秽才保护了自己。羽林郎的那位“依倚将军势”的霍家奴,对当垆卖酒的胡女死缠硬磨百般调戏,“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

8、,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但被酒家女坚辞拒绝:“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这两首诗对坚贞美丽的秦罗敷和酒家胡进行了赞扬,鞭笞了权贵好色之徒。三、战争徭役的凄惨控拆汉代虽号治平强盛之朝,然开拓疆土的战争,抗击匈奴的战争,镇压反抗的战争连绵不断,无论是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滥肆征伐,还是反抗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只有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战城南真实描绘了大战后“野死不葬乌可食”,死尸横野,乌鸦任意啄食,“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的凄惨悲凉的场面。作者只得求乌鸦在啄吃尸体前替死者哀嚎几声,为之送葬,也对战争造成“朝行出攻,暮不夜归”的戮杀生命的残酷

9、进行了诅咒。比起战死疆场的人,十五从军征中的那位十五从军,八十始归的老士兵还算是幸运的,然而迎接他的却是“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一片废墟。自己仍是年迈无依,孑然一身。这诗控诉了征役不仅给士兵本身带来伤害,而且还殃及家人。此外古歌写道:“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是一位在北方服役的人抒写乡愁的诗,思乡之情,使得他坐立不安,难言之愁好象车轮在心上回环围绕辗来复去。征役给人们心灵上的痛楚是难以言尽的。四、婚姻恋爱的不幸哀唱乐府诗的恋爱婚姻诗与诗经一样

10、,多数为女性作者,但却缺少诗经中的恋爱欢歌,大多数是由爱至恨的哀唱。上邪是中国爱情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细嚼语气,这是女子被人误解后的自誓之词,作者指老天为证,一气排列五件自然界绝无可能产生的现象来以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虽对爱人情真意挚,但仍可读出誓言后面恋爱关系中的裂痕。有所思中女主人对其爱人一往情深,精心准备了信物,“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然当听说对方有二心时,由爱生恨,将礼物“拉杂摧烧之”,还不解恨,更要“当风扬其灰”。白头吟中的女主人虽然心志高洁,忠于爱情,“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但其

11、只重钱刀不重爱情的爱人仍然三心二意,所以她在与之“相决绝”,指责他“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的同时,又发出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心灵的呼唤。上山采蘼芜是一位弃妇与故夫偶遇时的对话,构思奇特,不是正面写弃妇的无辜与哀怨,而是从故夫言中说出两次娶妇的对比和体会,写出了前妻的勤劳、善良、无辜,颇有喜剧色彩,但笑中有泪,在弃妇平淡的问话中透示着心中的怨恨与不平。1765字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并非来自男性的二三其德,而是封建家长制。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两情弥笃,然焦母不喜儿媳,苛刻挑剔。焦难违母意,要刘暂回娘家,与刘盟誓决不相负,相机再娶。兰芝归

12、家后,其兄嫂逼其嫁给太守,兰芝不屈投水而亡,仲卿闻之亦自缢。作者不是从兰芝的角度来诉说不幸,而是从第三人称角度详细完整地叙述了这个婚姻悲剧,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不仅给女性带来不幸,而且也使男性成为受害者,扼杀了真情,吞噬了生命。有力地控拆了封建礼教的罪恶。第三节 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特点汉乐府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并在诗歌叙事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汉乐府诗中的叙事诗,特别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汉乐府叙事诗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的短篇叙事诗则注意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断和画面突出矛盾,并注意提炼具有个性的语

13、言和行动等细节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叙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爱情悲剧的整个过程。通过“辞归”、“送别”、“逼婚”、“殉情”四个情节的设置,展现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又以刘、焦夫妇关系线索与刘兰芝与焦母、刘兄关系线索双线并进,将矛盾不断推向前进。人物的形象和思想也不断地丰富和深化。陌上桑、羽林郎等诗则将秦罗敷机智巧妙地戏弄五马太守的骚扰,胡姬严辞拒绝了羽林郎的调戏的整个故事过程叙述出来。孤儿行则选取了孤儿腊月行贾归来,“头多虮虱,面目多尘”,还未洗理自己,“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差使孤儿干活;孤儿汲水归来,“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

14、中,怆欲悲;”孤儿收瓜,瓜车翻覆,无人帮助却有人抢瓜吃,孤儿求吃瓜者留下瓜蒂等三个生活片断揭示了孤儿过着非人般地生活。东门行则象一出场景设在家中的独幕剧,选取了男主人出去造反后有所顾忌,再次回来的片断,集中表现了他还顾家中境况,思前想后,终于不顾妻子的拦阻,拔剑而去的思想斗争过程。十五从军征也是选取了老兵问道、做饭、泪眼东望三个片断,将老兵回家经过及见到的凄惨景象与心理感受表现得非常充分。细节描写在汉乐府叙事诗中比比皆是。孤儿行中孤儿哀告抢瓜者:“愿还我蒂,兄与嫂严。”表现了孤儿的无助与心中恐惧。东门行中男主人“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个性化语言表现了他毅然决然去造反的态度。陌上桑

15、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三种人的带有喜剧色彩的动作细节,以形写神,展现了不同年龄个性的人见到美女后的心理特征,也从侧面写了罗敷的美丽。艳歌行中选取女主人为游子补衣,却遭到男主人的猜疑,“斜柯西北眄”的细节,更突出了在外受委屈,不如回家好的游子思乡的主题。汉乐府叙事诗塑造人物形象注重通过人物言行举止,心理描写,以及眼中景物描写等手段,展现人物的思想斗争和心路历程。东门行就通过男主人的目中所见,言行举止,展现他的内心矛盾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内心矛盾使他对造反犹豫再三,又回家来,而家中一贫如洗的现状,让他“怅欲悲”,想到时不我待,“白发时下难久居”

16、,思想斗争的结果,使之不顾妻子哭阻,又拔剑而去。孤儿行中孤儿行贾刚归却被差使上下奔走,“孤儿泪下如雨”,汲水去“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这些苦楚,使孤儿由伤心到失望,想到“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产生生不如死的想法。十五从军征中我们也感受到老兵由希望到孤独、失望的心路历程。有所思中初叙女主人公对所爱一往情深,转写闻情人变心后的愤怒,愤怒之后,想到如何面对兄嫂的质问,又陷入欲断难断的担心中。正如清沈德潜所评说的那样“怨而怒矣。然怒之切,正望之深,末段余情无尽。”(古诗源卷三)白头吟截取女主人闻爱人负心后,与之决绝的片断,显然这时女主人的心态已由闻变的愤怒而走向冷静,“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她有礼而态度坚决地与旧情一刀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