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443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 (一)填空题1.人体脂肪分为_和_两种。2.储存脂肪主要作用是_、_及能源储存。3.必需脂肪主要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其约占男性总体重的_%,约占女性总体重的 _%。4.依照发生原因,肥胖可分为_性肥胖和_性肥胖。5.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分为_型肥胖和_型肥胖。6.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男性多为_型肥胖,其脂肪主要沉积在_。7.根据人体各组成成分的生理功效不同,常把体重分为_和_。8.常用的肥胖诊断指标有肥胖度%、_、_和_。9.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针对亚洲人制定了肥胖的诊断推荐标准,BMI大于_(kg/m2)为超重

2、,大于 _ (kg/m2)为肥胖。10.腰臀围比是以脂肪分布来评价患病危险几率的一种简便方法,若男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_,女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_,患病率就会大幅度增加。11.常用于评估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方法有双标水评估法、运动加速度感应计法、直接观察法、_、_和_等方法。12.测量评估体成分的方法很多,其中皮褶厚度法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也可以从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脂分布来推算体脂总量。采用该方法测量四肢皮下脂肪分布时,一般测量_ 和_等部位。13.采用皮褶厚度法测量评估体成分时,女性常测量_、_和_等部位。14.采用皮褶厚度法测量评估体成分时,男性常测量_、_和_等部位。15.人体能量平衡状态

3、分为_、_和_三种。16.人体每天所消耗的能量可分为_、_和 _三部分。17.人体安静时所消耗的能量可分为三部分,其中_消耗能量最多,所占比率为_%。18.运动员减体重常用的方法有主动限制能量摄入、药物抑制食欲、增加体力活动量和_,建议减体重最大量每周不超过_公斤。19.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运动方式、_、_和_。20.在制定减肥运动处方时,应遵循下列原则:_、_和_。21.减肥运动通常运动强度为_%最大心率,练习频率为_次/周,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至少_分钟。(二)判断题1.继发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心理行为偏差为特征。( )2.能量支出小于摄入为能量负平衡。( )3.

4、通过运动减肥,建议每周体重下降以1公斤为宜。( )4.减肥运动处方应遵循安全性、可接受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与有效性无关。( )5.减肥运动处方主要考虑能否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心肺功能提高等良好的运动效果,而不应该考虑参加者的兴趣。( )6.减肥运动处方所选择的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而不应采用抗阻力量练习。( )7.耐力运动能够很快激活脂肪水解酶,进而促进脂肪水解,因此减肥运动多采用耐力运动。( )8.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基础代谢率会逐渐降低。( )9.储存脂肪的主要作用是保温、缓冲机械撞击及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其数量缺乏,会降低健康水平。( )10.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随

5、着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11.目前儿童肥胖多属于继发性肥胖。( )12.常用肥胖诊断指标有很多,其中体质指数(BMI)是体重(kg)/身高(m)。( )13.世界卫生组织(WHO)2002年制定了亚太地区肥胖的诊断的推荐标准,将BMI大于25(kg/m2)定为超重,大于30(kg/m2)定为肥胖。( )14.皮褶厚度的测量只能通过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不能推算出体脂总量。( )15.采用皮褶厚度法推测体成分,测量时取身体的左侧部位。( )16.当人体处于能量正平衡状态时,身体组织会分解释放能量,供给机体需要,体重下降。( )17.基础代谢约占人体每日能量消

6、耗的65%,婴儿基础代谢率最高,女性略高于男性。( )18.心率变化范围介于100-180次/分时,心率与运动强度、摄氧量、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三)名词解释1. 身体成分 ;2. 肥胖;3. 单纯性肥胖;4.继发性肥胖;5.体质指数;6.运动处方 ;(四)简述题1.简述肥胖对人体的危害。2.简述肥胖的分类。3.简述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4.简述能量平衡的状态及其与脂肪贮存的关系。5.简述减体重应遵循的原则。6.运动员常用的减体重方法有哪些?7.简述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8.简述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9.简述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标准。10.运动员减体重应注意哪些问题?(五)

7、论述题1.为什么运动员需要保持适宜的体重和身体成分比例?2.体成分的估算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其估算的原理?3.论述运动减肥处方的制定原则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试述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5.试述减体重与减肥的区别。6.试述运动员减体重常用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必需脂肪 、 储存脂肪 2. 保温 、 缓冲机械撞击 3. 3% 、12% 4. 单纯 、 继发 5. 腹部 、 臀部 6. 腹部 、 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7. 脂肪重 、 去脂体重 8. 体脂% 、 BMI 、 WHR 9. 23 、 25 10. 0.95 、0.80 11.心率法、气体代谢分析法 、问卷

8、调查法 12. 皮褶厚度法 、 肱三头肌 、 大腿 13. 肱三头肌 、 髂前上嵴 、 大腿 14. 胸部 、 腹部 、 大腿 15. 能量正平衡 、 能量负平衡 、 能量平衡 16. 满足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 、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17. 基础代谢 、 65% 18. 脱水 、 1 19. 运动强度 、 持续时间 、 运动频率 20. 安全性 、 有效性 、 可接受性 21. 40-70、 3-6 、 30 (二)判断题1. 错;2.错;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11.错;12.错;13.错;14.错;15.错;16.错;17.错;1

9、8.对。(三)名词解释 1.指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重和去脂体重。身体成分常以体脂%表示。 2.指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这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和/或脂肪组织与其它软组织的比例过高。 3. 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心理行为偏差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4.指继发于某些疾病,主要是一些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肥胖。 5. 指体重(kg)与身高(m)平方的比值。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 6.运动处方是根据参加运动者的体质、健康情况以及要达到的目的,以处方的形式确定

10、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它是运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 (四)简述题 1.肥胖对人体的危害:(1)肥胖降低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2)肥胖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3)肥胖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肥胖加剧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4)肥胖增加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性。(5)肥胖还容易引起脑卒中、关节软组织损伤、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心理障碍等许多疾病。 2. 肥胖的分类:(1)依照发生原因,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2)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分为腹部型肥胖(又称向心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又称外周型肥胖)。 (3)依据脂肪组织的解剖

11、特点,将肥胖分为多细胞性肥胖和大细胞性肥胖。 3.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心率法、计步器、运动加速度感应计、气体代谢分析法、双标水法、直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4. 能量平衡的状态与脂肪贮存的关系:人体能量摄取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能量的平衡状态,分为能量正平衡、能量负平衡和能量平衡三种状态。若能量摄入小于支出(消耗)时,为能量负平衡,表示摄取的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身体组织会分解释放能量,供给机体需要,体重下降;若能量摄入大于支出时,为能量正平衡,表示摄取的能量超过机体需要,额外的能量会储存于体内,特别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使体重增加,体脂增多。正常健康成年人通常保持能量平衡状

12、态,体重恒定不变。 5.减体重应遵循的原则:减体重计划应符合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摄入的原则。饮食方面应注意平衡膳食,减少热量摄入,科学合理的安排进食时间。运动方面应注意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以消耗大量能量的运动为主,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6.运动员常用的减体重方法有: 主动限制能量摄入(减少食量、半饥饿或全饥饿)。 药物抑制食欲、催吐、催泻。这种方法不利于健康,不提倡使用。 增加体力活动量。不仅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还强身健体。 脱水。这是快速减体重的方法。但脱水不仅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健康。7.制定减肥运动处方的原则:运动减肥的效果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运动处方是否适用。

13、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四要素,同时还有注意事项。在制定减肥运动处方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所制定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练习频率应在参加者体质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安全范围之内。可接受性。运动方式应使参加者感兴趣,能坚持下去,运动费用能够承受。有效性。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减肥运动,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等良好效果。 8.现代流行的肥胖绝大多数是单纯性肥胖,其流行的主要原因如下:过量饮食。高脂肪和高糖膳食使热能摄入超过机体的需要,额外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导致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强度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能量的消耗也随之减少,能量的不平衡使额外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导致肥胖。 9.成年人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标准:诊断指标肥胖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肥胖度%20%29%30%50%50%体脂%男20%25% 女25%30%男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