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4414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6-17世纪:莫尔(英国)、康帕内拉(意大利)18世纪: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19世纪初期: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主义的局限: 因为他们的唯心史观,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现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作了科学的论述和预言。马克思

2、主义理论的组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致的。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它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主要是暴力革命。一国胜利论的依据: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

3、探索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夏之交)首先进行了对大资本的剥夺和改造,实现了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列宁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一系列著作,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以及具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措施等。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18年春夏之交起) 战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和流通由国家政权统一集中管理,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 战时共产主义的作用:对于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平息国内叛乱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

4、权。但否定商品经济、试图人为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做法,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地配置。 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春至1924年列宁逝世) 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变余粮征集制为农产品收购制。新经济政策就是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进行改革。列宁的主要贡献: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即国家资本概念。列宁的新构想:用合作化方式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 发展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电气化。 学习资本主义一切可以利用的有价

5、值的东西,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进行文化革命,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 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反对官僚主义。 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团结。2、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用合作化方式(建立集体农庄)将个体劳动者和农民组织起来,逐步引导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中。 到1936年,苏联所有制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在城市和工业中是全民所有制为主,在农村和农业中是集体所有制为主。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各种资源的配置是在公有制下按人民的意愿有计划进行的。面对如何在新的社会经济制

6、度下配置资源的问题,斯大林建立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活动的决策权主要在中央计划机构,计划任务层层分解和执行;各种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计划而不是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计划体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纵向传达;动力机制是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巩固了共产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各种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推动了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的

7、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社会主义历史的启示第一,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让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第三,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思

8、想教育。第四,要善于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用的东西,学习人类发展中各方面的优秀成果。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首先要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其次要和社会主义民主紧密结合;最后,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富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共产党,是以共产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都需要工农联盟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形式应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民族传统习惯等因素决定。2、社会主

9、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民主是有阶级性的,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民主类型和具体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完善社会主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肃清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抵制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要巩固和发展民主建设的基础、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和提高人民整体素质需

10、要一个历史过程;要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法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第一阶段特征的描述:生产资料公有制;按社会需求对社会生产计划管理和调节;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亡。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并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2、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推动科学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第一,解放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全民所有制为主导,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方向。第三,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决定的,它有利于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

12、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政治制度,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制度保证。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发展繁荣各项文化艺术等事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博采世界文明

13、之长,抵制各种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侵蚀。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它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这些国家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并且受到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剥削和统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革命时具有促使革命成功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社会矛盾及其尖锐,人民遭受多重的苦难和剥削、压迫,仅靠渐进式的改良和不充分的资本主义,是解决不了社会矛盾的。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

14、革命,才能推翻内外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同时,这些国家的革命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指引和共产党的领导。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第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国的生产力状况和

15、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第三,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也会变化。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也要尊重客观事实,探寻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第二,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第三,批判性的继承、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行1、社会主义曲折前行的客观性第一,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没有经验可循,出现失误、挫折是难以避免的。第二,社会主义各种矛盾和规律是渐渐外露的。第三,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第四,世界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2、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社会主义制度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适应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主义事业是广大人民的事业,它的发展方向与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是一致的。(3)、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