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背部肌肉(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4384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背部肌肉(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节-背部肌肉(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节-背部肌肉(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节-背部肌肉(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节-背部肌肉(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背部肌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背部肌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 背部肌肉背肌分为背浅肌、背深肌和背部筋膜。背浅肌分为两层,均起自脊柱的不同部位,止于上肢带骨或自由上肢骨。背深肌在脊柱两侧排列,分为长肌和短肌。 具体位置 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的浅层。起自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侧集中,止于锁骨的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 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肩胛骨固定时,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面转向对侧;两侧肌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后仰。 背浅肌 背浅肌分为两层,均起自脊柱的不同部位,止于上肢带骨或自由上肢骨。浅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浅层下有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1、斜方肌位于项、背部的浅层,一侧呈

2、三角肌,两侧合起来为斜方形,起点很广,从枕外隆凸向下直达第12胸椎,上部肌束斜向外下,下部肌束斜向外上,中 部横行,抵止于肩胛冈、肩峰和锁骨外端,收缩时使肩胛向脊椎靠拢,上部肌束收缩提肩胛骨(耸肩),下部肌收缩降肩胛骨。斜方肌瘫痪出现“塌肩”。 2、背阔肌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位于背下部、腰部和胸侧壁。起自第6胸椎以下的全部椎骨棘突和髂嵴后份,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 3、肩胛提肌呈带状位于项部两侧,斜方肌深面。收缩时上提肩胛骨。 4、菱形肌位于斜方肌中部学面,菱开,收缩时肩胛骨移向内上方。 背深肌 背深肌主要有竖脊肌又称骶肌,位于背部深层全部椎

3、骨棘突两侧的纵沟内,为两条强大的纵行肌柱,起自骶骨北面和髂嵴后份,向上分出多条肌束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及枕骨。竖脊肌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收缩时使脊椎后伸。 肾脊肌:深部为数目众多的短肌,附于椎骨与椎骨之间,加强椎骨的连接,增加脊椎运动的灵活性。 胸腰筋膜:包绕竖脊肌,形成该肌的鞘,分前、后两层,后层在腰部显著增厚,并与背阔肌起始处腱膜紧密结合。 背部筋膜 被覆于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的深筋膜较薄弱,但在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为胸腰筋膜 脊柱部位 斜方肌 简介: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具体位置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的浅层。起自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和全部胸

4、椎棘突,肌纤维向外侧集中,止于锁骨的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作用:使肩胛 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肩胛骨固定时,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面转向对侧;两侧肌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后仰。 起点 :枕外隆凸突,上颈线,颈韧带,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皮下的部分,一侧呈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成斜方形。起 于枕外隆凸、上项线、项韧带、7颈椎及全部胸椎棘突。纤维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止于锁骨外侧1/3、肩胛冈和肩峰。近固定时,上部纤维收敛使肩胛骨上 提、上回旋、后缩;中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上回

5、旋;下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 菱形肌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小菱形肌 小菱形肌为菱形肌的一部分,和大菱形肌共同构成菱形肌。 小菱形肌起于颈椎6、7棘突,止于肩胛骨脊柱缘。 小菱形肌与大菱形肌之间有一层非常薄的蜂窝组织层。 在临床常见的菱形肌损伤中,小菱形肌可与大菱形肌同时发生损伤,但也存在大量的单个肌肉损伤的案例,临床上应给予鉴别,以确定治疗的具体位置。 背阔肌 简介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

6、,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 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 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 肩部肌肉 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 三角肌 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

7、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大圆肌 大圆肌位于小圆肌的下侧,其下缘为背阔肌上缘遮盖,整个肌肉呈柱状,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嵴。 起止点:位于小圆肌的下侧,其下缘为背阔肌上缘遮盖,整个肌肉呈柱状,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嵴。 作用:肩关节旋内、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后伸(在无阻力的运动中,不表现出电的活动,但在做抗阻力动作时,它是原动肌),由于该肌对手臂的作用同背阔肌很相象,所以,被称为“背阔肌的小助手”。 小圆肌 小圆肌(teres minor),位于冈下肌 下方,冈下

8、窝内,肩关节的后面。起始于肩胛骨的腋窝缘上三分之二背面,经肩关节后部,抵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部分肌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盖,在上臂充分外展 和三角肌后部放松的情况下,可触及肌肉的大部分。该肌受腋神经(C5-7)支配,其作用是与冈下肌协同使上臂外旋并内收。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内收。 小圆肌损伤 病因 (1)肩后长期受风寒湿刺激,导致该肌紧张、痉挛,日久肌纤维粘连成条索(2)上肢运动不当,强力外旋肩关节或用力投掷等动作过猛,外力直接撞击,均可令小园肌出血、渗出、水肿。因其损伤后局部症状

9、模糊,不能及时得以正确治疗,牵延日久机化结疤而成痼疾。 临床及体征 (1)外伤史或劳损史(2)肩后部及患肢酸胀不适,患肢无力(3)患肢搭于对侧肩上,肩胛骨处缘可触及小圆肌紧张度增高并有压痛或有条索,压之酸胀明显,并向上肢放射,肱骨大结节后下部压之酸痛 诊断要点 1。病史常由投掷、抛物或受风着凉引起该肌肉损伤,多伴有肱二头肌短头腱的损伤。 2。症状肩背部疼痛或酸痛,严重者伤侧不能卧位,偶有手指麻凉感。 3。检查可在肩胛骨外缘(相当于肩贞穴处)触及该肌纤维隆起、变硬,压痛明显,滑动按压时可向前臂足侧扩散。上臂外旋抗阻力试验阳性。 治疗 1。原则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除风止痛。 2。手法操作(分以下三

10、个步骤) (1)外展抚摩滚揉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托其肘部将上臂外展,另受大鱼际部推或抚摩肩关节后方及肩胛骨的腋窝缘2分钟;继之,用一手掌指关节或小鱼际在上述部位施滚揉手法数分钟,同时活动肩关节,以达到舒筋通络之目的。 (2)弹拨理筋顿拉法病人取坐位。术者一手握伤肢肘部将上臂外展、内收、同时另手拇指弹拨该肌数十次,并顺该肌纤维方向施理筋手法数遍;而后,(一助手 双拇指重叠按压该肌肩附着处)术者立于健侧,一手固定健侧肩部,另手握伤肢腕部,先活动肩关节数次,趁其不备,迅速向健侧前方顿拉一次。 (3)按摩俞穴痛点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用一手拇指按压缺盆,揉压天宗、肩贞、肩缪等穴与肩部痛点各、分

11、钟左右。 注意事项 1:施手法后,应配合局部湿热敷。 2:疼痛显著的病例,施手法后应注意肩部制动;疼痛缓解后,适当配合功能锻炼。 肩胛提肌 位置 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4块颈椎的横突,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有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的作用。 作用: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轻度回旋;两侧收缩,使颈伸。 肩胛提肌损伤 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但大部分被诊断颈部损伤、背部痛或颈椎病、肩周炎等,使该病久治不愈,针刀疗法有良好疗效。临床资料:31例,其中

12、男9例、女22例;单侧26例、双侧5例;病程5个月10余年。 主要症状 颈侧上部呈酸胀性疲乏因倦,并有重压感觉。肩胛上区不适,多于劳累、外感受凉时症状加重,颈部不适,伸侧颈部,感觉局部僵紧。 病灶体征:可于上颈侧,自乳突后下方起,延颈椎横突外缘,触到贴紧性的索样筋结。肩胛内上角,可触及粗糙状的筋结点,异常敏感,切按则剧痛。下颈肌外侧束,细查可见索样筋结。 治疗方法 采用综合理筋法治疗,手法及针刺治疗,皆以该肌筋的起始及终止点为治疗重点,即关刺法所称的“左右尽筋上”的施治方法,以固灶行针法刺治,一般以点刺法 刺治,施治量视病情、病者接受程度而度,常于左右尽筋上及该肌行程中段,三者各施以刺治一针。

13、理筋方法,单纯局限型者,运用“钳弓手”的指合力,以大拇指 的指尖功能,置于颈外侧肩胛提肌起始部形成的索样筋结面上,置呈垂直切角,施以切按、切拨的手法施治;患者往往获得非常舒适之感觉,继之将施治的部位移向 下颈外侧,在颈外侧肌群中,运用捏治手法。首先探索到肌群中的结索样物,尔后由内向外,将僵紧的肌腹,作徐缓性的捏治,最后将拇指尖置于肩胛内上角内侧, 以弹拨法及切拨法,对肩胛提肌止点附着的筋膜,施行治疗;该点的敏感性非常敏感,宜运用较轻的手法,以免产生严重的后遗感。对于合并其他颈肌劳损者,应同 时给予适当的兼治。舒筋增效剂、拔火罐、中草药煎水热熨外洗的辅助疗法,有利促进劳损肌筋的康复,宜配合应用。 本篇文章是出自186娱乐资讯网中足浴技师背部按摩培训丛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