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定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3356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的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燃烧的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燃烧的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燃烧的定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燃烧的定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的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的定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燃烧的定义: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他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2.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无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4.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火灾中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既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通常先是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

2、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按照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带电火灾):是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三)闪燃、自燃的概念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点:

3、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是可燃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2)闪点是可燃液体分类的依据。闪点61的为易燃液体;闪点61的为可燃液体。(3)闪点越低的液体其泡沫供给强度越大。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热,以亚音速传播。4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货源的作用,靠自热和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 黄磷暴露在空气中自燃是最典型的自热自燃现象。煤在储存过程中中如果散热不够或空气流通性差,也容易发生自燃现象。油锅起火是最常见的受热自燃

4、现象。由于受热自燃引起的火灾较多,要避免这类事故发生,可采取下列措施:可燃物不要离高温物体太近;加热处理可燃物是要注意控制好温度;生产设备要密闭,防止内部的高温物料泄漏遇空气自燃。另外,化学反应热、摩擦热、压缩热等都能引起受热自燃。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燃点:可燃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1灭火的基本原理: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中止的过程。灭火的基

5、本原理可归纳为四种: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分隔开或疏散到安全地点,燃烧会因失去可燃物而停止窒息法:隔绝或稀释燃烧区空气中的氧气,使可燃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燃烧。冷却法:把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化学抑制法:破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使链锁反应中断,燃烧停止灭火的基本措施控制可燃物:控制助燃物:控制和消除着火源问题:为什么烟头能引起火灾?燃着的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度,中心温度为500800度,明显高于其他可燃烧物品的燃点。灭火剂 气体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行业火灾防止基本原则与救援逃生1、扑救行业火

6、灾的主要任务:排除爆炸危险;抢救人命;防止中毒。(二)慎重使用灭火剂和中合剂: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燃烧的物品大多是化学危险物品,要根据不同的燃烧对象、燃烧状态采用相应的灭火剂;对火灾现场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除应采取通分驱散措施外,还应将中和剂掺入灭火剂内,边灭火边中和。(三)战术措施:1.抓住时机,以快制胜。2.以冷制热,防止爆炸。3.先重点后一般。4.各个击破,适时合围。(四)采取工艺灭火措施。1关阀断料。控制、断绝流向火源处的可燃物质,使燃烧中止。2开阀导流。将着火储罐、设备内的可燃物料导出,以缩短燃烧时间或使燃烧中止。对有压力的设备导流灭火时,要防止造成负压,产生回火爆炸。应注意观察设备压力

7、,当压力接近表压时,应立即关闭导流阀,停止导流。3搅拌灭火适用于扑救储罐、容器、反应器内高闪点的液体火灾。4采用泥土、黄沙筑堤等方法,阻止流淌的可燃液体流向燃烧点。5断电。如发生电气火灾,或者火势威胁到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或电气影响灭火人员安全时,首先要切断电源。使用水、泡沫等灭火剂灭火时,必须在切断电源以后进行。(五)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2.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应注意听广播通知的逃生路线,方法等,不能惊慌失措,盲目行动。3.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判断房门是否已变热。在楼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要马上停下来,尽量靠近窗户或阳台等别人易发现的地方,向消防人员求救。4

8、如果处于楼层较低(三层以下)的位置,当火势危及生命,又无其他方法自救时,可将室内床垫、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5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比空气轻,故应贴近地面。逃离时要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应匍匐前进。6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7互相帮助,共同逃生。8充分利用身边各种有利于逃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结成绳,滑绳自救,或用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及用门阻止火势蔓延等。9不能因惊慌而忘记报警。10低楼层发生火灾后,如不能通过楼梯等逃生,应再上一层楼,寻找自救方法。11不能因清理行李或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12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

9、。二、爆炸(一)机理及其分类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释放和转化的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将转化为机械功及光和热的辐射等。按能量的来源,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9.1佩戴呼吸器1、从包装箱中拿出呼吸器,检查系统的完整性。2、检查气瓶压力,观察气瓶阀上压力表的读数。如果配备的是不带压力表的阀,打开气瓶阀,观察呼吸器具上高压表的计数。3、使气瓶的瓶底靠近自己(气瓶有压力表的一端向外),让背带的左右肩带套在两手之间,两手握住背板的左右把手,将呼吸器举过头顶,两手向后下弯曲

10、,将呼吸器落下,使左右肩带落在肩膀上。(也可使用学生背书包的方法佩戴呼吸器)4、拉动下肩带使用呼吸器处于合适的高度,也不需要调得过高,只要感觉舒服即可。5、插好胸带6、插好腰带,调整松紧合适。9.2检查呼吸器的报警性能1、确保供气阀时关闭的。2、打开气瓶阀约半圈,观察压力表,待压力稳定后关闭气瓶阀。3、用左手的手心将供气阀的出口堵住,留一小缝,右手轻压供气阀的红色开关慢慢排气,观察压力的变化,当压力下降到约6.5Mpa时,应减小排气量,注意观察压力表,同时注意报警哨声响,报警哨应在5.501.5Mpa之间发出声响。3、检查好报警性能后,打开气阀至少两圈。9.3戴面罩并检查佩戴气密性1、拿出面罩

11、,将面罩的头带放松。2、将面罩的静待挂在脖子上。3、套上面罩,是下颌(下巴)放入面罩的下颌承口中。4、拉上头带,使头带的中心处于头顶中心位置,5、拉紧下面两根头带至合适松紧,注意拉紧方向应向后。6、拉紧中间两根头带至合适松紧。7、拉紧上部一根头带至合适松紧。8、检查佩戴的气密性:用手心将面罩的进气口堵住,深吸一口气,如感到面罩有向脸部吸紧的现象,且面罩内无任何气流流动,说明面罩和脸部是密封的9.4连接供气阀,进入工作场所1、 将供气阀的出气口对准面罩的进气口插入面罩中,听到轻轻一声“咔”响表示供气阀和面罩已经连接好;2、 深吸一口气,将供气阀打开;3、 呼吸几次,无感觉不适,就可进入工作场所:

12、4、 工作时注意压力表的变化,如压力下降至报警哨发出声响,必须立即撤回到安全场所。 9.5脱卸呼吸器1、 工作完成后,回到安全场所。2、 脱开供气阀;吸一口气并屏住呼吸,按供气阀的红色按钮关闭供气阀,右手握住供气阀并使阀体在手心中,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供气瓶的手轮使其转动一角度,拉动工供气阀脱离面罩; 3、卸下面罩:用食指向外拨动面罩头带上的不锈钢带扣使头带松开,抓住面罩上的进气口向外拉脱开面罩,取下并放好面罩; 4、卸下呼吸器:大拇指插入腰带扣里面向外拔插头的舌头脱开腰带扣:脱开胸带扣;向外拨动肩带上的不锈钢带扣脱开肩带;抓住肩带卸下呼吸器。 5、关闭气瓶: 6、按供气阀上的红色按钮,将系统内的余气排尽。 9.6卸气瓶、充气、安装气瓶、整理、安装。 1、观察压力表,确保系统内无压; 2、扳动气瓶带上的扳手松开气瓶带; 3、旋转减压器上的手轮,脱开气瓶; 4、气瓶充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