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3206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锡滨委发201828号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区机关各部门,区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产业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园区布局高度集聚、龙头企业高质引领、产业链条高端完备、发展环境高效支撑的新兴产业发展体系,现制定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工作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滨湖中心城区的全新定位和打造“优质增长极、活力创新源、美丽湖湾区、服务新高地”的全新要求,以生物医药研发及健康、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应用及通讯技术、影视及文化、智能交通、集

2、成电路设计及超算应用、金融创投等七大新兴产业为主导方向,通过质态优化、业态提升、模式创新、链条拉长,努力把滨湖建设成为产业更高端、资源更集聚、特色更鲜明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二、工作目标(一)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2%,税收增长10%。(二)七大新兴产业分行业目标(不分解):生物医药研发及健康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5%,税收增长12%;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2%,税收增长12%;大数据应用及通讯技术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0%,税收增长10%;影视及文化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5%,税收增长10%;智能交通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0%,税收增长12%;集成电路设计及超算应用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2%,税收增长1

3、2%;金融创投产业税收增长12%。(三)新增楼宇经济税收2.5亿元。(四)新引进新兴产业规模企业60家以上(认定标准:必须是符合本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新兴产业企业;租售面积超300平方米或预计年税收50万元以上),其中龙头型、引领型、税源型、总部型企业20家(龙头型、引领型指在国内外行业领域具有相当知名度,或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税源型指预计年税收200万元以上;总部型指符合区级总部型企业认定标准)。(五)新培育税收超100万元企业30家,超500万元企业10家,超1000万元企业5家。(六)政府载体无效企业(引进时间2年以上、没有正常纳税)数量压降20%。(七)重点特色工

4、作:(具体见附件)。三、重点工作以五大新兴品牌园区为依托,以产城融合为方向,在精准定位各个园区新一轮发展主题和功能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节点企业引领、重大项目布局、规模企业引育、产业链条拓展、低效资源提升,使我区新兴产业进一步打破发展格局,提升发展能级,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出水平。(一)精准定位各区域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方向结合滨湖区现代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统筹考虑本区域的产业基础、载体形态、发展空间、环境容量等因素,按照“明确主导产业、培育核心企业、突破关键技术、产业跨界融合”的要求,加快研究明确各地区、各园区新一轮转型提升的发展思路和突破路径,精准锁定下阶段产业发展的主题方向和细分类

5、别,梳理排出2-3年内主导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举措抓手、资源空间,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二)以锁定的产业导向为重点全力推进精准招商围绕各区域新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全力推进以产业链培育为核心的精准招商。在引进企业上,从原本注重初创式研发企业的引进,向具有成熟管理和产品市场的规模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具有技术创新平台支撑的节点企业,以及与巩固拓展产业链所需的关联企业等的引进转变;在楼宇招商上,从原有以租为主单纯注重租金收益,向抢占细分市场、培育创新产业、提升税收产出等综合效益并重转变。通过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在七大新兴特色产业领域内各自招引集聚一批产业链

6、上下游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和配套企业,逐步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主题和集群效应。(三)创新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培育模式转变原有以政府自建载体、自我招引、自我管理运营为主的产业培育模式,强化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培育的意识和机制。一是加快构建专业化孵化培育模式。依托清华无锡研究院、复旦无锡研究院、江大创业汇客厅等存量资源,以及新引进的专业基金公司、知名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发挥社会专业平台、创新要素在企业孵化、资本联接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使一批优质成长型企业壮大规模。二是加快构建专业化园区管理运营模式。利用K-park服务中心、传感信息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金源大厦等优质载体,全力引进专业化的园区管理运营商

7、,充分利用其投资、运营、招商、服务等专业化管理手段,打造形成一批新的特色产业园中园。(四)利用节点企业,打通产业链壮大特色产业全面梳理区域内的优质存量资源,排出各地区、各园区内一批掌控核心技术、具备联接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的企业、平台及项目,适配资源要素强链补链。重点锁定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博雅干细胞基因库、国家智能交通测试基地等重大项目和关键平台,以及药明康德、中科芯、702所、华云数据、国动网络、中交北斗、浪潮集团等节点企业,加大政企对接合作,加强政策引导,加快项目实施,全面打开资源平台格局,形成一批以节点企业或平台掌控、行业领域多企业应用集聚的特色产业链,成为各区域

8、新的产业支撑。(五)锁定成长型企业,建立重点扶持培育机制加大创新型企业的分类扶持培育,聚焦政企对接、协调服务、资本联结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一批成长型企业加速壮大。一是建立骨干企业领导挂钩制度。锁定区内100家左右、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优质成长型企业,建立区镇(开发区、街道)两级领导挂钩结对制度,畅通政企对接渠道,定期走访服务企业,解决一批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发展需求。二是建立全区域的路演推荐平台。引进社会资本合作成立综合服务平台,锁定区内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成长型企业,以推动企业上市为方向,通过专业的财务、战略、营销梳理以及开展全国性路演推荐,将优质企业推向国内资本市场。三是巩

9、固提升为企服务平台成效。发挥全区“166”全要素产业促进体系的联结作用,搭建政银企高效对接互动平台,促成六大基金与不同类别融资需求企业的成功对接,推动平台与基金之间良性互动,全方位协调解决各类企业发展的问题。(六)推动各园区各地块向产城融合方向发展科学审视各园区现有的载体形态、产业功能、配套水平,对应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加快优化功能、提升层次。一是做优做亮试点项目。对我区首个产城融合试点蠡园开发区太湖智谷项目,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同监管,重点在容积率、配套面积、自持面积、产权分割、销售对象、售让价格等事项上全面履行好监管责任,确保入驻对象是符合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各类制造业企业、生产型服务

10、业企业,使园区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二是优化园区功能配置。以五大品牌园区为重点,针对产业园区载体单一的现状和新的产业功能布局要求,利用存量地块和闲置空间,以市场化开发为方向,加快推进一批功能性载体的补充性建设,实现园区局部功能优化提升,满足优质企业后续中试、组装、测试、轻型生产等产业化发展需求。三是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抢抓两大新城加快产业布局的契机,按照可行性与可能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传感园、科教园、蠡湖等周边存量土地产业化利用,加快华庄、双新、南泉等传统园区改造提升,通过规划修编和方案策划,全力争取市级对我区都市产业综合体建设的支持,使新城成为我区布局都市园区新的空间资源。(七)抢占技术制高

11、点,加快布局先进产能项目坚持“加快布局、容错抢机”的原则,进一步抢占技术制高点布局先进产能。一是利用存量资源加快培育。依托山水城、太湖城、蠡园开发区等楼宇载体,以及公安部交研所、无线电研究院、江南计算机研究所、614所等存量企业,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布局打造一批智能交通测试与认证、气象信息、信息安全、雷达监测等细分行业特色小园区。二是招引创新技术企业项目。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依托物联网大会、太湖影视峰会等信息资源,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招引落地一批先进技术、高端引领产业项目。三是超前谋划发展空间。重点在胡埭园区预留空间、配置资源,为后续项目

12、落地留足空间,承接并布局先进技术产能,形成战略储备和集聚优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八)加强对接服务,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发挥区内科研院所、涉军企业、军方资源的集聚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工作。一是建立无锡军民融合综合服务平台。锁定区域、锁定载体,加快军民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军民融合产品展示中心、军工装备采购交易中心,并完善相应的信息发布、采购交易、孵化培育、专业服务等功能。二是加快建立院所成果对接平台。搭建与科研院所之间定期对接机制,整合优化院地、院企嫁接合作平台,鼓励院企开展前沿技术联合攻关,依托703所、614所等重点院所的海工装备、航空动力、机载雷达等技术

13、,推进一批科研院所军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领域。三是加强军民融合产业扶持。建立完善区域内军转民、民参军的企业和产品信息库,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特色园区和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军民融合重点企业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省、市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全力推动一批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参与军品市场,在提升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九)推进低效资源整合,盘活拓展产业空间以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为抓手,着力推进低效资源整合优化工作。一是梳理锁定对象。坚持区镇(开发区、街道)协同、信息共享,全面梳理全区政府载体,排出一批引进时间2年以上、年税收10万元以下无效低效企业(另行制表下发),单独建库跟踪监管。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在

14、区级建立低效资源整合盘活工作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各镇、开发区、街道要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排定调整目标、建立工作机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三是统筹协调推进。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切实抓好载体调整、产出提升、税源回归等协税护税工作,对一批经营状况不正常、确定发展无望的企业,以及前期享受过各类优惠政策长期未达标的企业,综合运用工商、税务、物业、租金等措施稳步实施调整,腾出空间用于再招商。四、工作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与工作推进,发挥区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兴产业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有效组织、协调、推进全区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

15、实各项工作任务。要凝聚区镇(开发区、街道)两级工作合力,通过领导挂钩、定期对接、统筹协调,构建产业发展全过程服务体系。(二)加强监测考核,提升工作成效。研究完善全区新兴产业的统计、监测、分析和通报制度,结合新一轮产业规划加快调整优化、建立契合发展实际的新兴产业企业基础数据库,加强重点企业的监测与跟踪,完善月度工作通报机制。健全新兴产业目标管理体系,将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纳入区有关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达成。(三)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扶持”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级现代产业政策体系。对支撑效应强、带动作用显著、打造完整产业链成效突出的企业或平台,以及发展先进产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化项目、募投项目等,出台专项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全面做强做优全区新兴产业特色。附件: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中共无锡市滨湖区委员会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2018年2月28日附件滨湖区2018年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新兴产业楼宇经济指 标业务收入增长税收增长新引规模企业龙头、引领、税源、总部型企业新培育税收100万元以上企业新培育税收500万元以上企业新增税收政府载体无效企业压降数量单 位%家家家家万元%目 标1210602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