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8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32833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8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8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8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8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8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8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8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起源的条件 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 的出现。 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的出现。,剩余农产品,社会组织机构,(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增加,政治,大城市带,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为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及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2.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概念: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 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

2、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 。 主要标志: 的比重。 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大大加快。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出现。,大城市带,城市化进程,图18-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郊区化,人口、资源与环境,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现 、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产生城市问题 a.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b.社会问题: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解决措施:发展经济、 、

3、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合理用地,住房紧张,政策调控,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18-2所示:,图18-2,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过程。,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指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发

4、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8-3甲所示。 (2)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18-3乙所示。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18-3丙所示。,图18-3,命题点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1. 2015重庆卷 图18-4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

5、命题探究,图18-4,B 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是在1965年前后,这时对应的城镇化率最高值出现在图中最上面一条线所示的国家,其城镇化率为60%70%,与此同时其乡村人口比重在四个国家中是最小的,为30%40%。,(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A 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20002010年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是图中最下面一条线所示的国家(至少有四个不同的黑点),其有可能代表的是中国。在此期间,我国的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这时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总体在降低;到目前为止,

6、我国没有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还在稳定健康地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是最高的。,(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命题点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2. 2015广东卷 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D 解析

7、 城市化水平主要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印度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达的德国、美国。中国、印度是人口大国,虽然城市化水平低,但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并不一定比德国、美国的少。最后根据图中表格数据,中国总人口比印度的多,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比重又大于印度的,可推断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的多。,核心突破,探究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图18-5,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续表 ),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图18-6,特别提示 城市市区的“岛屿”效应,命题点一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2017天津卷 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

8、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18-7 盘山景观图,图18-8 天津部分“沽”村落旧址示意图,(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8-7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 ) A.a B.b C.c D.d,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分布特征。据图可知,盘山的上盘以奇松取胜,中盘以怪石取胜,下盘以飞瀑取胜。在夏季黄昏时三盘常被云雾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似雨非雨”之象,此时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雨,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流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所以C正确。,(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

9、落(图18-8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据图可知,天津称“沽”的村落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沿岸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稳步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集中连片发展为城市用地,距离原来的河流水系也越来越远,因此再称“沽”已经名不副实,所以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已难寻觅,故A正确。,命题点二 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 2016上海卷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据此回答(1)(2)题。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

10、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C 解析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减少由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下漏斗情况,利于减缓地面沉降;城郊间热力环流属于大气运动,与水运动关系不大;酸雨是一种污染性天气现象,与“海绵城市”建设无关;海水倒灌通常是由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流水位下降导致的,“海绵城市”是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不能防止海水倒灌。,(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 是 ( )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D

11、 解析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水分,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上海本身耕地少,退耕恢复湿地的效果是有限的,不能很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并非有利于雨水收集,而是促进地表径流的排泄。,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我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12题。,1.半城市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外来资本的投入 C.乡村工业化 D.政府的规划,C 解析工业化可以带动城市化,乡村工业化可以带动乡村城市化。郊区大力发展农业不是半城

12、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乡镇地区外来资本的投入少,半城市化多数是自发形成的,也非政府规划。,C 解析半城市化主要集中在乡镇,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做法合理;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也可以促进其城市化发展;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对促进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发展没有帮助;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也可以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

13、市的吸引力 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法国的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导致其市区过度膨胀,市郊衰落。1965年,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据此完成34题。,3. 1960年,巴黎城市发展的特征可能是 ( )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B.市郊人口大量增加 C.市郊基础设施落后 D.市区交通发达畅通,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法国的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导致其市区过度膨胀,市郊衰落”判断,巴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人口集中于市区,交通拥堵。而“市郊衰落”,说明市郊基础设施落后。,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

14、65年,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可知,其重点向市郊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市郊基础设施建设和向市郊引入人才,并完善市区与市郊之间的交通运输条件。,4.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巴黎城市规划的措 施有 ( ) A.完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 B.市区第二产业全部转向市郊 C.实行优惠政策,让人才入城 D.更加侧重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图B18-1为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56题。,图B18-1,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美国城市化在1970年后进展缓慢。英国在1850年城市化水平就已经最高,说明起步最早;目前城市化水平最高。中国2000年以后进入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一般出现在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美国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早,且美国城市化水平低于英国的。,5. 关于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美国城市化进程1970年后停滞 B.英国城市化起步最早,水平最高 C.中国2000年后出现逆城市化 D.美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高,B 解析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发展。2000年前后气候、资源因素没有太大变化;交通的发展会带动某一个或几个城市的发展,但其不是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6. 200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气候 B.经济 C.交通 D.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