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技法三(选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960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作文技法三(选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作文技法三(选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作文技法三(选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作文技法三(选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作文技法三(选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作文技法三(选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实熟悉、围绕主题、避俗就新、赋予感情 初中作文技法三:选材 一、选材的重要性审题、立意之后,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材,选材其实就是考虑用什么材料来构成文章。如果说审题立意如一座建筑的蓝图,那么材料就是构成这座建筑的钢筋水泥,它必不可少。主题靠材料来支撑,中心思想靠材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与心声靠材料来抒发,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成败。如同建筑材料中有泡沫一样,我们的作文材料是有优劣之分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材呢?二、选材技法参考 写人记事真实料,自己熟悉很重要。 主题思想能体现,典型新颖是最好。 引来经典需点化,赋予感情得分高。(1) 写人记事最好选择真实材料,要是选用我们熟悉的人、亲历的事

2、入文,叙述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反之,要是胡编乱造,有可能,连自己都写不下去,即使能拼凑完成,也会因为不真实或者混乱导致文章的失败。 要是你觉得没有话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夸张一点,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写成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只要我们勤思考,善观察。所选材料,无外乎来自于三个地方:家庭,学校和社会。(2) 选材要能紧扣主题,要符合所写文章的主题,而不用那些跟主题无关的材料,最好是少而精,而不要多而杂,短短几百字,我们能写好一件事,一个人,或是描绘一处风景,说明一件事物,就已经足矣,不要贪心,要善于取舍。所选材料要讲述的莫过于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我们只需选择其中一个来讲述其中的故事

3、,就够了。(3) 选材要力求新颖,远离俗套。有人总结写难忘的一件事中的“五子登科”为:雨中送伞子、坐车让位子、马路牵瞎子、过河推车子、捡到皮夹子。是不是很俗啊?不止这些,还有:老师深夜改本子、放学留后擦桌子等等,有的事件已经写了几十年,还在有人写,这一类已经让老师反胃的事儿,我们要远离,它们太俗了!选材新颖的方法有:1、关注热点2、潜入生活3、凸显个性4、变换选材角度5、拓展选材空间有的时间,换个角度想问题,可以老材料出新意。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同学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有一位中学生让座给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这位妇女教小孩“谢谢大哥哥”,借孩子之口表达感激之情,到

4、站了,这位妇女让孩子再次说“谢谢大哥哥”,“大哥哥再见”,再一次借孩子之口表示谢意。作者从中感悟,做了一点“好事”,得到的回报是一谢再谢。)是不是要好一点呢?(4) 引用来的材料或文句需要点化。名言名句,典型事例,优美语句都是构成文章的好材料,借用它们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生色不少,但是,我们一定要引用到恰当的文章及段落中,而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前后的连贯,以及主题的一致。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引用和借鉴的时候,用自己的笔对所选材料进行点化润色。 (五)要有真情实感。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写成文章也能触动别人。 三、实例点拨文题一:以“良师”为题,写

5、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点拨】虽是全命题作文,但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只要所写突出“良师”即可。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应把握以下几点。1、多考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2、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3、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

6、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赃物势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而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你可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当然你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4、你如果对“良师”的判断标准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对校内外“良师”的个案材料比较熟悉,那么你不应该“随”写记叙文之“大流”,写一篇观点和材料都较有个性的议论文,说说你对何为“良师”的

7、独特见解 文题二:以“心中的美丽”为话题 【点拨】可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历史中的情感美等等。有,二泉映月的凄美,高山流水的情美,霸王别姬的壮美;有,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美,林间夜月的幽静雅致之美;有,歌坛上一展歌喉的婉转动人之美,舞台上千姿百态之美,赛场上叱咤风云之美,等等。文题三:以“感受青春”为话题【点拨】本题就可以在体育界、歌坛上、商海里、战场上等等地方各选一位年轻有为的人物,写出他们青春的亮丽与风采。文题四:以“美在夏季”为话题【点拨】本题可选不同人物眼里的夏季之美,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还有一首流行歌曲盛夏的果实、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四、范文欣赏 留得往事成回味我有了记

8、忆,是从那次“裙子与裤衩”事件开始的。小时候我不喜欢去幼儿园。我只喜欢举着蜻蜓套在大野地里瞎跑,但是爸妈把我送到幼儿园后,不顾我的苦瓜脸,咬牙切齿毅然决然地走了。我不哭不闹,但是找准机会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把老师的花裙子拽了下来,一拽成功,天啊!老师竟然穿那么大的一个红裤衩,家里还真是很富有呢。老师没有批评我,她只是笑着拍拍我的头说:“小家伙,你是在提醒我这裙子的松紧带坏掉了吗?那下次我要穿条好一点的。”那天慌慌张张的爸妈把我接回家,第二天放到大野地里,不让我再上幼儿园,可是我却想上幼儿园,这不仅是因为我干了坏事,老师没有骂我,而是我心想“下次你穿好一点的,我一定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拽成功的”

9、。上小学一年级,我才豁然发现自己和所有同学说话都不一样。他们说一句话不需停顿,我说一句话,却要停顿好几次,我越使劲想快点把一句话说完,停顿的次数就越多,语文学得好的同学给我起外号叫“小结巴”。从此在学校,我再也不敢抬头,总是缩在角落不愿说话。老师却让我当班长。当了班长就要上台讲话,那是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话没讲出来,紧张得尿了裤子,但是老师微笑着带领全班同学为我鼓掌。我不明白为什么鼓掌。老师说:“因为你走上了讲台,你就是勇敢的孩子。”当了几年班长后,我发现自己依然和所有同学说话都不一样,但是这次的不一样,是我比他们说话都要快好多。上了初中,次次考试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成绩加起来,我都考

10、不到60分,即便拼了命的学习。我自卑、我恐惧,终于,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数学卷子发下来,我紧张得连笔都拿不住了,心里空荡荡地觉得天要塌了,自己要死了。但是出于自保的本性,我耍小聪明跟监考老师说肚子疼,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骂我关键时刻肚子疼,还找了一片药让我吃下去,然后亲自送我回家,一路上给我讲一些小笑话,还说期中考试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多少年后,当我长大成人,才明白老师其实早就看出了一个孩子心理瞬间的崩溃,她无比耐心地拯救着我的心灵,让我觉得天塌下来也不可怕,因为天空就像绵绵的糖。重新有了自信心的我,即便蒙着答那三科,加起来也总是能超过60分,这就是进步。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几年了,前天照镜子时竟也发现

11、鬓角处有了一根白发,瞬间心生无限感慨。夜深人静,下意识地推开窗户,微风一浮面,无数往事乘着回忆的小船有序地涌入脑海,其中最先回忆的就是上面几件往事。感谢那些如维纳斯断臂般并不圆满的美好往事,感谢往事中的那些人,感谢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还可以回忆。问问自己:当回忆起往事时,你在回忆着什么?五、选材练习: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只需列出材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朱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

12、边就是左!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请以“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至少600字。六、误区提醒: 选材失误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目光。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

13、难以说清的美丽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本身很不错,只是用的人多了,也就失去了材料原有的光彩。一只小木船是小学课本里的精美之作,说的是朋友不小心摔坏了自己的小木船,朋友之间因此产生误会,后来朋友要走了,送“我”一只新的小木船。有同学不假思索,将这种构思方法从小学用到初中,从课堂上搬到考场上,依葫芦画瓢,写出了一把小雨伞、一个文具盒等文章。由于材料缺乏新意,评分往往偏低。 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如果过于依赖,一味简单模仿,容易陷入“抄袭”的误区。如关于“诚信”条件的实验报告是前几年的一篇考场满分作文,不少同学只将“关键词”略加改动,其他内容照搬,于是便出现了关于“责任”条件的实验报告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创新歪篇”。这种邯郸学步的文章,常常被阅卷老师“枪毙”。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