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858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考点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大类。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释义:像翅膀一样(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释义:向上;向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释义:用箕和畚(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在朝廷上(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释义:从小路(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释义:一天比一天(7)吾得兄事之(鸿门宴)释义:像对待兄长一样(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释义:在早晨;在傍晚规律总结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如上面“翼”“兄”“箕畚”。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如上面“廷”“上”“下”“间”。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如上面“旦”“暮”“日”。(二)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

3、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释义:驻扎、驻军(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释义:命名(3)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释义:称王(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释义:使眼色(5)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释义:做标记(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释义:游水(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释义:登记规律总结1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

4、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名词名词(代)。如上面“籍”。2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副词作状语名词。如上面“目”。3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名词补语(介宾补语)。如上面“军”。4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名词。如上面“王”和“水”。(三)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5、之(鸿门宴)释义:使为王(2)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释义:使放下(3)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释义:使成为边疆(4)吾从而师之(师说)释义:以为师(5)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释义:以为侣;以为友(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释义:使长肉规律总结1判断方法:首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使(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宾语怎么样”是使动,“认为宾语怎么样”是意动。2翻译方法: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是名词;使动主语把(使)宾语当成(变成)名词。 动词的活用(一)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

6、的人或事物,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追亡逐北(过秦论)释义:逃亡者;败北者(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释义:地里的收成;家里的存粮(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释义:到达的人(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释义:恩惠(5)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释义:见到的景象规律总结1动词前有代词“其”作定语。如上面“至”“见”。2动词前有代词“之”作定语或用作助词。如上面“出”“入”。3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动词前面没有“其”“之”,但是这些动词依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同时处于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7、的位置,这样的动词要活用为名词。如上面“赐”。4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系,那么后一个动词要活用为名词。如上面“亡”“北”。(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释义:使起舞;使哭泣(2)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释义:使活(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释义:使退却(4)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释义:使漂浮(5)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释义:使迁移(6)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使担负、承担(7)沛公旦日从百

8、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释义:使跟从规律总结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可以带有宾语。如图示:(三)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味,一般可译为“为”。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释义:为而死(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释义:为哀叹(3)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释义:为哀叹规律总结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如上面“死”。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

9、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如上面的两个“哀”。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在特定情况下,文言文中的形容词因表达的需要,临时改变词类用作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者宾语,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释义:缺少的东西(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释义:贤能的人;年龄小的人;年长的人(3)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释义: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和嘉宾(4)其人

10、居远未来(荆轲刺秦王)释义:远方(5)沛公今事有急(鸿门宴)释义:危急的事(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释义:艰险的地方;遥远的地方(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释义:小的方面;大的方面;高明的地方规律总结1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在句中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就活用为名词。如“贤”“少”“长”“远”“急”“小”“大”。2形容词用在数词和“其”“之”“于”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如“美”“难”“乏困”“险远”“明”。(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常见的句子结构

11、形式为“主动宾”。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释义:照明(2)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释义:与交好(3)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释义:显出白色(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释义:走到尽头(5)位卑则足羞(师说)释义:觉得羞耻(6)衡少善属文(张衡传)释义:擅长,善于规律总结 1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如上面“明”“穷”“羞”。2形容词带宾语(名词或代词)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如上面“善”。3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

12、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动词。如上面“白”。(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释义:使快(2)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使急(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释义:使弱(4)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释义:使破(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释义:使错(6)空以身膏草野(苏武传)释义:使肥沃(7)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使完好无缺规律总结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如

13、下图:(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释义:以为奇(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以为羞(觉得羞耻)(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释义:以为耻(把当作耻辱)(4)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荆轲刺秦王)释义:以为迟(5)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释义:把看作相等(6)单于壮其节(苏武传)释义:以为壮(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释义:以为美规律总结形容词描述的性质或状态是“主语认为宾语”所具有的性质或状态。如下图:考点二文言句式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如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式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这些句式对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需要重点掌握。文言句式往往在断句题和翻译题中作为断句的依据和翻译的采分点重点考查。(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