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说明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1844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说明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 言 由于知能力所限,设计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课、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以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设计的内容是柴油机气门摇臂支座的加工工艺及主要工序夹具设计。具体是工艺设计,工序卡、工艺过程卡的编制,夹具设计。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并能够很好的应用理论知识,为以后更好地胜任我

2、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一、 课题零件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分析(1)零件的作用该零件是1105型柴油机中的摇臂结合部的气门摇臂轴支座。mm孔装摇臂轴,轴两端各安装一进、排气气门摇臂。mm孔内装一个减压轴,用于降低汽缸内压力,便于启动柴油机,两孔间距mm,可以保证减压轴在摇臂上打开气门,实现减压。该零件通过mm小孔用M10螺杆与汽缸相连。该零件是柴油机气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零件。(2)零件的工艺分析分析零件图纸,图纸的各视图尺寸标注完整,能够表达清楚零件的各个部分,技术条件标注合理,表面粗糙度标注合理,尺寸公差标注完整,能够完整表述加工要求。该零件加工表面分两种,主要是孔的加工,圆柱端面平面加工。将零

3、件图重新绘制在A3图纸上,详见附图。如图一,现将主要加工部分表述如下:1.孔加工该零件共有4个孔要加工,其中mm、mm孔加工要求较高,两孔中间距mm,mm孔中心与底平面距离mm,mm孔中心与底面距离490.05mm。有平行度要求,表面粗糙度1.6,需精加工,mm小孔直接钻出即可,另斜小孔直接钻出。2.面的加工该零件需加工平面为2236底面精度要求较高,是后续工序的精基准面,需精加工,上端面要求高,粗铣即可。26圆柱两端面粗铣,28圆柱两端粗糙度要求3.2,要精铣。分析知,该零件的加工应先加工面,孔以面为基准。保证孔中心与底面的距离,平行度。(3)、确定零(部)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生产类型是指企业

4、(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等)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它对工艺规程的制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生产类型一般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不同的生产类型由着完全不同的工艺特征。零件的生产类型是按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和产品特征来确定的。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年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某产品年产量。零件的生产纲领N可按下式计算:根据上式就可以计算求得出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再通过查表,就能确定该零件的生产类型。 根据本零件的设计要求,Q=10000台,m=1件/台,分别取备品率和废品率3%和0.5%,将数据代入生产纲领计算公式得出N=10351件/年,零件质

5、量为0.27kg,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3表1-3,表1-4可知该零件为轻型零件,本设计零件气门摇臂轴支座的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二、 确定毛坯的制造方式、绘制毛坯简图(1)、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零件材料为HT200,首先分析灰铸铁材料的性能,灰铸铁是一种脆性较高,硬度较低的材料,因此其铸造性能好,切削加工性能优越,故本零件毛坯可选择铸造的方法;其次,观察零件图知,本设计零件尺寸并不大,而且其形状也不复杂,属于简单零件,除了几个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外,零件的其他表面粗糙度都是以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若要使其他不进行加工的表面达到较为理想的表面精度,可选择砂型铸造方法;再者,前面已经确

6、定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可选择砂型铸造机器造型的铸造方法,较大的生产批量可以分散单件的铸造费用。因此,综上所述,本零件的毛坯种类以砂型铸造机器造型的方法获得。(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加工表面基本尺寸铸件尺寸公差机械加工总余量铸件尺寸上端面2.64下端面2.64前端面2.64后端面2.64前端面2.24后端面2.24 图一三、工艺规程设计(1)、定位基准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选择:按照有关粗基

7、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粗基准选择应为后续加工提供精基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要求或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余量,对该零件应以要求与余量均匀的重要表面为粗基准,故该零件选择未加工的底面为粗基准加工上端面。(2)精基准选择:应该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方便,为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应该以设计基准为精基准。(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图所示。需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加工方案上端面

8、IT1412.5粗铣36mm下端面IT126.3粗铣半精铣前端面IT113.2粗铣半精铣后端面IT113.2粗铣半精铣前端面IT1412.5粗铣后端面IT1412.5粗铣通孔IT1412.5钻偏内孔IT1412.5钻通孔IT81.6钻扩粗铰精铰通孔IT81.6钻扩粗铰精铰(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确定本零件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零件的加工工序。本零件气门摇臂轴支座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可以采用各种机床配以专用工具、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4)、工序顺序的安排(

9、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即在前面加工阶段先加工36mm下端面以及通孔。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和外圆前后端面,通孔,通孔,后加工次要表面偏内孔。 (4)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36mm下端面,上端面,后加工通孔;先加工和外圆前后端面,后加工通孔,通孔。(5)、确定工艺路线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表列出零(部)件的工艺路线。 工序号工序内容12345678910铸造清砂,检验时效处理以36mm下底面C以及外圆端面G或F定位,粗铣上端面A以粗铣后的上端面A以及外圆端面G或F定

10、位,粗铣36mm下底面C;半精铣36mm下底面C; 以加工后的36mm下端面C,36mm底座左端面B以及端面G或F定位,钻通孔;以加工后的内孔表面H,以加工后的36mm下端面C以及后端面G定位,粗铣前端面F,粗铣前端面I,半精铣前端面F; 以加工后的内孔表面H,以加工后的36mm下端面C以及前端面定位F,粗铣后端面J,粗铣后端面G,半精铣后端面G;以加工后的内孔表面H,以加工后的36mm下端面V,端面G或F定位,钻扩粗铰精铰通孔,并倒角;以加工后的内孔表面G,以加工后的36mm下端面C,端面G或F定位, 钻扩粗铰精铰通孔,并倒角111213以上端面A偏以及端面G或F定位,钻偏内孔钳工去毛刺,清

11、洗终检四、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制定工艺规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而且还影响工件的加工效率和制造成本。 1.机床的选择原则 机床的加工尺寸范围应与零件的外廓尺寸相适应; 机床的精度应与工序要求的精度相适应; 机床的功率应与工序要求的功率相适应; 机床的生产率应与工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 还应与现有的设备条件相适应。 2.刀具的选择 刀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加工表面的尺寸、工件材料、所要求的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生产率及经济性等。在选择时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刀具,必要时可采用符合刀具和其他专用刀具。 3.量具的选择 量具主要根据生产类型和

12、所检验的精度来选择。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应采用通用量具,在大批量生产中则采用各种量规和一些高生产率的专用量具。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13所选择的加工工艺装备如下表所示:表2.3 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装备选用工序号机床设备刀具量具工序1 铸(免填)游标卡尺工序2 检游标卡尺工序3 热处理游标卡尺工序4 铣 卧式铣床X61硬质合金端铣刀游标卡尺工序5 铣卧式铣床X61硬质合金端铣刀游标卡尺工序6 钻立式钻床Z525直柄麻花钻11卡尺、塞规工序7 铣卧式铣床X61硬质合金端铣刀游标卡尺工序8 铣卧式铣床X61硬质合金端铣刀游标卡尺工序9 钻TX617卧式镗床麻花钻、扩钻、机用铰刀内径千分尺,塞规

13、工序10 钻TX617卧式镗床麻花钻、扩钻、机用铰刀内径千分尺,塞规工序11 钻立式钻床Z525直柄麻花钻塞规工序12 钳(免填)游标卡尺工序13 检内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塞规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3表2-28,表2-35,并综合对毛坯尺寸以及已经确定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分析,确定各工序间加工余量如下表:表2.4 机械加工工序间加工余量表工序号工步号工步内容加工余量/mm工序41粗铣上端面A4工序51粗铣36mm下底面C32半精铣36mm下底面C1工序61钻通孔11工序71粗铣前端面F32粗铣前端面I43半精铣前端面F1工序81粗铣后端面J42粗铣

14、后端面G33半精铣后端面G1工序91钻的通孔172扩孔至0.853粗铰至0.094精铰至0.06工序101钻通孔152扩孔至0.853粗铰至0.104精铰至0.05工序111钻偏内孔3六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四 粗铣上端面A(1) 切削深度 。(2) 进给量的确定 此工序选择YG6硬质合金端铣刀,查表选择硬质合金端铣刀的具体参数如下:D=80mm,=70mm,d=27mm,L=36mm,=30mm,齿数z=10,根据所选择的X61卧式铣床功率为4KW,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2表5-146,得fz=0.090.2 mm/r 取fz=0.15mm/r 。(3) 切削速度的确定 根据所知的工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