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75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中学生偷窃行为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偷窃,就是用不合法的手段将属于他人的物品秘密的据为己有。它是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行为。该案例即针对偷窃行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消除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王某,女,13岁,某中学初一学生。2.个人成长史:出生于广东省某市一个富裕家庭,父亲经商,母亲为全职家庭主妇,父母文化水平均为中学毕业。家中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父母对孩子均一视同仁。3、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注意力集中、时间人物定向力完好,思维意识清晰,远近期记忆力正常、情感反应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4、躯体状态:无

2、重大疾病史,身体无不舒适感,无疼痛、无明显异常。 5、社会功能:小学时学习成绩较好,升入中学后,学习成绩下降,现在学习中下水平,有部分科目不及格,喜爱英语,英语成绩较好。性格较外向,善于与人沟通。二、求助原因在偷窃教师钱财时,被抓,由德育处转送过来。三、来访者陈述该生陈述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偷亲戚的钱,目的是为好朋友买生日礼物。自此,在小学阶段,连续发生五六起类似偷窃事件。自升入初中以来,偷窃教师、学生钱财五六次,总额共计数千元,所偷之物皆为钱财,偷取后,多用于请同学好朋友吃饭,为同学买生日礼物,自己买零食游玩等等。自己也认识到这是一种性质恶劣的行为,也痛恨自己,每次偷窃后就告诫自己下一次一定不能

3、再这样了,但每次都没有效果。自述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受不了外界的诱惑。该生的母亲为其主要教育和管教者,父亲因忙于生意对其无暇顾及,母亲对孩子要求严厉,严格控制零花钱的发放,每天所给的零花钱仅够吃一顿中午饭。该生所在学校内有一小卖部,下课后很多学生会去买零食吃,买水喝,该生看见同学吃零食,自己没有钱买感到心里很自卑,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当把钱买了零食后,却又没有钱吃饭。慑于母亲的威力,该生不敢向母亲要多于的零花钱。该生母亲对孩子管教严厉,当孩子犯了错误时,非打即骂。该生偷窃行为被发现后,学校老师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家长也被邀请到了学校,面对家长和老师的面孔,该生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交加,觉得对不起父母

4、,让父母丢脸,自己是一个不好的孩子。虽是由德育处转送而来,但该生表示有非常强烈的改正愿望,希望咨询者能帮助她彻底去除这一问题。四、观察得到的初步印象咨询员发现该生在叙述过程中逻辑清楚,表达流畅,能够积极地配合咨询员的工作;该生性格偏外向,思想单纯,有一定的求助意愿。五、评估与诊断:诊断依据如下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1.来访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该生的情绪是有客观的社会事件(偷窃)引起的;2.来访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3.来访者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由以上可以诊断来访者的心理是正常的。偷窃,就是用不合法的手段将属

5、于他人的物品秘密的据为己有。它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虽是一种品行上的问题行为,但是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心理上的原因,而且这种行为会对当事人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偷窃也归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种,它是一种外向型的心理问题。由于该生偷窃记录时间久(超过四年),涉及钱财数额相对巨大,所以该生的问题行为是比较严重的。六、原因分析1.个人因素:该生虚荣心较强,看到别的同学拥有好的漂亮的东西,下课吃零食等自己也想这样,认为如果自己不这样的话,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别人就不会和自己做朋友,由此也反映出该生的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和是非判断的标准,不懂得朋友的真

6、正含义;自我控制能力差,虽然每次偷窃后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并发誓改掉,但是每次面对诱惑,仍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以至于重蹈覆辙。2.家庭因素:母亲对其零用钱控制严格,促使其以偷窃来达到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3.学校因素: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其所交的朋友多为好吃贪玩,厌学的人,不知不觉中其受同伴的影响,养成了好吃贪玩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另外,现今的中学生中间流行送生日礼物,而且礼物的价钱也不是很便宜,这势必会造成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这也对本案例的来访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七、咨询目标在和来访者商量下,确定咨询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来访者的虚荣心,树立正确的朋友观,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彻底消除偷窃行为

7、。近期目标是让来访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来访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六个月内不再出现偷窃行为。八、咨询方案(一)主要咨询方法:根据案例特点,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认识行为治疗是一组治疗方法的总称,这组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故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性的、整体性的和时间短等特点。该疗法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

8、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注意吸收多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贝克和雷米的认识疗法主要技术有: 1、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 2、检查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3、纠正核心错误观念: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语义分析技术; 4、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5、认知复习; (二)经双方协商,明确以下权利义务: 来访者责任: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与咨询员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作业。 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具体咨询方法,过程和原理,选择和更换合适的咨询

9、员,提出中止或转介,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协商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咨询方案的内容,尊重咨询员、守时,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告知对方。 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国家法律、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遵守保密原则及保密例外。 权利: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本着对其负责的态度中止或转介。义务: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规定,遵守咨询方案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约定时间、如有情况应告知。(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咨询次数为9次。咨询费用为免费。九、咨询过程咨询分为三个阶段: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

10、段。(一) 诊断阶段(第一、二次咨询)1.用尊重、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来访者的信任,这是做好咨询的前提条件。 2.使用倾听、开放式询问、鼓励和重复、具体化、等参与性技术收集资料信息。3.进行心理诊断,了解心理问题的原因,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来访者:(沉默)咨询员:你好,你的情况我已经从德育处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些,但我更想听听你的说法。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为来访者保密,所以请你放心,你今天及以后我们的谈话都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我也会像德育处的老师说明让他们为你的事情在同学及其他老师面前保密。(介绍咨询的保密原则,消除来访者的戒备心理)来访者:(陈述自己

11、的问题)。咨询员:能说说你第一次偷窃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来访者;小学三年级偷亲戚的钱。咨询员:当时是什么原因呢?来访者:为同学买生日礼物。咨询员:那以后偷钱又是什么原因?来访者:有时是为同学买礼物,有时候看见别的同学有零食吃,自己也想吃。我要和他们一样,不然同学们会笑话我穷,瞧不起我自己。咨询员:即使自己没有钱,也要想办法弄到钱,让自己和他们一样,是吗?来访者:是的。咨询员:是不是有种虚荣心在驱使着自己呢?来访者:是的,我也感觉我的虚荣心很强。咨询员:父母给你零花钱吗?来访者:给,但是只是吃中饭的钱,买了零食就没有钱吃饭了。咨询员:那为什么不向家长多要点钱呢?来访者:妈妈不给,怕我乱花钱,而且

12、我觉得父母赚钱不容易,不忍心向他们要。咨询员:奥,你是一个挺懂得父母的辛苦的孩子啊。(肯定来访者积极的一面)同学过生日都买什么礼物?来访者:不一定,看情况,有时候很贵。如果买得太便宜,别人就会说。咨询员:奥,你的朋友都这样吗?来访者:我交的朋友都这样,我怕如果我不送礼物的话,她们就不和我做朋友了。为了这,我还经常买些好东西送给她们,用的钱就是偷来的。咨询员:奥,这样子,看得出来你挺重视这份友谊的。可是为了友谊和朋友去偷钱,这种行为对吗?来访者:不对。咨询员:那偷完东西后,被发现了,你心理什么感受?来访者:很难受,也很后悔,觉得很对不起爸爸妈妈。咨询员:是啊,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地把自己养大,自己却

13、在外惹祸,还让老师把他们叫来,你看到他们心理肯定很难过,想过改正吗?来访者:当然想过,但是每次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好恨我自己。咨询员: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心里明明知道不对,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去做,心里肯定很难受,让老师来帮助你改掉这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好吗? 来访者:好的。(二) 咨询阶段(第三六次咨询)1. 通过认知改变,帮助来访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朋友观。2. 采用厌恶疗法,帮助来访者克服偷窃行为。3. 进行自我管理训练,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为了让来访者充分的认识到虚荣心对人的危害,布置家庭作业,搜集有关虚荣心害人的故事,可以使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从书籍网络搜集整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

14、认识。咨询时,咨询员和来访者一起分析事例,使来访者充分认识到虚荣心的危害。咨询员:从这些事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来访者:我觉得虚荣心挺害人的,把原本好好的人弄得家破人亡,浪费了很多时间。咨询员:你能认识到这点很好,很有进步啊。来访者:就像我,因为爱慕虚荣,去偷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我很后悔。咨询员:是啊,虚荣是导致你偷窃的一个原因。我们来看一下虚荣心这三个字,虚什么意思?来访者:假的。咨询员:对,就是假的,不真实不可靠的意思。荣呢,荣誉,光荣。心,就是心思、意愿的意思。总起来说就是用虚假的荣誉来满足自己,炫耀自己。虚假的东西可靠吗?来访者:不可靠。咨询员:那什么最可靠呢?来访者:(沉默)咨询员

15、:虚假的反义词是什么? 来访者:真实吧。咨询员:对,只有真实的东西才可靠,而真实可靠的东西需要用劳动去创造,就像你父母,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为你们创造好的生活条件,是吗?来访者:是的,我好象明白点了。咨询员:明白就好,记住虚荣心是害人的东西,只有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东西才是最安全的。此为一次咨询的内容。下一次咨询讨论朋友的意义。咨询员:你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吗?来访者:喜欢。咨询员: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来访者:喜欢外向的,愿意和我在一起的同学。我现在学习不好,学习好的同学也不愿意和我做朋友,所以我就经常和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做朋友。咨询员:你认为学习好坏是判断人好坏的标准吗?来访者:我认为不是。咨询员:那什么样的朋友才是好的朋友,值得交的朋友呢?来访者:(沉默)咨询员:你觉得你现在的朋友称得上是好朋友吗?来访者:(思考)好像不像。咨询员:奥?怎么不像?来访者:只有我给她们东西的时候,她们才和我好,我要是一不听她们的,她们就不理我了。咨询员:奥,还有吗?来访者:她们还经常欺负别的同学,让别的同学替他们买东西,她们上课说话,不遵守纪律,和老师顶嘴。咨询员:她们对你的影响好吗?来访者:不好。咨询员:怎样不好?来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