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536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方案3 写好主体,依托“可视”凸显理路 关于议论文的结构,首先关注两点: (1)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 问题)。 (2)类型: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比式。 安排好结构,除了写好开头和结尾之外,主要是写好主体部分,即本论部分。 方式 特点 解释 例子 并列式 主体部分由三四个分论点引起的段落构成,它们是同一层面上的并列。 主体侧重于对中心论点内涵或关键概念内涵的阐述。阐述“是什么”。 中心论点:人必须宽容。 分论点: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蔺相如) 宽容是一种正直的品格。(祁黄羊) 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林肯) 主体侧重于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阐述这

2、个结论产生的原因。阐述“为什么”。 中心论点:企业生产中质量就是生命。 分论点: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 主体侧重于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阐述满足这一结果的方法、途径、条件。简述“怎么办”。 中心论点:学会欣赏别人。 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主体侧重于分析中心论点(这样做)所产生的结果(意义、作用、价值、影响)。阐述“有何用”。 中心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分论点:贫困可以培养人的

3、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贫困可使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主体侧重于看中心论点可涉及哪些人、事、物,列举出来成为分论点。 中心论点:珍惜拥有。 分论点:亲人间要珍惜拥有的亲情。 朋友间要珍惜拥有的友情。 爱人间要珍惜拥有的爱情。 递进式 主体部分各段落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不能随意改动。 主体各段落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只有一种模式。(是什么) 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4、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为什么) 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 主体各段落按层面上或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中心论点:要勇敢战胜困难。 分论点: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正反对比式 主体部分各段落在论证上构成正反对比的关系。 主体部分先安排正面说理的段落,再安排反面说理的段落。或者反之。比较中更加鲜明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中心论点:爱子适度。 分论点: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正面)爱子不当甚至溺爱,不

5、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反面) 典题一 并列结构 谈骨气 吴 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

6、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

7、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

8、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9、奋勇 前进! 结构分析: 1.全文整体结构: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本论部分: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论部分解答“是什么”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么(有骨气)”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么办”的问题。 2.主体结构: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通过摆事实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天祥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纵观第二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的三个证据包容了中华民族从

10、古到今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涵盖了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从古代文官武将到现代知识分子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三个论据分别围绕孟子说的三个方面阐述了论点。他们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3.体现结构思路的“可视性”语句: 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 叙述。 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 在第一和

11、第二例之间,用“另一个故事”“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第三例为了突出和强化中心论点,作者又单独成段,添上一笔:“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典题二 层进式结构 寒门多出贤 张保振 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窃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 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2500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

12、贤人”有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72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 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不爽,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

13、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贱”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使得孔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贱”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年至论。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

14、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才能离“贤”更近一步。 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人民日报(2016年06月22日04版) 主体结构分析: 段为文章开

15、头,在事例简述中引出中心论点:寒门多出贤。以下几段为文章的主体,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段,由“可视性”提示语“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引出古代寒门多出贤的例证。 段深入一层,阐述出身“寒门”,有更多的“贤之思”“贤之举”,把“寒”与“贤”很好地结合起来阐述。 段又进一层,分析“寒”不是自然而然地为“贤”,“贤”还需有“德”有“才”,这便离不开学习和修为。 段,进而分析,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 典题三 对比式结构 六国论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16、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