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一)关注2大解题关键 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453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一)关注2大解题关键 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一)关注2大解题关键 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一)关注2大解题关键 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一)关注2大解题关键 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一)关注2大解题关键 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一)关注2大解题关键 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一)关注2大解题关键 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跟踪检测(四十一) 关注2大解题关键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1(2019沈阳段考)下列内容与结论不对应的是()选项内容结论AH2O(g)变成H2O(l)该过程的S0B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因为S0C一个反应的H0、S0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DH2(g)F2(g)=2HF(g)的H271 kJmol1、S8 Jmol1K1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解析:选AH2O(g)变成H2O(l),气体总分子数减小,则有S0,A符合题意。硝酸铵溶于水是一个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硝酸铵发生电离:NH4NO3=NHNO,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多,则有S0,B不符合题意。若一个反应的H0,S0,则有HTS0,则该反应

2、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不符合题意。反应H2(g)F2(g)=2HF(g)的H0、S0,则有HTS0,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D不符合题意。2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SO2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2SO3(g)B500 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2HI(g)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HClHClO解析:选D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引起平衡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错误;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放热反

3、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500 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是从反应速率不能太低和催化剂的活性两方面考虑,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错误;在反应H2(g)I2(g)2HI(g)平衡状态下,增大压强,浓度增加,颜色加深,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错误;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减小氯气溶解度,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正确。3(2019湖北八校联考)已知X(g)Y(g)2Z(g)H0。反应发生后,t1时达到平衡,t2时改变条件,t3时达到新平衡,则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升高温度B减小Z的浓

4、度C增大压强 D增大X或Y的浓度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t2时改变条件,X或Y的浓度逐渐增大,Z的浓度逐渐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和Y的浓度增大,Z的浓度减小,A符合题意。减小Z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X、Y的浓度逐渐减小,B不符合题意。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容器的体积缩小,X、Y、Z的浓度均增大,C不符合题意。增大X或Y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则Z的浓度增大,D不符合题意。4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2v

5、(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解析:选C该反应为有固体参与的非等体积反应,且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密度均可作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该题应特别注意D项,因为该反应为固体的分解反应,所以NH3、CO2的体积分数始终为定值(NH3为,CO2为)。5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2Z(g)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选项改变条件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A升高温度X的转化率变小B

6、增大压强X的浓度变小C充入一定量YY的转化率增大D使用适当催化剂X的体积分数变小解析:选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X的转化率变小,A正确。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容器的体积减小,则达到新平衡后X的浓度仍变大,B错误。充入一定量的Y,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但Y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使用适当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则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6(2018天津高考)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 mol C2H5OH和含1 mol 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的沸点分别为3

7、8.4 和78.5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C若反应物均增大至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 ,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解析:选D加入NaOH,消耗HBr,平衡左移,乙醇的物质的量增大,A项正确;增大HBr浓度,平衡右移,有利于生成C2H5Br,B项正确;原反应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加入,又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两者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若将反应物均增大至2 mol,其平衡转化率之比仍为11,C项正确;温度提高至60 ,化学反应速率虽然加快,但溴乙烷的沸点较低,会挥发出大量的溴乙烷

8、,导致逆反应速率减小,故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项错误。7向一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里充入1 mol N2和4 mol H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不改变其他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H也将随之改变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将引起体系温度降低D若体系恒容,注入一些H2后达新平衡,H2浓度将减小解析:选B焓变是一个状态函数,与反应发生的途径无关,A错误;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平衡正向移动,H2S分解率增大,B正确

9、;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放热反应,会使体系温度升高,C错误;向体系中注入H2,平衡将向H2浓度降低的方向移动,但最终H2的浓度比原来大,D错误。10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中加入CaO,在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中红棕色变深,中红棕色变浅。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NO2N2O4是放热反应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烧瓶中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解析:选A加CaO的烧杯中温度升高,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

10、逆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压强减小,加NH4Cl晶体的烧杯中温度降低,由此可说明2NO2N2O4是放热反应,NH4Cl溶于水时吸收热量。11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PCl3(g)Cl2(g)PCl5(g)H0。有关数据如下:PCl3(g)Cl2(g)PCl5(g)初始浓度/(molL1)2.01.00平衡浓度/(molL1)c1c20.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10 min内,v(Cl2)0.04 molL1mi

11、n1B当容器中Cl2为1.2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升高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molL1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c11.6,c20.6。A项,v(Cl2)0.04 molL1min1;B项,反应达到平衡时Cl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L12 L1.2 mol;C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Cl3的转化率降低;D项,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相当于压强减小一半,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2、,c(PCl5)0.2 molL1。12.某温度下,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反应开始至a点,v(CO2)0.9 molL1min1B曲线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减小压强C曲线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氢气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5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a点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4 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 mol4.4 mol3.6 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1.8 molL1,故v(H2)0.9 molL1min1,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CO2)v(H2)0.3 molL1min1,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曲线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是升高温度,B项错误;条件改变如果是充入氢气,平衡正向移动,反应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