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1452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 摘要 美术欣赏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位置,而对宋元以来美术作品占主流的“文人画”的探索研究是我们师生在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因为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将直接决定我们师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功效,本文循导美术史的发展线路,上寻其源,对“文人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画前进道路中的推动和制约做以分析,以个别画家为例,以点带面,站在历史的高度,利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引导学生去批判地接受祖国的文化遗产。所谓的“文人画”,是宋元以来的一部分有较高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美术作品,他们不再把绘画作为谋生的一部分,而是进一步视为其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

2、要部分。“文人画”作为宋元以来中国画发展的主流,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美术欣赏课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对“文人画”的研究和继承是必要的,否则,脱离开传统根基的创新探索都将成为悬根之禾。“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画艺术的前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文人画家把诗文的情感、书法的用笔、金石的神韵引入作品中,开拓了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在它之前的绘画中,尚未被人认知的领域,使中国画从着重于对自然界的客观描绘发展到了绘画创作中画家自我精神表现的欲求,认识到了内心世界、思想情怀、意向表达的重要,确立了画家的思想境界在创作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段。另外,他们

3、在笔墨技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在画论上某些精辟的建树至今仍在其实我们的实践。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文人画”传统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到也正是“文人画”的流弊,所可能造成的中国画畸形发展的历史事实。历史上那些颇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不是仕途坎坷的文人士大夫,就是弃绝红尘的佛道僧侣,他们世界观的局限性和审美观的偏狭性,给中国画的发展造成了很深的历史隐患。他们多是画山水花鸟的,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好尚作为评价艺术标准的尺度,提出各个画种以山水为上,各种风格以水墨画为高;提倡文人气质的,轻视民间风土的;提倡笔墨潇洒的,轻视严禁装饰的;重视清平淡雅的,轻视色彩辉煌的;并且凭借着文化领域的声望、地位和才

4、干,控制着理论上的影响,左右着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向,使晋唐阶段一度繁荣的人物画逐渐流于荒疏;使宋元以来的美术史只有独述山水花鸟画的发展,中国美术史的这个畸形,虽然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但是历代文人画家的精神境界和美学思想,对美术史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具体的,如王维,安史之乱后被贬,陷居终南山专事奉佛,初学李思训青绿山水,晚变水墨淡雅,此也正是其遭遇之变的反映,堪称“文人画”之宗师。苏轼,一代奇才,但官运不佳,一贬再贬,他积前人艺术之风,成文人画理论之统,但他坎坷的经历,造成某些艺术见解的偏狭,如他在开元寺见到王维与吴道子的壁画时说“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犹如仙翮谢龙樊”,吴道子与

5、另一著名山水大家同堂挥毫,这种气魄为后人敬重,而把这两位并列比较高低,这种做法本身就未见妥当,还把吴道子排在王维之下定为“画工”,很难说这不是异派之忌的偏见,他这种轻人物重山水、轻写实重写意的成见对后人的影响是很深的。倪云林:取仕途不遇潦倒终生其画风清冷疏淡,似不食人间烟火,后人望而难及,他在艺术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至今这种草草之笔更是随处可见,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画种,现在特别是人物画上,那些实为自娱的抒情小品,多是出于这一门庭,他们的这般思想境界也不可能成为激越一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动力,他们的视野仅仅缩限到笔尖下的气韵之中,笔墨情趣成了唯一的精神追求,至明清阶段,董其昌等人已

6、把山水画围困到一家之体中,苟延残喘,奄奄待毙。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那些“文人画”的笔形墨迹,情趣意境,只是那些空漠人生的希求,倦于世间纷争的的文人画家求得超脱聊以自怡的手段,是他们那忧郁伤感、孤冷灰寒心灵的外视,他们退避社会斗争的思想决定了他们对人物画冷漠态度,所以,自文人画称胜以后,人物画界的状况逐渐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寂寞沙洲。细数中外那些名垂史册的大家之作,无不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有着直面人生的豪情,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与壁画,同在扬善誡恶;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罗瓦的西阿岛的屠杀,皆在为人性与人道主义呐喊;就是现代的巨魁毕加索,

7、也没有放弃一个艺术家的政治语言,为反对佛朗哥的法西斯统治,创作了以黑白灰三色构成的基调、超越时空的形象、蕴含着画家愤怒抗议声的格尔尼卡;看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史,怎能撇开蒋兆民先生及他的流民图,如果没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怎能创作出卖花女、阿Q这一系列饱蘸着民族苦难、国家厄运的惊世之作;试想,如果这些画坛巨匠们也是塞其耳目把“以墨为主”作为中国画永远不变的特点,整日琢磨水、墨、胶、色、豆汁、牛奶等交合的斑痕水迹,指头、麻布、丝网的特殊效果等等等等诸如此类,那么,这些惊世之作还能够现于世间吗?只怕其画家本人也将变成历史潮流中的殉葬品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中,历史的篇章一朝一代的翻卷着,社会的审美时尚也几经变化,当今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改变着人们的视觉习惯、审美观念,各个民族种族的风俗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着,我们这一批校园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把神经倾向于未来,要探世界文化之根源,壮民族文化之潮流,已经作古的文人画,只是作为时过境迁的一个阶段,可以借鉴,同时可以剔弊,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魂魄,才是我们民族艺术的永恒根基,我们也只有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时代生活中找到我们自己的独特感受,站在时代的高度,明辨艺术的精华与糟粕,清醒主动地去借鉴、去继承,才能够全面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