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342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题型一般有3种:行文思路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不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散文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味着在分析散文结构思路时应着眼于“神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三 幅 画宗璞(1)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2)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2、3)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4)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

3、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5)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6)时光一晃过了40年。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7)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

4、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8)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9)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10)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11)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

5、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12)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澄莱而作,寄与宗璞。(13)把玩之际,不觉歔欷。谢谢你,汪曾祺!(14)澄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50年代最后一年,澄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

6、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15)澄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认识!(16)澄莱于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17)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18)汪曾祺的戏与诗,文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19)

7、三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有删改)精读习惯培养使用说明第一遍读文时,不要看本栏的点拨,自己带着“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些问题去读文;看完题目,带着问题去检索加工。读第二遍文章时,再看本栏内容是否与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致,或许你的理解会比编者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先逐段检索加工思考分析:标题“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以思考:三幅画是什么?从哪来?有什么意味?要点概括:取回字画,点出“三幅画”。思考分析:为什么开头用“戊辰龙年”而不用公元纪年?(用词庄重典雅,显示出字画在作者心目的分量。)这

8、3段交代三幅画为汪曾祺所作,点题,领起全文。要点概括:汪曾祺演戏和赠诗。思考分析:演戏和赠诗的细节描写,展现其多才多艺的形象;写演戏和赠诗,交待两人的交往,为写三幅画做铺垫。要点概括:得知汪曾祺还擅绘画,修书索画。思考分析: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写惊知汪曾祺擅绘画,为下文写三幅画作进行过渡。)修书索画,能否得画?设悬念,读者期待下文。要点概括:索得第一幅画“小鸡思果图”。思考分析:作者认为这幅画像一个涉世未深的人在品味人间的酸甜苦辣,观察和思考着社会与人生。要点概括:得第二幅画“红花墨叶图”。思考分析:这幅画恬淡、活泼和热烈;“父亲”的评价从侧面突出汪曾祺画技之高;画中既有汪曾祺豁达、真诚特

9、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对宗璞性情的体察,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要点概括:得第三幅画“水仙图”。思考分析:“不料”一词,写出得第三幅画的惊喜。这幅画为纪念陈澄莱而作,最能体现汪曾祺的真性情。要点概括:总结全文,点出汪曾祺是真性情之人。要点概括:交代三幅画送裱和取回的时间。思考分析:为什么又写挂失条?(既照应开头,又再次照应文中作者多次自嘲“不太灵动”这一人物形象。)本文围绕“三幅画”构思成文,在汪曾祺演戏和作诗的铺垫下,着重写汪曾祺赠予“我”的“小鸡思果图”、“红花墨叶图”和“水仙图”三幅画。这三幅画和演戏、作诗都展现了汪曾祺的“真性情”。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10、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回忆了挚友汪曾祺三次赠画的始末及其逸事,本文风格淡然,笔法简洁,多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展现了汪曾祺多才多艺、真实坦诚的性情中人的形象。B“小鸡思果图”仿佛一个涉世未深的人在品味人间的酸甜苦辣,观察和思考着社会与人生,汪曾祺借这一可笑的形象,批评宗璞单纯幼稚。C“红花墨叶图”恬淡、活泼和热烈,既是汪曾祺豁达、真诚特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对宗璞性情的体察,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D第二幅画上的空白处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我”送裱时“嘱裱工保留此洞”,透露出文友之间的理解和深挚情谊。解析:选BB项,“这一可笑的形象”和“批评宗璞单纯幼稚”表述不当,“小鸡思果

11、”这一形象可爱而不可笑,且汪曾祺对宗璞绝无批评之意。2(对点题行文思路分析)有人用“结构为文,浑然天成”来评价三幅画,请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答: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见后面例一。3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汪曾祺”等标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文章以三幅画开篇和结尾,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写演戏和作诗是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的;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三幅画”含蓄

12、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理在书中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回扣教材荷塘月色一文既有外部的行踪线索,又有内部的心理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形成一种完美的圆合状态,请简要分析这一行文结构。(综合考查行文思路和心理变化)标答分析参考答案:从外部结构看,本文从作者

13、出家门经过小径到荷塘,赏完荷塘月色之景又回到家里,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荷塘夏夜游,呈现圆形结构;从内部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到失宁静,也呈现一个圆形结构;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答案解构: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分析,既直接考查行文思路,也考查心理变化。首先明确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其行文线索主要是作者的行踪(空间变化),另有心理线索。针对行踪线索,我们先勾画关键句,如“带上门出去”“一条幽僻的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再概括段意,文脉便显示出来,也就把握了文章结构。针对心理线索,我们先注意勾画标示心理变化

14、的关键句,如“心里颇不宁静”“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再从中提炼心理词,加以组合即可。二、怎样考行文思路分析题在书外类型题干示例审题定向明考型 (1)(2012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太阳梦) (2)(2012大纲卷)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听朗诵)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写作思路”“构思”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暗考型 (1)(2015湖南高考)纵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童年随之而去(节选)(2)(2013广东高考)“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过岭)(3)(2012安徽高考)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