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08477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标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标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标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标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单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高考历史(课标专用),考点清单,考点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雅尔塔 体系确立,奠 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 主;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 的最大障碍。,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 除 武装进攻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3.“冷战”的表现,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二战后

2、,德国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1949年,德意志 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德国分裂。 (2)朝鲜战争:二战后,以北纬38度线为界出现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 义人民共和国。19501953年爆发朝鲜战争,中朝军民共同抗击“联合 国军”,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的抗击下,美国于19 73年被迫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在美国的压力下,最 终撤出,这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二、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 (2)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以来,欧洲国家之间

3、持续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 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渴望。 (3)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 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4)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 (1)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2)1957年, 罗马条约 签署,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 (3) 1967 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大大增强 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3.影响 (1)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欧共体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用

4、一个声音说 话”,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三、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二战后,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铲除 军国主义 的社会经 济基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2)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朝鲜战争中,日 本得到美国的大量“特需”收入。 (3)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 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4)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 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

5、背景 (1)二战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获得民族独立。 (2)面对美苏“冷战”,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第三世 界国家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2.形成: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 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表示,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 形式和表现。 3.政策: 非集团 、不结盟。 4.作用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国 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3)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 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教材知识补遗

6、1.世界格局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 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与力量对比态势,包 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 世界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 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 结构或体制、体系。 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 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 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2.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是由19 59年美国在意大

7、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庇特导弹 引起的。苏联为了改变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期 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 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 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 验教训。 3.柏林墙 它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 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 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千米。最初 柏林

8、墙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 凝土墙、开放地带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 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4.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 月,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 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 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 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5.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国际关系

9、学术语,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国家间为寻求共同利益 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中国一直沿用“伙伴关系”定位双边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外交工作也迈 上了新台阶,“伙伴关系”这一外交工具的地位也愈发重要。其名称主 要分为: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 系、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 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 国研究所研究员王巧荣表示,上述关系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明确定义。战 略伙伴关系指在双边或多边国际事务中,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 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面伙伴关系涉及

10、伙伴国间共同关心的 所有问题。,考点二 “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1)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以英镑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成为重建战后世界秩序 的关键。 (3)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建立: 1944 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 议,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3.内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 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合作,对出现暂时困难 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

11、2)世界银行:初期旨在促进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 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美国认缴的资金最多,获得最大的投票权,取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机构的控制权。 (4)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 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 35 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4.影响 (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 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以 美元 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美国掌握了资本主 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

12、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二、“关贸总协定” 1.背景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实行 贸易保护 主义。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加强了 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萎缩。 (2)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2.成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旨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 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 自由化 。 3.作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 展。 4.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 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 制度化

13、 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三、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背景: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三大改革,四、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盛行主张 国家干预经济 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 的“黄金时期”。 (2)“滞胀”现象:指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 重。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 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 济”。,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

14、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 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福利。 (4)评价: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 负。,考点三 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学艺术 1.信息技术的产生: 1946 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 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 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2.现代主义文学,3.现代主义美术,4.现代主义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代表作品有围着时钟摇 吧时代在改变等。 5

15、.电视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电影发展日新月异,宽银 幕、立体声电影相继出现。,1.分析下列历史名词 (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局面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 局的框架。 b.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 系。 c.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 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 体系的瓦解。,(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 a.“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 的“杜鲁门主义”。

16、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b.“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马歇尔计划” 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 共同反苏。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当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 机时,可以向它求救,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 b.世界银行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 脱贫困,其贷款多为长期性贷款,利率很低。,2.综合分析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相对削弱了美国的资本主 义世界霸主地位。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3)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 局的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