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专题讲座一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0617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专题讲座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改专题讲座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改专题讲座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改专题讲座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改专题讲座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专题讲座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专题讲座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专题讲座一如何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过程及其实施?各位老师: 大家好!站在这个讲台上,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一是紧张,因为台下都是教育战线的老教师,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我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行家,心里真是小鹿乱撞;二是汗颜,看到本次活动的主题“课改讲座”,心里更是诚惶诚恐,因为对于新课改,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还处在一知半解的阶段,“讲座”二字是万万不敢当的。何况,台下的各位对“课改”的理解与实践也一定比我深入得多,深刻得多。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如何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过程及其实施?。我想从“如何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过程及其实施?如何认识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行为的转变

2、?如何认识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1999年6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

3、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自2001年9月起,新课程已在全国实施。新课程的实施把三个紧要问题摆在了每个新课程实施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过程及其实施?如何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的转变?如何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于教学过程及其实施一、新课程下对教学过程的认识1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间信息交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传导给学生的信息、学生在学

4、的过程中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的信息交换。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网状交换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师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两千多年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愤悱之感,然后再给予引导,适时“启发”。通俗的讲就是教师先要应用各种策略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在学生处在将通未通,似懂非懂,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获得知识。)3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的过程。(新课程实施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鼓励各校编写校本教材,要求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

5、“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增减、重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必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的过程。)4教学过程是贯彻“全人观”,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仅限于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智能发展理论。这种传统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由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

6、智能组成。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教学改革影响深远。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帮助我们树立了全人观,即各种智能只有领域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或轻重之别。例如胡适、沈从文,报考北京大学时,数学考0分,国文都是100分,当时的校长蔡元培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态度录取了他们,结果一位成为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一位成为优秀文学家,写出了边城这样语言美、意境美、人性美的小说。如果按世俗的对智能的理解,中国近代文艺史上将失去两位天才。又如,爱迪生。 你的手下有牛顿、有爱因斯坦、有达尔文、有贝多芬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领域不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

7、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看待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并促进优势智能的优质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发展。专家常说“没有差生”,就是从这个角度讲的。但是客观上我们现今的教学评价还是以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因此学校教育存在差生。造成了许多天才的埋没。这是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我国经济总体还不发达,无法提供实施“全人观”教育,实施差别教育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如小班化。但教师要先把观念树立起来。5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建构的过程。20世纪后叶,基于人们对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重新认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盛行于西方并逐渐传入我国。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

8、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与创造自身。建构主义思想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标准。有效的学习大致有以下标准: 学习者应该参与教学目标的提出或确定,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 应为学生提供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资料、时间、空间保障。 应关注学生是否形成自我学习反思。一个问题解决或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问题。 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理解。判断学生是否形成真正理解,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a.能否用

9、自己的话解释、表达所学知识;b.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相关的问题;c.能否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d.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e.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正因为新课程下的教学具有以上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

10、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策略(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例:美国教师在上文学课,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情景教学。马丁路德金是美国反种族隔离运动领袖,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是反对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呼唤民主、平等、自由的著名演说,这个老师来上课了,他带了一把很大的水枪。同学们都很纳闷,老师今天带水枪来干什么呢?正当同学们纳闷的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叫学生回答。学生中有黑人、有白人。学生们开始回答了,有的答对,有的答错。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黑人学生答错了,就用水枪射击,白人学生答错了则客气的允许他坐下。这时

11、,黑人学生开始抗议了。老师对所有黑人学生射击。白人学生这时也看不下去了。所有学生夺下老师的水枪向老师射击。等学生情绪平息后,老师开始问黑人同学,你们为什么反抗?黑人同学说,你不公平,歧视黑人。老师又问白人学生,你们为什么反抗?白人学生也说,你有种族歧视。老师这时要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我有一个梦想,所有同学都沉浸在课文中。这位老师就运用了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情感共鸣,深入理解。)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12、中,会形成自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美国教师在上生物课,蚯蚓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课了,老师手里抱着一个盒子,打开全是蚯蚓。老师要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蚯蚓。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有的看、有的摸、有的闻、有的甚至用舌头品尝蚯蚓的味道等等。一会儿之后,学生起来说了:蚯蚓是湿润的;蚯蚓是一节一节的;蚯蚓有毛;蚯蚓肚子里都是泥土,它一定以泥土为食等等,答案五花八门。我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学生一定终生难忘,因为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又怎能忘记呢?) (3)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例:我在上语文课黄河颂时,无意想到小学课本中李自成渡黄河的故事,为了活跃气氛,我忽发奇想,提了一个与课文无

13、关的问题,你如何渡黄河?学生的答案真是精彩:有的说坐船;有的说坐飞机;有的说坐羊皮筏;有的说现在黄河有的地方断流,我走过去;有的说如果是隆冬,河上结冰,我也走过去答案不一而足。我讲这个似乎与主题无关,但我想说的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解决问题从来就不是 “自古华山一条路”。看看学生的回答就知道。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5)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

14、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在除了完中校部分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外,其它学校的教学还处在黑板加粉笔的原始阶段。当我们的考试成绩比岛内的学校差时,我们在举出种种理由的时候,总少不了一条理由,人家都有多媒体,好象有了多媒体,我们的教学绩效就不然会提高。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识的:A.有的学科,使用多媒体后,知识的呈现的确会比较直观,如物理、化学、生物等。但有的学科却不然,如语文学科,因为语文是言语思维的艺术,需要联想、想象,需要感悟。而每个人的感悟又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很难想象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图片展示出来后,还有什么意境美可言。B.并非不用多媒体,教育教学就上不去。我国一个教育访问团到德国参观他们的一所重点中学时,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教室都没有多媒体。美国在克林顿时期大力推广信息技术进课堂,但从事这项研究的科研人员至今也无法证明,信息技术进课堂带来了多少益处,反而发现,多媒体教学方式对部分小学生的智力造成了永久性损伤。因此,不能过分迷信多媒体技术。C.尽管如此,作为教师熟练掌握是非常必要的。互联网为我们拓展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