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上传人:yikuai****ou999 文档编号:92305944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简介: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旅”为专题进行编排的,把它作为第一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初步感受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此,喜爱古典名著,开始阅读古典名著的旅程。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

2、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个故事与整篇文章的关系。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特点的读书方法。4、懂得“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从小培养热爱祖国、团结协作的品质。三、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四、教学难点是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五、学情分析上课班级新家

3、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是本地的农村孩子,还有十几名外地借读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本性纯朴,学习踏实,有比较良好的学习品质,对语文学习比较感兴趣,课上注意力集中,能在教师的主指导下积极思考。五年多的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具有初步的理解、感悟的能力,能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体会文章主题,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但农村孩子由于条件所限,语文课外知识较为匮乏,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前,只有极少同学知道一些史记的作品,对廉颇和蔺相如的深刻了解普遍缺乏。接触本组课文后,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开始对人物有些了解,通过引导产生了想对历史人物进一步深刻了解的欲望。六、

4、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整体把握师:将相和这篇课文中“将”指的是谁“相” 指的是谁?师:课文还讲述了将、相之间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 “2 抓住不和,引出矛盾师:题目中的这个“和”字是什么意思?(和好)有和好就有“不和”文章有一处直接写了廉颇特别不服蔺相如,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师:廉颇认为蔺相如封为上卿就靠一张嘴,你同意吗?那他凭的是什么呢?你们要从文中找到依据,那么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在文中做批注。3读解感悟文意生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师: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蔺相如的什么?(智慧)谁能把他的智慧在

5、读一遍?师:“我一定把璧送回来”体现出蔺相如说话的坚定。生2: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看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使了点计策,说璧有点小毛病。师:蔺相如此时抓住了秦王的心理,说明了蔺相如的?(机智)再读生3: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你是怎样批注的?生:“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明蔺相如很勇敢,都不顾自己的生命了。师:说得太好了,蔺相如很勇敢,面对强大的秦王他临危不惧、毅然决然。那么谁能把他的勇敢读出来?(生读)师:你读得真好,重点读了撞碎,看出了他的勇敢。(生再读)师:我们看“撞碎”

6、这个词,除了看出了勇敢,你还能看出什么?生:蔺相如很机智,他看出秦王很喜欢这块和氏璧,不可能让璧撞碎。师:你说得太好了,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心理,用撞碎璧来威胁秦王。所以在读的时候除了撞碎,我们还要突出哪个字?(璧)谁来读一读,表现一下蔺相如的机智。(生读)师:读出了蔺相如的机智,那么同学们这句话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直气壮),什么叫理直气壮?(有理由有气势)那么这句话怎么能理直气壮地说,谁来读?(生读)师:理还不够直,气海不够壮,谁再来读?(生读)来听老师读一读看看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生:突出重点词,比较缓慢。师:蔺相如是一个外交使臣,面对秦王他不会那么咄咄逼人,那么谁能既不咄咄逼人,又能读出他

7、的理直气壮?(生读)读得有进步,谁再来读?师: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看出了蔺相如的有理、有力,然而作为一个外交使臣,他还要讲究礼节,从哪看出来的?生:通过“您”,这个词看出来的。师:蔺相如作为外交使臣,他不会做让国家丢脸的事,那么同学们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他的有理、有力、有节。(生读)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抓住了蔺相如的语言来感受到他的机智和勇敢。那么你能不能再结合蔺相如的动作和秦国、赵国所处的环境再来说一说他的机智勇敢?(生说句子)在这机智勇敢的背后是怎样的感情?(爱国)师:在机智勇敢的背后是蔺相如的一颗爱国之心。那么我们带着这种爱国之心,看看蔺相如是怎样面对的。(齐读)师:当赵国使臣和赵王无

8、计可施、进退两难之时,蔺相如想了一会胸有成竹的说面对贪婪的秦王,蔺相如是上前一步,沉着镇定地说当蔺相如把和氏璧稳稳地拿到手之后,他理直气壮地逼迫秦王说当他把和氏璧安安全全地送回赵国之后,他是大大方方、无所畏惧地说师:同学们,第一个情节蔺相如受赵王所托,把和氏璧护送到秦国,我们给它起一个题目叫做护璧,那么第二个情节的题目是什么?(取璧、撞璧、送璧)师:通过护璧、取璧、撞璧、送璧这几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为了和氏璧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表现了他的?(爱国)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就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之后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师:那么在渑池会上,你从哪看出他不仅

9、凭的是一张嘴啊?生: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师:蔺相如怒发冲冠,离秦王只有五步,五步之内,相如欲血溅秦王。秦王左右拔刀相见,蔺相如的眼睛睁得如铜铃般大,大喝一声,谁敢上前?秦王的侍卫都不敢动。于是秦王不得不击了一下缶。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之击缶。(生读)师: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蔺相如是如此的无畏,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大义凛然(生读)师:为什么蔺相如不惜以死相拼,也要秦王为赵王击缶呢?生:秦王让赵王鼓瑟,这侮辱了赵王瑟和缶都是下人用的。师:所以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谁把这句话再读一读?(生读)师:在

10、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件事当中,蔺相如表现得都如此的出色,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时候廉颇不高兴了,他是怎样说的,这就回到了课前我们所讲的,谁来读?(生读)师: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句话传到了蔺相如耳中,蔺相如对廉颇是避而不见,即使见到了也是避而远之,这是为什么呢?生: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师:大家看这两段话,这两个人所说的话有什么不同?(生答)师:廉颇计较的是个人利益,而蔺相如时刻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心上。(分析两段话“他蔺相如”“廉将军”)师:他们

11、一个是轻视对方,一个是尊重对方。这番话又被廉颇听去了,他心理很过意不去,于是他脱下了百战沙场的战袍,也脱下了他身为大将军的赫赫威名,背着荆条跪倒在蔺相如家门口负荆请罪。书上并没有详细些这段对话,那么你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师:廉将军,有失远迎,您身背荆条,这是为何?(蔺大人,我以前很自私,请您原谅,您用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将军严重了,您这样做相如实不敢当,渑池会上如果没有您的大军,我也不能保赵王全身而退。(我真是愧对您和赵国啊,以前我以为您不惧怕我,才说了那番话,真是不应该啊)让我们一起来保卫赵国吧。4练习拓展评结师:将相和则国家和,国家和国家才能兴旺发展。同学们,你们觉得廉颇有怎样的精神

12、?(知错能改、敢作敢为、能屈能伸)那么在知错能改的背后你又能看到什么?(对赵国的忠诚,爱国)正因为他们两个都爱国,才使将相和成为一段千古的佳话。师:为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蔺相如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赵国廉颇也知错能改、能屈能伸。文章讲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是什么关系?(生答)师:三个故事是因果关系,当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篇,这就是史记的精妙之处。我们再来看课题将相和,这个和字还只是和好的意思吗?(和谐)将相和则国和,将相和,国兴旺。(齐读)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

13、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在教授时,我的思路是第一课时先解决字词以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第二课时通过文章的具体语句了解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进而了解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故事讨论,每个学生经过讨论都有了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小组汇报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分析出蔺相如是一个机智过人、勇敢无畏、不畏强权和顾全大局的人,分析出廉颇也同样是顾全大局、知错就改的人。不足之处:1. 最大的问题是语音语调太过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朗读时,学生朗读的比老师还要有感情。2. 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开始时候有些松弛,没有很好的把握时间,导致后来时间不够充分,很多问题讨论的不充分,应该展示的图片也一闪而过,最后的小练笔没有让学生展示,因为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确,导致没有展示一节完整的课堂。3. 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不默契,不能很好的接住学生的回答,没有适时的小结,使得课堂上学生与老师有些脱节,没有融为一体。改进措施:1. 最重要的是多听听朗诵,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多些抑扬顿挫,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会把握课堂,与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适时的小结学生回答的要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重点。3. 时间的把握上,要灵活,时间不够的时候适当的调整时间安排,给学生展示的时间,读一读自己写的小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