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上传人:yikuai****ou999 文档编号:92304996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教学目标: 、快

2、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认识本课1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自探1. 揭示课题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

3、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2. 有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师归纳板书)预设问题:(1)谁的鱼钩?(2)为什么是金色鱼钩?(3)鱼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师:刚才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其实问题答案都在课文中。大家有信心自己找到答案吗?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同学们,想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探提示读课文。 出示自探提示:(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决。(2)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教师巡视,

4、掌握学情,随机指导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读好书。2.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字音(指名读):稞 筷 拢 熬 蚯蚓 瞻 糙 驼(2)认读下列词语:奄奄一息 瞻仰 抽噎 重重叠叠 两鬓斑白 热气腾腾 威胁 衰弱 回味 勉强 粗糙(3)理解词语意思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看。3.小组交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师提示引导)4.通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及时纠正错误。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5.把握大意(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

5、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讨论,师指名回答并板书)第一部分(1-2):接受任务第二部分(3-23):班长救病号第三部分(24-33):病号探班长第四部分(34):怀念班长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下来。3.完成语文课堂练习的相关内容。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回顾导入 梳理问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要具体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等描写,进一步体会人物的

6、高尚品质,提高我们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的水平。(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自己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究呢?(小组汇报,教师梳理问题)预设问题:(1)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是怎样的人?(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2潜心批读 自主探究(1)出示自探提示: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2)学生自学,教师查看学情,注意关注学困生的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一)交流老班长的精神品质1.学生交流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A三十多岁的老班

7、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2.学生品读交流老班长行动、语言、神态的句子(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A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指

8、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B指导朗读(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C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A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

9、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C指导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二)品味金色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1.小组讨论为什么是金色鱼钩?2.全班交流,评价并补充。3.师总结:鱼钩虽然生锈了,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将永放金色的光芒。三、质疑再探1.同学们再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明

10、白了吗?2.浏览课文,问问自己还有没有其他疑问?如果有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预设问题:文中写到老班长的两次笑有何作用?四、运用拓展1.盘点收获学了这篇课文,自己的收获是什么?(生自由发言)2.我当小老师请根据所学内容,给自己或同桌编一两道测试题。3.教师补充作业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五年级语文下册

11、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让我感慨挺多。 教学本课,我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让学生背诵学习过的毛泽东写的长征诗,出示毛泽东带领红军过草地的相关图片,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在揭示课题时,我先出示鱼钩,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鱼钩?学生们纷纷回答:铁的鱼钩,塑料的鱼钩。这时,我在鱼钩前迅速出示金色的,

12、让同学们齐读课题,随机问: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给学生留下悬念。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大家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同学们边读边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朗读教学,为了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当读到

13、“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下”我哽咽着声音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室里格外寂静。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来理解,有的学生说:“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他代表着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有的学生说:“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使用的鱼钩还在,看到它,就好比看到了老班长,它身上虽然满是红锈,

14、但他照顾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还有的学生说:“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心。暗示我们的后代也要向老班长一样关心同志、乐于助人、忠于党的领导在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分析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从中能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适时的进行指导,并范读以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训练:以讲解员的身份,向来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通过这个训练,结合在课件上适时总结的板书,让学生整体回顾文章,再一次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