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经络》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2304772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的经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体的经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体的经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体的经络》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体的经络》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的经络》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经络》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枢经脉 人体的经络系统,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平 http:/www.acumox.org ,经络是生命的根本,灵枢经脉“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经络的作用,1,经脉别出的分支,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等。,经络的家族,主干,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正经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经脉,络脉,分布于经脉,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疾病的治疗点。其中的原穴、五输穴、俞募穴、交会穴、络穴等特定穴临床意义更大

2、。,穴位,1,经络的家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维,阳维,阴蹻,阳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1,经络的家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维,阳维,阴蹻,阳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1,经络的特点,阴经属脏,又发出分支络属与之相表里的腑; 阳经属腑,又发出分支络属与之相表里的脏; 一阴一阳互为表

3、里。,十二经脉,1,经络的特点,1,无络属脏腑;无相表里;不参与十二经循环。,难经二十七难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 穴即孔隙,洞穴。具有传入、传出的特性: 传出反映体内疾病; 传入传入外邪,治疗疾病。,经穴精华之气的集中输注,“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者也。”,1,经络是调理气血、脏腑的“总开关”,是启动我们身体自愈潜能的“遥控器”。

4、无论针灸、推拿还是刮痧,本身并不直接祛病,只是通过经络调理,唤醒了体内真正祛病的“大药”。,经穴是人体自身的“大药”,针刺,按蹻,砭石,艾灸,导引,中药,1,经穴调养治疗的机制,平衡 线,反应 点,病变 点,1,经穴调养治疗的机制,1,顺应天地 气通人和 内外兼修 天人合一,顺 时 经 络 养 生,2,经络十二时辰养生法,2,降;脱兔; 升; 降; 属火; 美; 窜;火性;忠诚;喜乐;一阳;升;,子时(23-1)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 丑时(1-3) 养肝如同养护树木 寅时(3-5) 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 卯时(5-7) 大肠通畅全身通畅 辰时(7-9) 胃进食的最佳时刻 巳时(9-11)

5、脾生化气血最活跃的时刻,经络十二时辰养生法,2,午时(11-13) 阴阳转换,心肾相交 未时(13-15) 小肠经能治大病 申时(15-17) 膀胱经走向脑,学习最佳时 酉时(17-19) 肾主封藏精气 戌时(19-21) 心包经是一条让人快乐的经络 亥时(21-23) 三焦通则百病不生,经络十二时辰养生法,2,激活经气,畅通气血,活动上肢激活上肢六条经脉(心肺) 腹式呼吸激活腹部九条经脉(肝脾肾胃任) 活动下肢激活下肢八条经脉(肝脾肾蹻),经络锻炼,2,激活经气,畅通气血,瑜伽锻炼,2,穴名释义 穴在头顶中央,百脉朝宗,诸阳之会,百病皆主,故名百会。 定位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

6、线中点处。 穴性调补中气、健脑宁神、回阳固脱、平肝熄风。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经络调理敲经点穴,百会,3,穴名释义 阙,意为宫门。穴当脐中,胎儿赖此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具形神,喻为元神之阙门。 位置 在腹中部,脐中央。 刺灸法 禁针,可灸。 主治 腹痛,肠鸣,中风脱证,脱肛,泄泻不止。,经络调理敲经点穴,神阙,3,穴名释义 穴在脐下3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故名关元。 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可灸。 主治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疝气

7、,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脱肛,中风脱证。,经络调理敲经点穴,关元,3,穴名释义 内,指内脏。关,指出入要地。本穴八脉交会阴维,阴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 本穴为擅治内脏疾病的要穴,故名内关。 位置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胸闷,胁痛,胃痛,恶心,呕吐,呃逆,癫狂,痫症,失眠,热病,烦躁,疟疾,肘臂挛痛。,经络调理敲经点穴,内关,3,穴名释义后,指“本节”之后方。穴在第五掌指关节后,握拳时当尺侧横纹头处,其形者有如沟溪,故名。 位置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

8、掌骨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局部解剖有指背侧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疟疾,闪腰,盗汗,热病,手指挛急、麻木,肩臂疼痛。,经络调理敲经点穴,后溪,3,穴名释义 合,合拢也。谷,山谷也。穴在第一、二掌骨间,言二骨相合形如山谷处是穴,故名。 位置 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略近第2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经络调理敲经点穴,合谷,3,穴名

9、释义 三里即三寸。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 位置在犊鼻直下三寸,于胫骨前缘旁一横指,凹陷处取之。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可灸。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膝胫痛,脚气,水肿,咳嗽,气喘,虚劳羸瘦,疳积,完谷不化,中风,瘫痪,头晕,失眠,癫狂。,经络调理敲经点穴,足三里,3,穴名释义穴为足少阴经脉气所出之井穴,在足心凹陷处。喻经气初出如泉水涌出于下,故以为名。 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头痛,目眩,头昏,咽喉痛,舌干,失音,大便难,小便不利,小儿惊风,足心热,昏厥。,经络调理敲经点穴,涌泉,3,经络调理保健常用穴,3,耳,经络调理保健常用穴,3,足,经络调理保健常用穴,3,手,疾病的来龙去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外淫六邪风寒暑湿燥火 内伤七情喜怒悲思忧恐惊 不内外因饮食劳倦,虫兽金创,人体自有大药 来自东方的养生智慧,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平 http:/www.acumox.org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