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艳论文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03371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艳艳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梅艳艳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梅艳艳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梅艳艳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梅艳艳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艳艳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艳艳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号: 140706020114 编号: 天津体育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 2011届)盲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一位语文教师的观察和研究 所属系部:健康与运动科学系 专 业: 特 殊 教 育 专 项: 年 级: 2007 级 作 者: 梅 艳 艳 指导教师: 李 芳 2011年 4月 26 日盲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一位语文教师的观察和研究所属系部:健康与运动科学系 专 业: 特殊教育 专 项: 年 级: 2007 级 作 者: 梅 艳 艳 指导教师: 李 芳 摘 要人的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而对于不能用眼睛了解世

2、界的人来讲,甚至与外界的交流都是一种困难。在盲生的语文课堂中如何使盲生理解课文、表词达意以及正确使用词汇、短语说话和写作成为教学的重点。本人通过在盲校实习阶段对资深教师讲授语文课的观摩和理解,发现其对盲生的授课方式和讲授方法对于发展盲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在这个基础上,借鉴一下资深教师的执教经验,总结自己认识到的不足,为日后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添上一块砖。关键字:盲生;语文;发散性思维Abstract People in the brain of approximately 80 percent of knowledge and memory are acquired through the e

3、yes. Reading books to read, watch the picture, see figures, enjoying the scenery, are used in the eye,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with the eyes can person, even with outside of communication is a difficult.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he blind student how to make the blind student understanding the tex

4、t, table and correct use of vocabulary words with speaking and writing, phrases teaching become key. My internship stage to the copyright by senior teachers teach emotion observing and understanding, found on the blind stud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thi

5、nking the blind studen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On this basis, a senior teachers from the coaching experience, realize to sum up your insufficient, for future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Keywords: The Blind student;Chinese;Radiant Thinking目录 研究背景 1语文的重要性 1盲生的语言特点 1国内有关盲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现状 2发散性思维的定义 2

6、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发散性思维 2 同领域的相关研究 3 研究方法 5文献搜集 5观察法 5访谈法 5研究过程 5课堂观察 6师生访谈 8作业分析 9 研究结果与发现 11 对策与总结 12参考文献13致谢141研究背景1.1语文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每天都在运用它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政治会晤、生意洽谈、教书育人、治病救伤,大到国家兴亡小到市井生活,没有人能离开语言这种沟通工具。这也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语言的交际能满足人们互动的需要,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需要在人际活动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社会;也能满足影响他人的需要,因为人要表现自己,还要影响他人。人

7、们的需求以及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是言语交际的根本动力,也是通过言语行为来实施的,所以语言的表达就极为重要。语文作为百科之母,是基础的基础,无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还是在信息经济时代,都是一切信息和技术产生的基础,在社会甚至是每一个人的发展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何一如既往的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尤其是针对特殊学生的语文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语文素质好了,自然就会促进其他学科的阅读理解、文字表达、逻辑推理、创造想象等,能力就能大大提高。在盲校,从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角度来说,学好语文尤其重要,盲人说起话来似乎和

8、普通人一样,甚至常常用视觉的形容词来形容他们的经验,其实,这不是他们正常的语言,而是语言教育训练的结果。1.2盲生的语言特点在盲校,语文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写作阅读及表词达意的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几类特殊学生的语言能力中,相对于聋哑学生和智障学生而言,盲生在语言表达上是有优势的。一些盲生在众人面前往往能够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但是很容易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仅体态、表情等方面会表现出异样,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用词单调、重复,思维缺乏发散性。如果让盲生来形容一下“夜晚”,有的会说“漆黑”,有的会说“黑暗”,有的同学可能只会说“黑色”,除了“

9、黑”,他们再也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夜晚”。同样,说到“兔子”,他们用的词都是“白白的”、“蹦蹦跳跳的”,说到“小草”,必然是“绿绿的”或者“绿油油的”正是这样的特点,在对盲生的语文教学中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就显得极为重要。从这个基点出发,本人在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实习期间,有意对盲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语文课堂做了细致观察和仔细研究,同时借鉴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而得出了几点关于发展盲生发散性思维的结论。2国内有关盲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现状2.1发散性思维的定义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

10、法。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以研究智力机构和创造性思维而闻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Guiford)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3个特点:流畅性、独创性和灵活性。而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学家及心理学家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发明能力,有人认为是发散思维、产生思维的能力,甚至有人认为它是想象力。陈龙安在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给创造力下了这样的定义: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的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

11、人获得满足。教师在一种支持性的环境下,运用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2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发散性思维中华创造学会理事长陈龙安认为在教学中提高发散性思维的广度应该掌握下列要领:提供自由、安全、和谐、相互尊重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但保持动而有节的原则,既不太放任,也不会过于严肃;重视学生所提的意见,并增强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并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鼓励学生有尝试经验的勇气,多从事课外的学习活动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

12、式,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并能分享全班同学创造的成果;教师的教材教法要多变化,不独占整个活动,尽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的意见或作品,不立刻下判断,当意见提出后,师生再共同评估;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总之,就是要在各个方面“释放”学生的思想,想要让花朵健康长大,得给他提供充足的阳光、水份、肥沃的土壤和健康的生长环境,而不能把它困在温室里。孩子的思想也是一样的,家长或教师不能给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划出条条框框来规矩孩子的行为甚至是思想。教师的职责就像是花圃的园丁,应该把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害虫”和“杂草”及时清理掉。盲童虽然能说、能写,表达色彩、人物表情、景色

13、、光线等需要视觉才能获得直接经验的词语,由于缺乏视觉形象,这些常常都是照搬过来的,其本人并没有亲眼看到那些真实的情景,也就是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如写柳枝是“青翠的柳枝随风飘荡”,写小草是“碧绿的小草从土里钻了出来”,写湖面是“水平如镜”等等,就是照搬了普通人的语言,而不是描写自己的感知体验。因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盲人不可能把自己封闭在盲人的社会圈子里,从而形成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符号系统。盲人与有视力的人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听到的、读到的又都是有视力的人习惯使用的语言,而且也只有用同样的语言符号才能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因此他们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很自然的。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通过听觉模仿,凭借记忆积累词语,这种鹦鹉学舌式习得的与自己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