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303072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36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3)都城:长安。 2.汉初经济凋敝 (1)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表现: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3)面临的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二、休养生息政策 1.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措施 (1)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

2、力。 (2)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3.作用: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三、“文景之治” 1.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生活简朴。 2.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问题1】 西汉初期的统治者为什

3、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探究(1)在封建社会,农业是最主要的产业。如果农业凋敝,大规模饥荒发生,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这将直接威胁到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2)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税(赋税),兵源主要来自农民。要征到赋税,使军队有稳定经济来源就必须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如果允许他们弃农经商,封建国家也将会陷入财政、政治、军事危机之中。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为了让小农支持皇权,中国的许多“圣明君主”尤其是开国皇帝十分重视农业,采取各种“重农抑商”的措施,让尽可能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以扩大其统治基础。,

4、【问题2】 汉初,为什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作用? 探究(1)原因: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的破坏,社会残破不堪,国家贫穷,人民流离失所,统治者只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和发展生产,促使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汉初统治者深知民间疾苦,同时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所以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2)作用: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农民安居乐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经济也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2,3,4,5,6,7,8,一、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答案,1,2,3,4,5,6,7,8,2.西汉都城位于( ) A.咸阳

5、B.长安 C.镐京 D.殷,答案,1,2,3,4,5,6,7,8,3.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末农民战争的教训 B.秦亡的教训 C.经过长期战争,经济萧条 D.巩固封建统治,恢复社会经济,答案,1,2,3,4,5,6,7,8,4.西汉初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把田赋定为( ) A.连续几年全免田赋 B.十税一 C.“什五税一” D.三十税一,答案,1,2,3,4,5,6,7,8,5.下列哪一措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 ( ) A.让士兵还乡务农,免除若干年徭役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减轻刑罚,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把田租定为“什五税一”,答案,1,2,3,4,5,6

6、,7,8,6.“文景之治”是指( ) A.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B.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C.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D.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答案,1,2,3,4,5,6,7,8,7.“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答案,1,2,3,4,5,6,7,8,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殷实,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因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盛世与乱世,1,2,3,4,5,6,7,8,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状况?,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