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一步 第2讲 宋代诗人(词人)讲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9870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一步 第2讲 宋代诗人(词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一步 第2讲 宋代诗人(词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一步 第2讲 宋代诗人(词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一步 第2讲 宋代诗人(词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一步 第2讲 宋代诗人(词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一步 第2讲 宋代诗人(词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第一步 第2讲 宋代诗人(词人)讲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宋代诗人(词人)一、欧阳修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诗人生平作品特点典型作品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步入官场后,参与改革,先后被贬至夷陵、滁州等地。后还朝为官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嘉祐二年(1057)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有很大影响。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1.诗:欧诗受韩愈的

2、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婉转的风格。2词:欧阳修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作品一:诗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

3、晚不须嗟。鉴赏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丧失自信,而是更多地表现了对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作品二:词浣 溪 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鉴赏此首词是写春日画船载酒宴游之乐事,当作于宋仁宗皇祐元年至二年(10491050)词人知颍州时。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酒游于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叙写作者在画船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

4、蕴藉,意在言外,别有意趣。二、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生平作品发展历程及特点典型作品1.变法之前: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祐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1.发展历程王安石的创作历程可分成前后两期。(1)前期的王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像河北民描写边界地区人民在灾年的悲惨生活,兼并发廪等批判贪官污吏,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2)后期王安石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

5、抒情的绝句,正是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2.特点“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深的绝句。风格一:古体诗河 北 民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鉴赏北宋朝廷每年向契丹(后改称辽)、西夏交纳大量银绢作为“岁币”,以求苟安。这年年岁岁的沉重经济负担首先落到边境百姓身上。庆历六年(1046),北方遭受严重旱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王安石时淮南签判任满,在去

6、京师的路上感受到这一严酷的社会现象,写下了这首诗。该诗剪裁精当,言简意赅,全面反映当时百姓深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之苦,真切深刻地体现了此时此地的社会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时政的批判。风格二:近体诗江上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鉴赏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诗歌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变法之后: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

7、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三、苏轼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诗人生平作品特点典型作品1.读书、应举与入仕时期(仁宗景祐三年至神宗熙宁二年,即王安石全面变法以前):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读书、应举、入仕等几个阶段。苏轼读书很有自己的特色,一是受其父影响,不拘于经书而广涉群览,博闻强记;二是关心政治,“奋励有当世志”。1.苏诗特点(1)苏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不少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的诗作,也有不少诗成为具体政治行为及建议的反映。他在诗中记录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懑,排遣忧

8、愁,表现自己机智风趣、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2)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3)苏诗采用寓言、隐喻手法,还善于运用赋的手法构成一种图画美。例如,脍炙人口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喻的新鲜与丰富是苏诗的一大特色。又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苏诗任情挥洒,风格多姿多样。他欣赏陶诗的“枯淡”,其更主要的风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东坡豪”。2.苏词特点(1)题

9、材广泛:在众多作品中,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题材,而且用词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辈情谊、贬居生涯这些都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2)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淳朴。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风格,形成同秀共荣的局面。作品一:诗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

10、官家压酒囊。鉴赏这首诗描写作者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作品二:词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鉴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七月,杭州知州陈襄罢任,新任知州杨绘正在赴杭州途中,杭州官妓前往苏州迎接杨绘,苏轼作该词描绘迎接的场面。这首词,上片写对钱塘江风光和长官诗才的赞赏;下片借当前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送旧迎新时难堪的情绪。全词采用用典的

11、写作手法,有对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物的评价,更有细致的心理刻画,言简而意长,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2.自请离朝,出任地方时期(神宗熙宁二年至元丰八年,即熙丰变法时期):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出离中央、历任四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在杭州时,诗歌创作达到热情高涨期;在密州时,词创作步入繁盛期)、乌台受审、贬谪黄州等事件。在黄州期间他带着家人在城东开荒,自食其力,自号“东坡”。3.重回朝廷及连放外任时期(神宗元丰八年至哲宗元祐八年):元丰八年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大力起用司马光等反王安石变法的旧党人物,苏轼被召回朝,连连升迁。但苏轼认为王安石新法不可一概废除,于是又被旧党视

12、为异己,不安于朝,再次请求离朝外放。4.远谪惠、儋时期(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哲宗亲政时期):这期间,哲宗重新起用新党,把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作为旧党处置,致使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一直被流放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四、秦观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诗人生平作品发展历程典型作品1.未仕期:秦观大多在故乡高邮居家耕读,为科举做准备。然而亦时常游历于江淮吴楚之间,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1)秦观诗歌前期是指从熙宁二年(1069)作浮山赋至元丰八年(1085)止。这一时期,秦观除两度漫游,三次应举之外,基本在家读书。这时候的秦观还未卷入党争,较少遭到重大挫折,对前途抱有希望,充满信

13、心。流向笔端、注入诗中的就较少凄婉与哀怨的感情。(2)后期诗歌指秦观在中年以后屡遭贬徙,其凄楚之情通过词的创作表现出来。凄婉、哀愁是他后期词的特点,也是他坎坷身世的真实体现。作品一:诗金山晚眺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鉴赏此诗四句四景,前半部分是并列的两句,分写江上的明月和蒙蒙的水汽;后半部分是相对的两句,写出了月下之景。四句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全诗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怀抱,而是借景生情,将情感蕴含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作品二:词阮 郎 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鉴

14、赏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下阕就梦断写异乡漂泊的孤独幽怨。除夕时节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2.入仕期:秦观在神宗元丰八年(1085)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终于成功考取进士,踏上屡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秦观登科以后,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因其亲附苏轼,被视为“旧党”,从此党争的迫害便从未间断。3.贬谪期: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政局瞬变,“旧党”出京。秦观作为“旧党”核心

15、人物,亦在所难免。秦观首先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郴州、横州,最后死在荒蛮之地。五、李清照淘尽千古英雄汉,盛开一朵女儿花诗人生平作品发展历程典型作品1.早年幸福: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时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风格一:清丽明快蝶恋花离情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鉴赏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时,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此词上片描绘室外风和日暖的春景,渲染一种令人陶醉的环境气氛,抒发怀春之情思;下片意脉承前而来,着重刻画词人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风格二:凄怆沉郁鹧 鸪 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