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9766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 “围剿”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的内容: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个决议起草后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八日政治局会议通过”,

2、2月16日中央油印印发了这个决议。决议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基本上是错误的。决议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在敌人采用“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的情况下,我们的战略战术应该是决战防御(即攻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中有把握地去消灭敌人的一部或大部,以各个击破敌人,以粉碎敌人。然而。我们却以专守防御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以分散兵力的作战方针代替集中兵力的作战方针,违背了我军战略上持久,战术上速

3、决的基本原则。放弃诱敌深入的方针,而搞“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造成严重损失,使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决议指出,政治上,“左”倾机会主义者提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没有利用敌人内部的第一矛盾冲突,拒绝援助福建事变,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决议指出,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在干部中群众中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没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使行军作战受到困难,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决议指出,在领导作风上,“华夫同志恶劣的领导方式”,在军委内造成了不正常现

4、象,博古同志不但不批评纠正、反而支持。他们的错误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